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5)
- 2023(8818)
- 2022(6783)
- 2021(6073)
- 2020(4814)
- 2019(10729)
- 2018(10596)
- 2017(20975)
- 2016(11482)
- 2015(12632)
- 2014(12830)
- 2013(12096)
- 2012(11238)
- 2011(10282)
- 2010(10521)
- 2009(9664)
- 2008(9698)
- 2007(8840)
- 2006(8175)
- 2005(7507)
- 学科
- 济(47164)
- 经济(47107)
- 管理(33221)
- 业(32348)
- 企(24862)
- 企业(24862)
- 农(16513)
- 方法(16218)
- 中国(15652)
- 数学(13921)
- 数学方法(13681)
- 财(12441)
- 业经(12174)
- 农业(10851)
- 地方(10315)
- 策(10145)
- 制(10039)
- 学(9860)
- 贸(9364)
- 贸易(9359)
- 易(9099)
- 银(8547)
- 银行(8529)
- 行(8224)
- 融(7966)
- 金融(7965)
- 发(7870)
- 及其(7527)
- 环境(7334)
- 理论(7078)
- 机构
- 学院(167234)
- 大学(166354)
- 济(71454)
- 经济(69988)
- 管理(62038)
- 研究(60529)
- 理学(53041)
- 理学院(52439)
- 管理学(51448)
- 管理学院(51137)
- 中国(45324)
- 科学(35996)
- 京(34808)
- 财(34720)
- 所(30730)
- 农(28674)
- 研究所(27886)
- 江(26995)
- 财经(26937)
- 中心(26863)
- 经(24544)
- 范(23478)
- 师范(23265)
- 业大(23064)
- 经济学(22577)
- 农业(22363)
- 院(21881)
- 北京(21760)
- 州(20770)
- 经济学院(20431)
- 基金
- 项目(109403)
- 科学(87446)
- 研究(81547)
- 基金(80344)
- 家(70134)
- 国家(69549)
- 科学基金(59444)
- 社会(53111)
- 社会科(50392)
- 社会科学(50378)
- 省(41933)
- 基金项目(41157)
- 教育(37284)
- 自然(37180)
- 自然科(36369)
- 自然科学(36356)
- 划(35827)
- 自然科学基金(35732)
- 编号(33009)
- 资助(32425)
- 成果(28305)
- 重点(25055)
- 发(24626)
- 部(24493)
- 课题(23429)
- 国家社会(22457)
- 创(22425)
- 教育部(21048)
- 创新(21011)
- 性(20990)
共检索到256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吕兴邦
梳理新近发掘的《南部档案》并结合已出材料,得见清末硝磺领域发生了一次微妙却重要的改革。光绪中叶以降,随着洋产入侵、朝廷括财及地方自筹自支趋势日盛,贵州和四川接连以机巧的"化私为官"策略,先期获得禁品硝磺的商业开采和贩销权,并逐步结合地情推行"官运商销""局运商销"等体制,取代了旧有军政型限产采买制。就卷入新政的南部县而言,由于市场有限及价格管制,硝磺官卖未达当局经济预期。以官店为代表的新利益主体的引入,强化了缉私氛围,激起更多缉私行为,客观上达致改革的"禁私"目标。但同时却致发了更多诬告性"贩私"案,对地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领域内利益格局也发生变化。营汛系统已基本被排除在利益圈外。南部县衙则各方周旋,疲于应付,对新政态度趋于谨慎。承商虽有"威势"但不获实利。炮房、药铺等民商与贫弱小民一样,处于被动承受地位,愈发无意且无力参与"走私"。当局"刀尖上跳舞"式的革新总体上得不偿失。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密察
淡新档案是清末台湾北部淡水厅、新竹县的官府文书,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台湾大学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对这批清代的基层州县档案进行了整理、编目、印刷出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后更应用计算机科技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这些整理的经验可以说是不断尝试错误,也同时因应科技发展和时代需要而调整深化的过程。这样的经验,应该可以成为目前各地正在陆续展开之清代州县官府档案整理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
淡新档案 数字化 数据库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密察
淡新档案是清末台湾北部淡水厅、新竹县的官府文书,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台湾大学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对这批清代的基层州县档案进行了整理、编目、印刷出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后更应用计算机科技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这些整理的经验可以说是不断尝试错误,也同时因应科技发展和时代需要而调整深化的过程。这样的经验,应该可以成为目前各地正在陆续展开之清代州县官府档案整理工作的参考。
关键词:
淡新档案 数字化 数据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占萍
清末职业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清末教育政策制定的首要环节,追溯其历史渊源,了解其酝酿和认定过程,可以引发教育政策实践的当代思考。
关键词:
清末 职业教育政策问题 认定 思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芳
清朝末年,面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清政府谕允饬令各地遍设农会,希图利用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共同振兴农业,摆脱国用匮绌的窘境。同时,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上海农学会学术研究团体的创设等,对政府敦本重农、批饬成立农会组织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并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创办农业学堂;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设立陈列所;植树造林以及农业调查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发挥了"整理农业之枢纽"的作用。清末
关键词:
清末 农会组织 政府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清末民初(1860-1937年)时期的大学学费政策经历了由膏火制到收费制,再发展为收费与奖、助、补、减、免互补的成熟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学学费的政策目标旨在吸引优质生源,兼顾教育公平;政策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实行区别对待;尽管时政艰难,政策执行仍勉力为之。
关键词:
大学 学费 清末民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中国师范教育自创立之日起,在学费政策上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免费为主,从而形成了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制度构想上,清末民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试图以灵活多样之收费形式吸引优秀生源,以刚柔相济之服务义务确保从事教育事业,二者首尾呼应,并兼以恩威并用之奖惩机制保障之。进一步推进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可在构建师范生学费政策的弹性框架、放宽师范生服务义务的就业限制和健全师范生长期从教的激励机制三方面予以借鉴。
关键词:
师范生 清末民国 师范生免费教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晓丹
清末中央政府开始启动盐税管理机构改革,北洋政府改盐务稽核造报总所为盐务稽核总所,后者与盐务总署构成了盐务机构二元制体系。稽核所的设立标志着盐务管理体系的形成,是传统盐税管理体制向近代转型的初始期。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盐务稽核所改组,盐税管理机构逐渐走向统一,但是未完全改变盐务机构二元制结构。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盐务总局的设立开启了盐税管理机构一元制时代。以引岸专商制度逐步取消、盐税主权逐步收复为两条支线,展示了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清末民国 盐税机构 盐务近代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晓丹
清末中央政府开始启动盐税管理机构改革,北洋政府改盐务稽核造报总所为盐务稽核总所,后者与盐务总署构成了盐务机构二元制体系。稽核所的设立标志着盐务管理体系的形成,是传统盐税管理体制向近代转型的初始期。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盐务稽核所改组,盐税管理机构逐渐走向统一,但是未完全改变盐务机构二元制结构。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盐务总局的设立开启了盐税管理机构一元制时代。以引岸专商制度逐步取消、盐税主权逐步收复为两条支线,展示了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清末民国 盐税机构 盐务近代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清末民初,中国农业正处于开始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新式工业、以及铁路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刺激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经济技术作物的种植迅速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现金收支在农户收支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同程度地加大。这表明,部分地区的农业正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加速向近代商业性农业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苑朋欣
蚕桑教育在清末备受重视,蚕桑学堂、蚕桑讲习所、蚕桑传习所以及设有蚕业专科的农业学堂纷纷设立,清末的蚕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清末蚕桑教育的兴办,为各地培养了大批懂得近代蚕桑技术的专门人才,促进了各地蚕桑新知识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推动了蚕桑业的改良和发展。
关键词:
清末 蚕桑教育 蚕桑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祥 吴启琳
工艺院和习艺所是近代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肇端。庚子事变后,由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实业救国"思潮逐渐兴起,以及"清末新政"的推动,"工商立国"成为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声。工艺院与习艺所等机构的建立,是清末江西地方政府积极兴办新政,应对社会危机,关注社会下层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工艺院在向基层推广的过程中,因为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生产条件恶劣、水平低下以及难以获得稳定的艺徒问题,使工艺院的创办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转变思路,将以往工艺院的开办向创办经费较少、艺徒来源稳定的习艺所转变。
关键词:
清末 江西 工艺院 习艺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毕然
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表征不同:在区制1,基础设施建设、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制2,基础设施投资、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消费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变大。税收对私人投资也存在非线性影响。预期效应、信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效应等能够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提供解释,相对而言,预期效应的解释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私人投资 非线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立勇 高伟
本文在总结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内生划分非线性效应区制的方法,即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政府支出和税收的非线性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政府消费在1978~1980和1984~1997年对私人消费产生显著非凯恩斯影响。在相同时期,税收对私人消费也存在非凯恩斯影响,但并不显著。政府投资对私人消费不存在非线性效应,但存在非对称影响。同时,本文对国外文献总结的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检验,发现初始财政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最后本文从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出发分析了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