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4)
- 2023(6039)
- 2022(5152)
- 2021(4736)
- 2020(3911)
- 2019(8864)
- 2018(8973)
- 2017(16471)
- 2016(9301)
- 2015(10535)
- 2014(10965)
- 2013(10339)
- 2012(9446)
- 2011(8559)
- 2010(8782)
- 2009(8301)
- 2008(8364)
- 2007(7768)
- 2006(6885)
- 2005(6517)
- 学科
- 管理(34055)
- 济(30860)
- 经济(30785)
- 业(28369)
- 企(25263)
- 企业(25263)
- 财(13224)
- 制(13110)
- 方法(10669)
- 中国(9367)
- 农(9000)
- 业经(8919)
- 体(8884)
- 数学(8389)
- 务(8353)
- 财务(8325)
- 财务管理(8292)
- 数学方法(8233)
- 企业财务(7834)
- 体制(7540)
- 银(7218)
- 银行(7208)
- 理论(6900)
- 行(6826)
- 学(6464)
- 融(6331)
- 金融(6328)
- 划(6011)
- 度(5883)
- 税(5875)
- 机构
- 学院(130927)
- 大学(129239)
- 济(50500)
- 经济(49192)
- 管理(47346)
- 研究(41252)
- 理学(39482)
- 理学院(39031)
- 管理学(38369)
- 管理学院(38111)
- 中国(33256)
- 财(29261)
- 京(27185)
- 科学(23532)
- 江(22446)
- 财经(21688)
- 所(20528)
- 中心(19472)
- 经(19352)
- 农(17843)
- 研究所(17727)
- 州(17658)
- 北京(17140)
- 范(16916)
- 师范(16742)
- 业大(16468)
- 财经大学(15802)
- 经济学(15707)
- 院(15317)
- 省(14650)
- 基金
- 项目(79586)
- 科学(62337)
- 研究(62091)
- 基金(56280)
- 家(47872)
- 国家(47422)
- 科学基金(40905)
- 社会(38797)
- 社会科(36596)
- 社会科学(36589)
- 省(31936)
- 教育(29760)
- 基金项目(29368)
- 编号(26503)
- 划(26064)
- 自然(24987)
- 自然科(24360)
- 自然科学(24355)
- 自然科学基金(23927)
- 成果(23029)
- 资助(22587)
- 制(21173)
- 课题(19244)
- 重点(18181)
- 部(17759)
- 性(17021)
- 创(16908)
- 发(16528)
- 项目编号(16179)
- 年(15851)
共检索到210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德信
“制度幻觉”初探徐德信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可是在新制度经济学(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之前,发展一般被解释为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的函数,制度被远远地置于一旁。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也许就是人们深深处于"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闽
公司运营是一个资本与人力等要素的联合生产过程,股东的投资行为使其自有资产得以向公司法人财产转换,这一转换完成之后,在公司中保障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董事与经理,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由于公司中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在知识类型与劳动形态分化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加上公司的多要素联合生产的性质,使股东通过股权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实际上被弱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龑 陈娟娟
针对利用差异化监管解决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问题的论点,本文通过构建了数理模型,发现短期中即使不实行差异化监管,银行业也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但在长期中,只有实行差异化监管,银行业才有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以模型结论为基础推论出了"监管幻觉"的现象,监管者若只关注短期状况,忽视长期趋势,很可能错误的认为即使不采取差异化监管,银行业的竞争也能促使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监管幻觉"会影响到监管者进行差异化监管改革的积极性,因此,监管者必须克服"监管幻觉",坚定不移的推行差异化监管,才能克服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利用第二类差异化监管来引导和倒逼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崇献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崇献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形成一种财富幻觉,事实上,外汇储备和与其对应发行的人民币资产是一笔财富,其价值等于净流入的外汇储备,而不是后者的双倍。在人民币升值和预期升值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人民币出现对内贬值的情况,伴随着房价快速上涨和股市连创新高,国家和居民存在财富快速膨胀的幻觉。应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情况下出现的财富幻觉,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防范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 财富幻觉 通货膨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寅
信用卡作为带有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及滚动合约性质的支付结算工具,越来越受到使用者偏爱,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信用卡定价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均值-方差框架构建了一个持卡人跨期用卡行为理论模型,通过引入持卡人行为差异与学习机制考虑不同持卡人认知与认知改进下的信用卡定价问题。本文发现:信用卡实际价格本质上是单位定价与风险补偿的和,银行将定价的风险补偿摊薄到每个合约;持卡人认为信用卡价格较高的原因是银行在市场中的有效用卡规模与风险补偿使持卡人对信用卡单位定价认知低于实际价格认知而产生的持续价格幻觉;一定条
关键词:
价格幻觉 信用卡定价 风险补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长宝 王传声
以"满就送"、"满就减"、"存就算"为代表的复杂折扣已成为零售商开展统一促销的重要形式。由于复杂折扣的实际折扣率难以计算,消费者容易产生"折扣幻觉"。笔者通过国内零售商开展复杂折扣的实际案例,总结出三种具有代表性复杂折扣的使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学归纳法,构造了复杂折扣的理论区间,验证了"折扣漏出"的存在,并明确指出复杂折扣是一种区间折扣。从三种折扣区间来看,参与"满就减"对消费者是最划算的,"满就送"是最不划算的,而"存就算"则是风险最大的。此外,我们还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就折扣幻觉发生的认知机制展开理论探讨,并指出,复杂折扣信息呈现方式的设计利用了消费者习惯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彭秋莎 刘霞 胡开文
本文将货币幻觉纳入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并利用2000年9月到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经过HP滤波处理后采用Almon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估计出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我们发现在考虑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一方面,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且利率对投资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储户不存在货币幻觉并且利率对储蓄的调控作用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社保制度的缺位增强了储户的安全性动机以及投资渠道的不完善导致了储蓄的利率刚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琳 汤蛟伶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由税制结构导致的财政幻觉所起的作用,解释财政幻觉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到政府规模的变化,并运用一些计量处理,验证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目前应该如何限制政府规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税制结构 财政幻觉 政府规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嵩 徐正达
宗教行为如何影响组织或管理者的行为已经成为管理学与宗教学关注的热点,已有很多研究证明了宗教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但是,创业者的宗教行为是否会对创业组织的特征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本文运用心理学中的控制幻觉理论来解释创业者的宗教捐赠行为与创业者所创立的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环渤海地区农民创业者的数据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宗教捐赠行为越频繁的创业者越倾向于创立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一效应在创业者的成就需要和企业的先动性较强时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创业者认知与创业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
关键词:
宗教捐赠行为 创业企业扩张 控制幻觉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