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5)
- 2023(13937)
- 2022(12340)
- 2021(11742)
- 2020(9622)
- 2019(21908)
- 2018(21881)
- 2017(42297)
- 2016(22883)
- 2015(25546)
- 2014(25013)
- 2013(24458)
- 2012(22329)
- 2011(19725)
- 2010(19469)
- 2009(17988)
- 2008(16743)
- 2007(14116)
- 2006(12201)
- 2005(10213)
- 学科
- 济(85267)
- 经济(85163)
- 管理(62772)
- 业(57928)
- 企(48238)
- 企业(48238)
- 方法(38555)
- 数学(33231)
- 数学方法(32822)
- 农(24196)
- 中国(22620)
- 财(21198)
- 地方(19969)
- 业经(19638)
- 学(18855)
- 农业(16014)
- 贸(15169)
- 贸易(15155)
- 理论(15093)
- 制(14971)
- 易(14639)
- 和(14020)
- 环境(13917)
- 务(13378)
- 财务(13311)
- 财务管理(13288)
- 技术(13230)
- 企业财务(12477)
- 银(12198)
- 银行(12160)
- 机构
- 学院(306499)
- 大学(305763)
- 管理(121887)
- 济(115240)
- 经济(112510)
- 理学(106345)
- 理学院(105097)
- 管理学(103145)
- 管理学院(102621)
- 研究(99415)
- 中国(73785)
- 京(64917)
- 科学(64180)
- 财(52497)
- 所(48792)
- 农(47316)
- 业大(46203)
- 中心(46079)
- 研究所(44790)
- 江(43651)
- 范(43035)
- 师范(42689)
- 财经(42522)
- 北京(40546)
- 经(38600)
- 农业(37021)
- 院(36916)
- 州(36239)
- 师范大学(34626)
- 经济学(33795)
- 基金
- 项目(218447)
- 科学(172130)
- 研究(161115)
- 基金(157507)
- 家(136902)
- 国家(135764)
- 科学基金(117300)
- 社会(99885)
- 社会科(94479)
- 社会科学(94453)
- 省(85977)
- 基金项目(85248)
- 自然(77360)
- 自然科(75550)
- 自然科学(75535)
- 自然科学基金(74117)
- 教育(74046)
- 划(72387)
- 编号(67459)
- 资助(63297)
- 成果(53190)
- 重点(48618)
- 部(47213)
- 发(46306)
- 课题(45575)
- 创(45492)
- 创新(42283)
- 科研(41670)
- 项目编号(41223)
- 大学(40642)
共检索到436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芳 郭梦瑶 牛方曲
开展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的区域社会经济联系与空间格局的系统研究,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论文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空间动态数据与城市自身综合发展实力的静态数据相结合,构建了都市圈多层次空间结构算法,对“动—静”结合视角下的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多层次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内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联系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信息流联系最强,且信息流与其他要素流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形成了以鄂尔多斯为主导城市,以银川、呼和浩特、太原等为次主导城市的多层次空间格局,并形成了以这些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小型城市团。未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应着重发展鄂尔多斯、太原、呼和浩特、银川等核心城市,加强核心城市辐射能力,并强化各城市间联系强度,推动“几”字弯都市圈由“点”到“轴”再到“面”的城市网络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文升 周颖 王晓芳 杜南乔 熊志飞
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城市外部关系理论逐渐由中心地理论转向了流空间理论。文章基于层级性空间与流动性空间(“层级—流”)自身作用规律,从形态、功能、尺度3个维度构建了“层级—流”结合作用下的现代都市圈空间演化分析框架,提出了“层级—流”共同作用于中国现代都市圈空间的演化特征和机理。研究发现:(1)基于规模、功能、行政层级的层级性空间作用机制主要是层级集聚、功能覆盖、权力控制,基于多维要素流的流动性空间的作用机制包括分工合作、规模借用、负向反馈。“层级—流”交互促进了都市圈尺度的空间整合与重构。(2)城镇层级会影响要素流集聚—扩散的规模与方向并进而影响都市圈网络的建构;要素流动则通过资源的空间再布局重塑了都市圈的层级体系与功能结构。(3)武汉都市圈案例证实了“层级—流”在现代都市圈空间演化中的耦合作用,两者促进了武汉都市圈形态多中心网络化、生产功能多尺度网络耦合、生活功能协调化、生态空间共建共治以及空间关系的尺度重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席广亮 张姗琪
流动性反映了空间在区域中承担的功能,是都市圈空间格局分析的重要视角。梳理流动性理论的沿革与大数据时代下的范式转变,基于行为、社会、思想、虚拟维度构建人的空间流动性概念模型,探讨从空间流动性对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积极意义。在此框架下,聚焦行为维度展开实证分析,使用南京都市圈手机信令数据,从流承载力、流中心性和流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南京都市圈街镇流动性的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街镇划分为枢纽节点、扩展节点、集散节点、次边缘节点和边缘节点5类,并分析各类节点及其关联流的空间特征。基于此,结合现有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拥江发展、南北夹心式发展和多元跨界发展三个方面的规划实践思路。研究扩展了流分析在都市圈研究和规划中应用框架,可以为都市圈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兴平 朱凯
在区域一体化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协同的重要单元,都市圈层面的各类创新空间的格局特征成为新的专业化区域功能空间类型。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梳理出都市圈创新空间由"大空间"到专门性空间、再到企业类小微空间所呈现出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发展脉络;将创新空间分为"知识型"和"产业型"两种类型,并对各类创新空间的承载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创新空间在都市圈层面的分布格局与相互联系特点,并提出其在空间组织、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的三个发展引导方向,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提供案例经验参考。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空间 创新活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云龙 刘小鹏 刘泓翔 张羽婷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地域空间上有条件形成一个都市圈。将成都与14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进行计算,最后综合划定成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为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根据指标划分,确定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为内圈层城市,自贡、遂宁、内江、乐山、雅安为外圈层城市。考虑到城市首位度以及中心城市与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和场强的大小,确定成都都市圈为一个初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界定 经济距离 引力和场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凤花 李全喜 马洪伟
为了弥补相关文献对物流空间联系发展研究的不足,本文借鉴城市引力的相关研究模型并结合物流业的派生性特点,从空间角度研究了都市圈城市群体间的物流联系。基于2008-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构建的物流联系强度模型,对上海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等级划分,并从促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南京省会城市能量、促进物流空间联系的协调均衡分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都市圈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结构 规划与统计范围 兰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赛南 邓慧琳 彭馨雨 陈书迪 王雨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都市圈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文章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采用要素流模型、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和QAP关系回归分析等得出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各要素流动形成的空间格局呈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且内部流动强度不一;(2)根据SOM神经网络分级模型结果将武汉都市圈城市的对外联系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武汉的对外联系能力与其他城市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3)城市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异对不同城市间要素流强度具有显著负影响,城市规模和开放程度差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共同影响了都市圈内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最后,针对武汉都市圈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的优化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吴仕嫱
文章以交通流、经济流、信息流三类城市流数据为支撑,综合运用城市引力模型、优势流分析法、场强模型及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南京—合肥双都市圈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研究发现:城市联系强度差异显著,呈南京、合肥双核引领的空间极化态势,形成了两主三副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城市联系主从关系明显,均以宁、合为首位联系城市,且南京影响力大于合肥;城市联系网络复杂性突出,表现为两极带动多中心化、网络联系东强西弱不均衡化等特征;城市辐射范围受行政区与城市实力的双重影响,城市辐射空间邻近效应及空间叠加效应显著,双圈交汇区发展潜力巨大。应从制定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完善一体化交通网络、建立科技创新联动机制及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等层面,促进宁—合双都市圈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李沛霖 文扬
基于调整的ASIF(活动总量—模式分配—能源强度—排放因子)交通碳排放测算法,系统构建适用于我国都市圈低碳交通空间组织优度评价的分析框架。对都市圈交通组织进行点、线、网络空间解构,厘清不同交通空间要素对都市圈出行量、出行结构、出行距离影响机制。对标都市圈尺度下交通空间组织低碳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达国家相关经验,识别我国都市圈交通组织在点、线、网维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出促进都市圈交通低碳发展的空间组织策略和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ASIF 低碳 都市圈 交通 空间组织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涂琳琳 万迈
资本市场效率的有效发挥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深化度、投资者理念及行为选择等特征条件密切相关,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支撑和实现途径。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进而指出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运作效率,是实现区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多层次 资本市场 效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艳春 印田彬
当今社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变革与创新往往会给组织成员带来不确定性,容易遭遇挫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心理安全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员工心理素质,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探讨。为了推进学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概念,本文拟对心理安全进行研究述评。具体而言,本文从多层次视角出发,梳理了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上心理安全的定义与测量,然后回顾了心理安全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系统梳理了影响因素、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研究做了几点展望。
关键词:
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气氛 多层次视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艳春 印田彬
当今社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谋得生存与发展。然而,变革与创新往往会给组织成员带来不确定性,容易遭遇挫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心理安全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员工心理素质,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探讨。为了推进学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概念,本文拟对心理安全进行研究述评。具体而言,本文从多层次视角出发,梳理了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上心理安全的定义与测量,然后回顾了心理安全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系统梳理了影响因素、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研究做了
关键词:
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气氛 多层次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莹
试图从实物期权的视角,重构企业在投资和处置专利中面临的多层面管理决策。首先,研究识别和匹配了传统视角中专利层面的申请、维持和实施决策和实物期权逻辑中的典型期权决策。在此基础上,构建专利组合层面期权更新的决策过程模型。最后,从企业层面讨论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和资源)和外部因素(环境不确定性和期权独占性)对专利组合更新决策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卫丽 李同昇
随着西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其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区位商法,对西安都市圈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西安都市圈各区县的优势产业。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态势,对西安市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圈三带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布局 空间格局 都市农业 西安都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