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
2023(629)
2022(462)
2021(425)
2020(329)
2019(766)
2018(701)
2017(1435)
2016(887)
2015(954)
2014(919)
2013(977)
2012(879)
2011(739)
2010(834)
2009(757)
2008(788)
2007(762)
2006(761)
2005(700)
作者
(2119)
(1844)
(1771)
(1690)
(1084)
(852)
(771)
(724)
(706)
(667)
(630)
(619)
(602)
(593)
(582)
(558)
(541)
(520)
(516)
(489)
(458)
(447)
(430)
(424)
(421)
(419)
(400)
(394)
(377)
(354)
学科
(4682)
劳动(4665)
(3141)
(3041)
经济(3036)
中国(2785)
(2595)
(2419)
农业(2416)
动力(2266)
劳动力(2264)
人口(2189)
农业劳动(2079)
农业人口(2044)
管理(1541)
(1509)
方法(1225)
数学(1081)
数学方法(1077)
劳动法(1042)
(836)
企业(836)
教育(765)
理论(648)
业经(635)
人事(594)
人事管理(594)
生产(584)
(556)
(549)
机构
大学(12757)
学院(12235)
(6150)
经济(6054)
研究(4337)
管理(4070)
理学(3456)
理学院(3416)
管理学(3371)
管理学院(3341)
中国(2967)
(2624)
(2556)
经济学(2456)
财经(2208)
(2189)
经济学院(2187)
师范(2179)
科学(2114)
(2103)
(2055)
(2041)
研究所(1861)
师范大学(1811)
中心(1755)
社会(1699)
(1661)
北京(1658)
财经大学(1649)
(1500)
基金
项目(7314)
科学(5935)
研究(5903)
基金(5551)
(4607)
国家(4561)
社会(4332)
社会科(4053)
社会科学(4052)
科学基金(3862)
教育(3012)
基金项目(2714)
(2438)
资助(2412)
编号(2379)
(2332)
成果(2199)
自然(1945)
自然科(1906)
自然科学(1906)
(1902)
国家社会(1896)
自然科学基金(1875)
教育部(1784)
课题(1722)
人文(1649)
(1628)
社科(1626)
重点(1617)
(1544)
期刊
(6890)
经济(6890)
中国(4711)
研究(3862)
教育(2066)
(1885)
(1885)
劳动(1885)
(1855)
(1850)
科学(1685)
学报(1552)
管理(1497)
大学(1381)
财经(1337)
学学(1257)
(1183)
农业(1132)
(1005)
问题(974)
经济研究(964)
业经(890)
技术(866)
中国人(837)
国人(837)
(778)
金融(778)
资源(751)
经济问题(669)
世界(664)
共检索到19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永春  
生活所迫的"勤劳"有悖于个体的真实意志,生活常态的"勤劳"混淆了劳动与生活的关系,被利用的"勤劳"是被欺骗的结果。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作为美德的勤劳,以下三种现象不是道德属性的勤劳。一、生存所迫的"勤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只有依靠辛勤劳动才能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现代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佐军  
几年前,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关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的话题,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陈志武教授的主要论点是:中国人之所以勤劳却不富有,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度资本不足或制度成本太高;中国经济近二十几年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众多廉价劳动力的存在,弥补了制度资本的不足;在高制度成本或低制度资本下,公民不仅必须更勤奋地工作,而且只能得到更低的收入。陈志武教授将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宝玲  李伟  丁锦希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21所高校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劳务派遣实践的运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江苏省高校后勤部门劳务派遣实践总体情况良好,劳务派遣使得高校后勤的用人成本降低并得到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但也存在对被派遣员工管理困难、劳资纠纷较多、缺乏归属感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和平  
近来,"五道杠少年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尽管这一事件渐以平息,但由此引发的对我国现行中小学生"官秩现象"的文化溯源与反思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官秩主要有三个序列:一是以思想教育与管理为主的序列,在小学与初中低年级有少先队组织,其干部队伍依次是小队长、中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康声  
近期,多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纷纷指向英语。先是江苏,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舞台,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之后是山东,计划从明年起取消英语听力测试;继而是北京,未来英语高考分值将会降至100分,语文高考分值升至180分。(据《新闻晨报》报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光华  袁舒雯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亲密关系。教师之爱是教师的本源性行为。教师之爱是教育是否发生的前提,它以生活意义为基础,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关心与信任。教师要明晰教育使命,突破理性规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真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宏  崔东旭  张志伟  
大城市空间扩展造成了通勤距离、通勤时耗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行政中心、高等院校等纷纷外迁和城郊大型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很多规模较大、配套不完善的单一功能用地或功能区。居住与就业功能的双重空间失配和出行时间、方式具有规律性的通勤交通,不仅导致高昂的通勤成本,还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流动特征。以济南为例,通过对典型功能区居民通勤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出行者属性和通勤特征以及双向通勤现象对交通成本、道路负荷和城市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等角度,提出了保障功能布局与交通互适、居住和就业平衡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小平  
知识作为人的全面实践活动的产物,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因此,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仅是逻辑叙述、演绎证明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真、善、美的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然而,由于知识观的片面、教学思想的逻辑化、师生交往的单向性以及大学生学习的“占有性”,现实的大学教学活动变成了唯逻辑的片面活动,这造成了大学生发展的片面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超  张家瑞  
传统西方经济学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金科玉律,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我们甚至认为正是这些政策导致了当前的局面。或许我们需要思考,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两大基础假设——"人追求均衡状态"与"资本品无差异"是不是存在误解,以及西方经济学忽略了诸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盈盈  
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题,学生评价改革关系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职教育领域,学生评价的目标、手段与内容仍处在及时就业与自主发展、资格考试与能力测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之间互相抵牾,钟摆式两极回荡的状态。这种钟摆现象根源于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取向博弈,映射了教育改革在职业性、教育性、高等性的属性定位过程中的"过犹不及"和"矫枉过正"。以开放、整合的思维,探索即时维度与续时维度线性延展、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弹性共生、技艺层面与德行层面相融互构的学生评价范式,实现对钟摆现象的理性超越,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人成才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午鹏  
在二十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产生了一段不可见的距离。对于技术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伊德来说,它具体表现为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对抗。为了弥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鸿沟,伊德结合现象学与虚拟现实等物质技术,提出"技术具身"这一处于第三维度的概念。但从现象学自身的视角去看,这一提法却值得商榷:一方面,伊德对技术与身体的物质阐释与现象学家对它们的分析存在着根本差异;另一方面,"技术具身"概念自身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在当代语境下技术中的身体、作为技术的身体和技术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苗学玲  
回扣现象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近20年。随着旅游者消费权益意识的日益加强和中国加入WTO组织 ,回扣现象能否继续存在值得深思。本文通过界定回扣的概念 ,分析回扣的来源与归属 ,回扣目前的消极影响和其背后的合理因素 ,给出解决回扣问题的几点建议 ,最后指出解决回扣问题是中国旅游业深入发展的出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茂才  周殿昆  
对“国有独资、授权经营”现象的反思及改进建议刘茂才周殿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纳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的国有企业,应主要选择国家控股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然而,试点改革的现实却与国家的愿望相悖,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超  张家瑞  
传统西方经济学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金科玉律,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全球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我们甚至认为正是这些政策导致了当前的局面。或许我们需要思考,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两大基础假设——"人追求均衡状态"与"资本品无差异"是不是存在误解,以及西方经济学忽略了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