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2)
- 2023(15836)
- 2022(13227)
- 2021(12388)
- 2020(10055)
- 2019(22822)
- 2018(22670)
- 2017(42081)
- 2016(22970)
- 2015(25764)
- 2014(26114)
- 2013(25634)
- 2012(23918)
- 2011(21883)
- 2010(22156)
- 2009(20862)
- 2008(20771)
- 2007(18690)
- 2006(16928)
- 2005(15936)
- 学科
- 济(108694)
- 经济(108565)
- 管理(69764)
- 业(62233)
- 企(52025)
- 企业(52025)
- 方法(38556)
- 数学(33022)
- 数学方法(32659)
- 中国(31166)
- 财(27757)
- 农(25881)
- 制(25259)
- 业经(23631)
- 地方(23089)
- 学(21328)
- 贸(19047)
- 贸易(19031)
- 银(18617)
- 银行(18597)
- 易(18545)
- 体(17986)
- 行(17882)
- 融(17776)
- 金融(17772)
- 农业(17051)
- 理论(15702)
- 务(15679)
- 财务(15632)
- 财务管理(15581)
- 机构
- 大学(333756)
- 学院(332328)
- 济(149614)
- 经济(146674)
- 研究(121210)
- 管理(120797)
- 理学(101780)
- 理学院(100600)
- 管理学(99082)
- 管理学院(98438)
- 中国(94697)
- 财(73817)
- 京(70975)
- 科学(68419)
- 所(61507)
- 财经(56487)
- 研究所(54708)
- 中心(53874)
- 江(52570)
- 经(51250)
- 农(49714)
- 经济学(48138)
- 北京(45738)
- 范(44157)
- 师范(43744)
- 院(43513)
- 经济学院(42914)
- 业大(42332)
- 财经大学(41791)
- 州(40947)
- 基金
- 项目(207992)
- 科学(164866)
- 研究(156517)
- 基金(152415)
- 家(132516)
- 国家(131418)
- 科学基金(111978)
- 社会(102698)
- 社会科(97461)
- 社会科学(97437)
- 基金项目(78725)
- 省(78370)
- 教育(72613)
- 自然(68190)
- 自然科(66617)
- 自然科学(66601)
- 划(66142)
- 自然科学基金(65507)
- 资助(62209)
- 编号(61989)
- 成果(53367)
- 部(47927)
- 重点(47590)
- 发(45715)
- 课题(44564)
- 国家社会(44120)
- 创(43440)
- 制(43008)
- 性(42240)
- 教育部(41925)
- 期刊
- 济(178506)
- 经济(178506)
- 研究(112229)
- 中国(75318)
- 财(60182)
- 管理(49433)
- 学报(48645)
- 农(46325)
- 科学(46217)
- 教育(40933)
- 大学(38115)
- 融(36567)
- 金融(36567)
- 学学(35549)
- 农业(30415)
- 财经(30403)
- 技术(29628)
- 经济研究(29531)
- 经(26434)
- 业经(25308)
- 问题(22919)
- 贸(20696)
- 国际(18167)
- 世界(17809)
- 技术经济(17447)
- 业(16355)
- 统计(15319)
- 版(15032)
- 理论(14816)
- 现代(14668)
共检索到536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业良 曾凡清 黄建军
一、制度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或制约作用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道格拉斯·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将国家、意识形态和产权理论作为其制度分析的三大基石。他对制度之重要性的阐述是建立在知识的重要性之上的,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连城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增长速度又是与一国的经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坐标,坐标的纵轴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横轴表示一国的经济规模,坐标中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春雨 刘鹏宇
后疫情时代美联储开启长期持续加息,引发中国资产价格下降和美元债利息成本高企,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本文基于STVAR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内美联储加息通过汇市、房市、股市和债市资产价格渠道对中国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三类经济增长动力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通过引发人民币贬值刺激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长,总体上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小;美联储加息引发中国房价上涨,进而刺激中国消费增长并促使中国投资在中国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内分别增长和减少;美联储加息在长期引发中国股价下跌,进而导致中国消费和投资减少;美联储加息通过引发债券价格下跌抑制中国消费和投资。本文为美联储加息冲击下中国经济维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升级视阈构建出要素禀赋、科技创新、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四维动力结构图,并运用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主成分因子法,探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间异质性,解析了结构转换动力和制度变迁动力的阶段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转换的过程;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表现出要素禀赋正向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科技进步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负向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向生产率驱动型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信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过程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一直发挥着促进作用,从1978-1984年、1985-1993年、1994-2007年、2008-2016年四个阶段来看,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阶段信贷投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度下降。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下降源于间接融资方式比重的持续下降、信贷资金的单位和产业错配、资金的脱实向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阶段性约束等因素,要充分发挥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财政政策的系统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让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行业、新兴产业、有活力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信贷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信贷 经济增长效应 阶段性差异 融资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本文从一般生产要素、结构因素和体制因素三个层次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特征利用计量方法对时间序列划分时间段,并根据自相关检验结果采用Prais-Winsten ar(1)或最小二乘法(OLs)分别进行回归,从而解释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此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各阶段人均GDP、结构指数与体制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阶段性动力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体制 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实现的“软着陆”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软扩张”阶段。经过近年来的扩张性宏观经济调控,积极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形成了对经济增长持续和稳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的转变,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保持较低风险水平的同时,将开始形成新的周期模式和第一轮增长型长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出现减速现象,逐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转变。如何避免因经济增速减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抑或说如何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仍有许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方式选择及减速下限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不能低于3.8%-4%。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转变,该转变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转变密切相关。各地1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阶段性关联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初等教育)驱动了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随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到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也变为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物质资本、人口红利对中国各阶段经济增长贡献都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但在经济阶段性转变过程中,其贡献并未增强。因而,我国要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初等文化劳动者的生产率;加快社会保障和城镇化建设,为中等文化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积累 阶段性 关联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荣
通过对世界银行数据的梳理,本文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中等收入陷阱"锁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框架,对各个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不能适时转换动力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在理论逻辑上,讨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前可以快速增长,但却不能在中等收入阶段转换动力机制;(3)梳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因素,改革和原创性技术进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增长性和波动性是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典型特征。如果增长水平与波动程度之间负相关,则降低经济波动程度有助于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如果波动性对于增长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则适度经济波动将促进经济增长。实证检验表明,增长性与波动性之间的关联依赖于经济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因此应该继续保持积极经济政策的顺周期方向。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阶段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闫超
文章基于我国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年度数据,在分别对其总量和增长率序列进行定量探讨后,运用双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转移分析。结论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均大体呈不断攀升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呈U形变化,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呈周期性变化特征。(2)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维系快速(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要强于其保持低速(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维系快速(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要强于国际(国内)旅游收入。(3)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一国的经济增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从长期看, 经济增长将按A、B、C、D的顺序走出一个N字形的轨迹。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国未来10-20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性, 主张根据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规律性,确定一个适度增长区间,政府应当根据这个区间对经济增长进行政策调控。同时, 笔者认为2006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实现软着陆,在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 应实行中性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适度区间的界定 政策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本文基于要素、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剖析了中国过去38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开放、激励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了要素的积累、制度的优化、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了中国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滑。提高要素效率和降低非要素性制度费用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路径选择 经济增长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