- 年份
- 2024(3292)
- 2023(4755)
- 2022(3211)
- 2021(2768)
- 2020(2162)
- 2019(4714)
- 2018(4926)
- 2017(9472)
- 2016(5345)
- 2015(6037)
- 2014(6187)
- 2013(5679)
- 2012(4802)
- 2011(4264)
- 2010(4186)
- 2009(3888)
- 2008(3729)
- 2007(3395)
- 2006(3187)
- 2005(3116)
- 学科
- 济(22900)
- 经济(22872)
- 业(13204)
- 管理(12881)
- 企(9905)
- 企业(9905)
- 中国(9122)
- 农(7741)
- 业经(6800)
- 方法(5655)
- 地方(5612)
- 农业(5319)
- 发(5159)
- 数学(4592)
- 数学方法(4555)
- 发展(4475)
- 展(4469)
- 财(4391)
- 产业(4290)
- 制(4279)
- 贸(4210)
- 贸易(4206)
- 易(4104)
- 学(4030)
- 关系(3648)
- 融(3645)
- 金融(3645)
- 银(3618)
- 银行(3611)
- 信息(3586)
- 机构
- 学院(71891)
- 大学(71870)
- 济(30816)
- 经济(30260)
- 研究(27551)
- 管理(24903)
- 理学(21175)
- 理学院(20943)
- 管理学(20546)
- 管理学院(20419)
- 中国(19980)
- 科学(15732)
- 京(15387)
- 所(13720)
- 财(13610)
- 研究所(12447)
- 农(12068)
- 中心(11847)
- 江(11290)
- 财经(10742)
- 范(10534)
- 师范(10436)
- 院(10226)
- 经济学(10055)
- 经(9786)
- 业大(9642)
- 北京(9533)
- 农业(9361)
- 经济学院(9039)
- 州(8913)
- 基金
- 项目(47781)
- 科学(38059)
- 研究(36270)
- 基金(34615)
- 家(30341)
- 国家(30109)
- 科学基金(25552)
- 社会(24066)
- 社会科(22796)
- 社会科学(22790)
- 省(18217)
- 基金项目(17955)
- 教育(16572)
- 划(15398)
- 自然(15205)
- 自然科(14898)
- 自然科学(14895)
- 编号(14815)
- 自然科学基金(14641)
- 资助(12966)
- 成果(12608)
- 发(11271)
- 重点(11040)
- 课题(10556)
- 部(10516)
- 国家社会(10379)
- 创(9675)
- 发展(9390)
- 性(9305)
- 展(9259)
共检索到112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凌胜利 吴玥瑾
近年来,北约对亚太地区的介入不断加深,呈现“北约亚太化”态势。“北约亚太化”主要受到地缘政治环境、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欧洲盟国协调等因素影响,突出表现为以应对“中国挑战”为战略目标、以强化与亚太伙伴国家关系为主要手段、实现亚太与跨大西洋的安全联动。当前,对于“北约亚太化”的认知分歧主要聚焦于其属于联盟转型还是联盟扩员。通过比较分析联盟转型与扩员的条件,可以发现“北约亚太化”的实质是北约将联盟空间拓展至亚太地区,推动联盟转型。尽管北约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间关系,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互利水平有限,这使得“北约亚太化”难以发展为在亚太地区的联盟扩员。“介入亚太”已经成为北约的长期任务,会对中国周边安全、亚太地区局势与大国战略竞争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此,中国需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巩固与亚太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建立与完善包容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妥善应对“北约亚太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柏骏
美国正不断推进其亚太联盟体系的联网建设。在此进程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成为网络构建的关键节点,议题指向、安全指向、结构对称化、机制融合化是网络结构内部联系的主要特点。网络联盟体系结构中,位置赋予更加明确的权力、关系传输更加复合的资源、互动构建群体性信任。基于此,对联盟体系成员而言,网络结构使得美国管理成本与职责易于分散化,促进关键盟友汲取、运用更多资源,并吸引更多成员使得体系规模扩大;对联盟体系的整体运作而言,网络结构促使联盟体系运作高效化、更具灵活性、并具有更强的抗压性。
关键词:
美国 亚太联盟体系 网络结构 结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燕冰
1.将促进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东盟的扩大和崛起,可在各大国中间起到协调牵制作用,特别是在反对西方大国插手亚洲事务方面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东盟认为,冷战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局势,是东盟争当地区主导力量的大好时机,要抓住这个机会,加速实现东南亚一体化,并借“无核区”问题向世界发出强烈的政治信息,使《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和已成立的“东盟地区论坛”对促进地区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上做出独立自主的姿态,加强东盟成为亚太一极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宇
安全两难乃北约联盟困境的主要原因,战后欧洲均势的失衡加剧了这一情势。1949一1955年期间,北约主要面临联盟内困境。北约主要国家间关于"拿分裂了的德国怎么办"与欧洲安全秩序建设的分歧,推动了这种困境的演变。一方面,美苏两极从结构层面上确保了它们的"和而不同"。在致力于重建战后欧洲安全秩序这一根本目标的同时,北约国家也制定了多样化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另一方面,美欧国家在对待双方分歧时的民主、协商精神,美国对北约盟国执行灵活而有力的政策,也促进了大西洋联盟的整体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雨辰
联盟网络理论认为,行为体互动的结构与关系嵌入在网络中,网络个体间存在的同质化、偏好依附和多连接性是联盟网络演化的内在机理。出于印太战略的需要,美国通过生成共同愿景、塑造共同威胁和利用偏好依附,推动亚太联盟体系向印太联盟网络演化,重点布局对华战略竞争。在网络结构上,美国扩展了"中心—边缘"的依附结构,印太联盟网络呈现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跨区域整合联动态势,在议题上聚焦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多重挑战,美日澳印四国机制成为印太联盟网络的核心安全架构,出现北约化的态势。在网络关系上,美国的政策偏好具有小多边化、泛安全化、意识形态化的特征。美国推动印太联盟网络化的动因在于跨区域整合利用联盟网络资源,降低霸权护持成本,提升遏制中国崛起能力,满足制衡中国的战略需要。印太联盟的网络化是美国新冷战思维的产物,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地缘政治负向效应,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美国的印太联盟网络面临国际领导力下降、国内治理混乱、联盟管理危机和区域国家选边站队等多重困境,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尚前宏 丁奎松
在冷战后的亚太多极结构中,东盟因其实力所限尚难构成一极;但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边合作中,东盟极其活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特殊地位是任何大国都难以取代的。东盟赖以发挥其在亚太地区特殊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它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首脑会议”。在东南亚地区谋求大国力量的平衡,是东盟多年来的一贯政策。近年来,随着自身实力和信心的增长,东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海琦 李家胜
联盟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柱。随着美国国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拜登政府着眼于构建印太复合联盟。印太复合联盟综合了联盟和同盟的属性,包含联盟构成圈层化、联盟议程多元化、联盟目标制衡化和联盟基础弹性化四个维度。印太复合联盟的产生主要基于分担霸权护持成本、发挥盟友主动性、重塑联盟关系和减少地区国家对“印太战略”的抵触等考量。印太复合联盟以美日韩印澳和欧洲主要盟友为“内核”,东南亚和南亚中小国家为“中间地带”,太平洋岛国为“外围”,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地区治理议题,借助议题合作的方式制衡中国,在所谓“民主”价值观下突出意识形态弹性化。美国构建的复合联盟导致印太地区内出现功能相似但成员相异的“平行体系”,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还使地区公共产品俱乐部化,甚至与地区国家的需求出现错位,并引发治理冗余和治理失衡并存的现象,削弱了地区国家的获益前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凌
有人评论说,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远未实现,谈"亚盟"为时过早。我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亚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经济一体化外,还有东北亚、南亚、中亚等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些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构成了整个亚洲经济的一体化。把"亚盟"的实现作为一个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提出来,很有必要。"亚洲联盟"决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关键词:
东南亚联盟 亚洲联盟 渐进 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乃新
江苏省世界经济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于会40余名专家学者,对"199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关贸总协定与中国和江苏"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口头或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路新民
最近总是谈投稿与什么的话题,为什么?就是感觉问题的严重,总希望杂志能形成类似联盟的组织,哪怕是个民间性质的联盟也行,共同约定一些章程,以约束那些敢于冒犯约定的投稿行为。现在终于有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关于"一稿多投"的公告》(刊本期第72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产学通"国教枢纽平台开通2017年6月,"产学通"国教枢纽平台——财经职业教育共享中心诞生。"产学通"国教枢纽平台的基石是"产学通"财经教育联盟。联盟由中联企业管理集团倡议发起,汇聚政府智库、行业组织、企业伙伴和财经院校各方力量而建立。联盟致力于以岗位胜任素质能力标准对接院校人才培养,实现院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戴炳然
1991年可以说是欧洲共同体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继10月间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就建立“欧洲经济区”达成协议后,12月9至11日的欧洲理事会——欧共体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在就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最终安排取得一致的同时,还就建立政治联盟的问题达成了协议。马斯特里赫特会议的这些成就将西欧一体化推进至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是欧共体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而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在政治联盟上的进展:从科尔与密特朗发起倡议到最终达成协议,整个过程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其进展之迅速不仅是欧共体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政治联盟的建立意味着欧共体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李福建
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与东盟主导地区进程、地区秩序主张和未来秩序形态,并在经济、文化与安全领域展开密切互动与激烈竞争。在经济领域,存在美国主导的TPP和东盟主推的RCEP;在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美日同盟所倡导的美式民主与价值观念和以东亚共同文化传统;在安全领域,则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同盟模式和以东盟通过权力均衡与多边机制确保安全的集体安全模式。两种模式并驾齐驱,相互竞胜,使东亚出现了两种差异化的地区进程,其互动模式必将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关键词:
美日同盟 东盟 模式 亚太秩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