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0)
- 2023(14391)
- 2022(12449)
- 2021(11428)
- 2020(9684)
- 2019(22185)
- 2018(21879)
- 2017(41919)
- 2016(22805)
- 2015(25636)
- 2014(25134)
- 2013(24605)
- 2012(22699)
- 2011(20394)
- 2010(20437)
- 2009(19278)
- 2008(18980)
- 2007(16977)
- 2006(14738)
- 2005(13142)
- 学科
- 济(88765)
- 经济(88631)
- 管理(66513)
- 业(62433)
- 企(51268)
- 企业(51268)
- 方法(37041)
- 数学(32000)
- 数学方法(31669)
- 农(26880)
- 财(26323)
- 中国(23750)
- 制(21322)
- 地方(20808)
- 业经(20461)
- 学(18014)
- 农业(17533)
- 贸(16885)
- 贸易(16876)
- 易(16310)
- 务(15858)
- 财务(15821)
- 财务管理(15774)
- 企业财务(14839)
- 银(14663)
- 银行(14635)
- 环境(14415)
- 体(14342)
- 融(14306)
- 金融(14301)
- 机构
- 学院(316644)
- 大学(315556)
- 济(127844)
- 经济(125009)
- 管理(119578)
- 研究(105633)
- 理学(102487)
- 理学院(101236)
- 管理学(99505)
- 管理学院(98894)
- 中国(80077)
- 京(66371)
- 科学(64453)
- 财(62587)
- 江(53259)
- 所(52833)
- 农(52362)
- 中心(49893)
- 财经(48933)
- 研究所(47672)
- 业大(46111)
- 经(44122)
- 范(43153)
- 师范(42748)
- 农业(40961)
- 北京(40545)
- 经济学(39426)
- 州(39032)
- 院(38419)
- 财经大学(36109)
- 基金
- 项目(212033)
- 科学(167210)
- 研究(157511)
- 基金(153143)
- 家(133228)
- 国家(131812)
- 科学基金(112927)
- 社会(100144)
- 社会科(94734)
- 社会科学(94704)
- 省(84459)
- 基金项目(81910)
- 教育(72651)
- 自然(72015)
- 划(70270)
- 自然科(70250)
- 自然科学(70228)
- 自然科学基金(68964)
- 编号(65071)
- 资助(60827)
- 成果(53073)
- 重点(48002)
- 部(47007)
- 发(46119)
- 课题(44966)
- 创(44549)
- 制(42803)
- 创新(41593)
- 国家社会(41074)
- 科研(40617)
- 期刊
- 济(146164)
- 经济(146164)
- 研究(92865)
- 中国(63811)
- 财(51302)
- 农(47967)
- 学报(47688)
- 科学(44434)
- 管理(42907)
- 大学(36088)
- 教育(34570)
- 学学(33817)
- 农业(32092)
- 融(29042)
- 金融(29042)
- 技术(26772)
- 业经(24901)
- 财经(24094)
- 经济研究(22479)
- 经(20655)
- 问题(19388)
- 业(17500)
- 版(15816)
- 图书(15119)
- 贸(15055)
- 技术经济(14826)
- 资源(14790)
- 现代(14391)
- 理论(14368)
- 财会(14264)
共检索到473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静
国家级新区在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组建的同时经历了行政关系网络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新区的空间格局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对赣江新区成立和建设初期新区管委会和江西省、南昌市以及新区下辖组团等多级行政组织在围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新区一体化空间格局构建等重大决策上发生的利益互动展开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并指出规划作为重要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协商平台,应充分发挥保障多元价值观下的公共利益、保障多方推进下的整体利益、协调和兼顾局部利益、衔接近远期利益等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王砾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光 吴颖 许自豪
投融资、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是建设国家级新区的前提基础、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通过重点对17个国家级新区在投融资、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梳理和分析,对加快赣江新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建议以土地和财政资金为引导,组建百亿级投资集团和各类发展基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以中高端为导向,加快构建以航空、LED和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为主导、以新经济为重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现代产业新城。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先导,健全以"领导小组+管委会"为主的"扁平化、大部制"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多
关键词:
国家新区 投融资 产业发展 管理体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光 吴颖 许自豪
投融资、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是建设国家级新区的前提基础、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通过重点对17个国家级新区在投融资、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梳理和分析,对加快赣江新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建议以土地和财政资金为引导,组建百亿级投资集团和各类发展基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以中高端为导向,加快构建以航空、LED和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为主导、以新经济为重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现代产业新城。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先导,健全以"领导小组+管委会"为主的"扁平化、大部制"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多方协同推进发展合力。
关键词:
国家新区 投融资 产业发展 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宗连 郑磊
审计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尚未实现审计部门独立的国家级新区等开发区,如何通过完善审计机制,进一步优化审计职能,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模型,深入解析南京江北新区现行“财审合一”的审计监督机制,发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路径短、共享程度高、兼有部分国家审计属性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独立性程度不高、质量控制相对薄弱等方面。面对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强调全面发挥审计职能的机遇,以及明确要求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工作权威高效的挑战,本文从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审计机制优化路径,助力构建江北新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并为类似模式的新区及开发区在优化审计机制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SWOT 审计机制优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殷洁 罗小龙 傅俊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设立多尺度、差异化的特殊政策空间实现指定区域的快速发展。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尺度战略,其形成发展对城市与区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新时期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典型案例,根据治理体系的变迁,将其发展划分为开发区模式下的"产业孤岛"阶段(1988-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和合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国家空间设立下制度与经济空间整合阶段(2010年至今)。产业空间设立、行政区划调整、国家空间形成等尺度工具在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空间的生产始终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促使经济社会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重构互相耦合。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生产 南京江北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乐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通常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从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管理现状看,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各级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点。政府环境会计作为宏观会计理论的应用分支,可以经济有效地提升政府区域生态经济管理功能,是对政府区域行政管理手段的创新。本文以赣江新区生态经济管理现状和发展为例,探讨区域生态经济下政府环境会计应用的理论基础、操作框架、协调机制,对各级政府有效实施环境会计,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生态经济 政府环境会计 赣江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荆锐 陈江龙 田柳
国家级新区建设是转型期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重组,从而成为城市研究热点。从经济发展、人口集聚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三个维度刻画对比了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的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发展的驱动机制,发现两地发展异质性的表象原因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更深层的是区域发展驱动机制的差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强化新区与母城的联系,是实现新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浦东新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所在区域及全市的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全球资本汇聚、产城融合、城市大事件营销是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型政府的作用及政治精英的影响力对国家级新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淡 袁浩铭
设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全面推进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其设立效果及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设立效用进行分析。实证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能促进其主体城市并带动同省其它城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控制地理禀赋的结果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同省其它城市的带动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考虑地区异质性的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其效应尚未全面显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冠男 邓小月 张博 谷昱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特殊功能区具有多尺度、临时性行政体制的特征。这样的特殊功能区如何在既有行政体系中运转和演化,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以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体制变革为案例,阐述了跨尺度的政策流动性推动特殊功能区制度体系演化的机制。湘江新区作为担负政策创新任务的特殊功能区,具有与既有行政体制不完全兼容的独特体制,从而在其政策流动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创新需求和自下而上的体制路径依赖相冲突。多尺度、多源头的政策流动和跨尺度的政府间对话,使得这对冲突被化解,并且在跨尺度政策流动性的帮助下,湘江新区逐渐向既有行政体制兼容,也在政府体制中实现了尺度上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宁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吸引着人口、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集聚。为明晰国家级新区流动人口的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首先整理分析了相关统计数据,发现部分国家级新区普遍存在流动人口规模过小的问题。继而基于经济学视角,以陕西西咸新区为案例,管中规豹地剖析了以陕西西咸新区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级新区人口流入规模过小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人口流入 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城镇化率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辐射带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