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
2023(2073)
2022(1776)
2021(1559)
2020(1426)
2019(3459)
2018(3274)
2017(6416)
2016(3184)
2015(3288)
2014(2962)
2013(3058)
2012(2874)
2011(2605)
2010(2759)
2009(2505)
2008(2556)
2007(2363)
2006(2235)
2005(2104)
作者
(8516)
(7156)
(7081)
(6967)
(4564)
(3395)
(3202)
(2756)
(2721)
(2686)
(2480)
(2375)
(2305)
(2297)
(2262)
(2249)
(2120)
(2048)
(2041)
(1852)
(1848)
(1791)
(1721)
(1707)
(1582)
(1570)
(1562)
(1487)
(1475)
(1442)
学科
(14818)
经济(14803)
(7775)
管理(6705)
中国(5949)
(5205)
(5024)
劳动(5007)
(4718)
企业(4718)
方法(4651)
农业(4049)
数学(3846)
数学方法(3761)
关系(3297)
地方(2957)
(2920)
业经(2680)
(2634)
(2586)
动力(2572)
人口(2562)
经济关系(2529)
理论(2506)
对外(2443)
劳动力(2440)
(2368)
(2358)
贸易(2354)
外经(2301)
机构
大学(43419)
学院(41588)
(19999)
经济(19690)
研究(17206)
管理(14887)
中国(12724)
理学(12451)
理学院(12302)
管理学(11997)
管理学院(11902)
(9804)
(9246)
科学(9146)
(8733)
研究所(7745)
(7343)
中心(7144)
(7078)
财经(7060)
经济学(6662)
(6441)
北京(6432)
(6306)
(6104)
师范(6060)
经济学院(5884)
业大(5669)
农业(5489)
(5468)
基金
项目(26754)
科学(21383)
基金(20096)
研究(20069)
(17747)
国家(17603)
科学基金(14873)
社会(13716)
社会科(13019)
社会科学(13016)
基金项目(10073)
(9570)
教育(9298)
自然(8757)
自然科(8599)
自然科学(8595)
自然科学基金(8427)
(8383)
资助(8272)
编号(7607)
成果(6731)
重点(6178)
国家社会(6168)
(6164)
(5876)
课题(5582)
教育部(5486)
(5307)
(5270)
(5155)
期刊
(23426)
经济(23426)
研究(15026)
中国(13516)
(7180)
(6986)
学报(6933)
管理(6803)
科学(6534)
教育(6176)
大学(5688)
学学(5106)
农业(4327)
经济研究(4044)
财经(3945)
技术(3941)
(3835)
金融(3835)
(3528)
问题(3161)
业经(3079)
(3008)
(2641)
国际(2567)
世界(2496)
技术经济(2194)
(2171)
(2171)
劳动(2171)
(2152)
共检索到73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人们对劳动力短缺与过剩的判断,都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的需求而言的。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实际上既不可能真正短缺,也不可能真正过剩,许多人没事做,必然是许多事没人做,有多少劳动者失业,就有多少资本失业。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不足的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永恒的矛盾。生产不足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推动着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求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贺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关系变得日益复杂,极大地激发了各国学者对教育的生产功能与信息功能的研究兴趣。研究表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作用所显露出来的不平衡和失调,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来消除。教育是作为一种必须顺应增长过程的框架,而不是作为一种对于经济过程不可缺少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此,政府在制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规划时,应使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协调,以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建进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刘建进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各专家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估算的数值也从4000多万[1]到2亿多[2],相差甚远。然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本文首先利用Welch指数计算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职业替代性。结果表明,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职业替代性较差。进一步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总体上老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有助于促进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且该促进作用主要是来源于高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低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四川绵阳:一个统一的、城乡通开的劳动力市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四川省绵阳市位于我国中西部,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一个时期以来,绵阳市一方面处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的压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源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大山  
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全面推行"营改增",以增加进项减轻税负为目的的增值税税务筹划风生水起。本文以增值税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分析阐明价税分离体系下的增值税"多取得进项,减轻税负"是个伪命题。依法取得应当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是企业管理问题,不可泛滥为税务筹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云彦  徐映梅  向书坚  
从 2 0 0 0年人口普查取得的资料看 ,2 0世纪 90年代我国中部出现连片就业萎缩地区 ,劳动力持续外流。与中部地区就业紧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沿海地区工业部门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部门不断扩展 ,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 ,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 ,地区差距在就业机会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转移、替代和重新分配 ,是解释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乾之  权衡  
该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并存悖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同时,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逐步从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演变成为地区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体化水平尚未进入高级阶段之前,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非农产业区域集中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而这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与此同时,经济集聚也抬升了城市发展的拥挤成本,随着运输、非贸易品价格等变量的内生调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步增大并将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涛,张翼翔,罗荣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要武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中西部劳动力跨省迁移的目的地。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视为厂商转移资本的(最大)收益,本文估算了中西部地区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进而估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可能的收益空间。尽管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显著,但推算的总收益规模约为805亿—1 573亿元,对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来说,这个收益似乎不如原先设想得那么大。这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期待的在地区间实现产业转移的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赖德胜  夏小溪  
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城市不仅仅是土地的城市化和劳动力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即劳动者的市民化。没有人的城市化,是低质量的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批进城的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由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他们远远没有市民化,在城市的生活状态与城镇户籍居民相比差距还很大,具体体现在就业质量低,社保覆盖面小,社会融合不深入,伪城市化问题严重。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真正实现,重视城市化的质量提升势在必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迟早要发生的必然历史过程。然而无论刘易斯模型,抑或乔根森模型,都难以容纳中国大陆上数以干万计的流民大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璋  赵灿  陈家华  
迅速发生的人口转变现象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经济增长同样受到人口转变的影响。本文以1978-2004年为样本区间,按照2010、2020、2030年劳动力人口预测数,对未来经济增长的4种路径分别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内在源泉,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等其他因素,都会降低人口转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由人口转变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太可能对中国未来年均经济增长7.2%的目标构成较大瓶颈,而有可能的瓶颈应该是资本存量能否继续维持目前这种高速增长、低效利用的状态。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我们急需改变对资本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