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8)
- 2023(14230)
- 2022(11773)
- 2021(10825)
- 2020(8968)
- 2019(19692)
- 2018(19469)
- 2017(37791)
- 2016(20236)
- 2015(22181)
- 2014(21498)
- 2013(20971)
- 2012(18615)
- 2011(16637)
- 2010(16792)
- 2009(16396)
- 2008(16212)
- 2007(14755)
- 2006(13268)
- 2005(11951)
- 学科
- 业(95271)
- 济(80171)
- 经济(80022)
- 企(78011)
- 企业(78011)
- 管理(75873)
- 农(47265)
- 业经(31679)
- 农业(31361)
- 财(30814)
- 方法(30509)
- 制(23735)
- 中国(22280)
- 数学(22244)
- 数学方法(22039)
- 务(21765)
- 财务(21740)
- 财务管理(21711)
- 企业财务(20590)
- 体(18024)
- 技术(17575)
- 策(16702)
- 划(15717)
- 贸(14752)
- 贸易(14744)
- 体制(14554)
- 理论(14473)
- 和(14415)
- 易(14394)
- 银(13198)
- 机构
- 学院(286190)
- 大学(276302)
- 济(122317)
- 经济(120056)
- 管理(116953)
- 理学(100742)
- 理学院(99860)
- 管理学(98616)
- 管理学院(98088)
- 研究(87572)
- 中国(71647)
- 财(60324)
- 农(56160)
- 京(55681)
- 科学(48254)
- 财经(46966)
- 江(44645)
- 农业(42532)
- 经(42512)
- 业大(42324)
- 所(42160)
- 中心(41978)
- 研究所(37195)
- 经济学(36421)
- 州(34713)
- 财经大学(34192)
- 北京(33779)
- 范(32920)
- 经济管理(32889)
- 经济学院(32887)
- 基金
- 项目(185742)
- 科学(149668)
- 研究(143257)
- 基金(136864)
- 家(116263)
- 国家(115062)
- 科学基金(101810)
- 社会(95547)
- 社会科(90151)
- 社会科学(90129)
- 省(74079)
- 基金项目(72445)
- 教育(64223)
- 自然(62340)
- 自然科(60914)
- 自然科学(60902)
- 自然科学基金(59868)
- 编号(59614)
- 划(59461)
- 资助(53022)
- 成果(47357)
- 制(42690)
- 创(41968)
- 部(41756)
- 重点(40615)
- 业(40431)
- 发(40402)
- 国家社会(39669)
- 课题(39325)
- 创新(38415)
- 期刊
- 济(147724)
- 经济(147724)
- 研究(83654)
- 农(59444)
- 中国(58092)
- 财(50188)
- 管理(45727)
- 农业(39718)
- 科学(38468)
- 学报(36291)
- 业经(31389)
- 大学(30130)
- 融(29990)
- 金融(29990)
- 学学(29054)
- 技术(24868)
- 教育(24860)
- 财经(23441)
- 经济研究(21231)
- 业(20330)
- 经(20219)
- 问题(19685)
- 技术经济(15304)
- 农村(15178)
- 村(15178)
- 世界(15024)
- 版(14814)
- 现代(14706)
- 财会(14525)
- 农业经济(14507)
共检索到431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瑞
基于“制度-话语”研究视角,对1949—2021年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不同制度情境下政策话语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经历了巩固政权的政治主导逻辑、发展经济的市场逻辑以及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逻辑的演变历程。政策制定者的情境认知与官方传媒和大众知识结合,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非法流动者”“农民工”“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并在社会实践中具体化为与之对应的城乡分治、城乡二元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与嵌入其中的政府治理行为共同促成农业转移人口严格管制、规范化管理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历时性治理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宝香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化反过来又促进产业发展。因此,产城融合是城镇化的必要选择。同时,住房市场和城镇化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城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消费效应作用渠道的探索,分析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产城融合和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完善我国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制度的创新总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通常具有路径依赖性。从制度变迁来看农业制度改革,会发现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导致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农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农业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宏观体制层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从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向制度供求均衡状态渐进式转变的动态过程,而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供求转变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微观契约模型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际上是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和作为制度需求者的农业转移人口签订一份"入户城市"契约的交易费用最小化过程。随后的实证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入户积分资格、农地流转情况、子女入学条件等均提高了其市民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元凯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内部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我国对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相关政策也不断调整,呈现出与时代发展同步性的特征。2000年以来,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社会政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在政策制定主体、政策价值目标、政策演变路径以及政策根本目标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结合新形势,未来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社会政策应在关注群体内部差异、注重人文关怀以及推动流入地与流出地政策衔接方面重点发力。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农业转移人口 社会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都一丹 宫园园 徐玉梅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既有推进作用,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以及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征地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涛
一、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有效政府推动实施的制度体系。第一,坚持中央统筹,顶层设计。坚强的中央领导核心,是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证城镇化人本方向,破除"四大鸿沟"产生的制度障碍,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从更高层面破解制度背后的利益问题,确保一张蓝图插到底。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国龙 林金忠
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PEO)、农业单位投资产值(PIO)以及农业单位面积产值(PAO)作为农业转型的衡量指标,使用人均经营耕地面积(PCA)作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通过静态面板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的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的变化对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和农业单位面积产值的增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对农业单位投资产值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土地制度 农地规模经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圣 吴永常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变迁过程划分为地方自主探索、制度建设与供给、中央主导下的全面创新实践、总结调整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国际竞争等在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兼具渐进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优势下降、制度创新乏力、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机制、完善园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爱东 吴国锋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推广,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跨区、跨省迁移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而自发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迁往何地是遵循经济理性原则的。基于经济理性选择理论,从收益成本的视角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省际迁移测算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区统计数据,测算2013年各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省际迁移收益矩阵、人口外迁拉力和内迁引力,分析表明:各省区内迁引力差距巨大,而外迁拉力基本一致;农业转移人口是流入本省区城镇还是流向外省区城镇,主要取决于本省区的内迁引力,内迁引力大于外迁拉力的省区即为人口净迁入省区。进一步的预测分析表明,各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 汪应宏 毛璐 胡贵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鸿
一、引言2004年中央拿出了451亿反补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2005年几个省又出台了全面减免农业税的好政策,中央提出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减免农业税。且中央在2005年计划拿出55亿人民币对全国800多个产粮大县、按照提供的商品粮的数量、粮食种植的面积和粮食产量,直接补助到县。县里可以把这个补助用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等各个方面。中央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这些政策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全中国农民的福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