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6)
2023(13440)
2022(11358)
2021(10791)
2020(8811)
2019(20261)
2018(20312)
2017(38846)
2016(20867)
2015(23687)
2014(23305)
2013(22901)
2012(20795)
2011(18687)
2010(18970)
2009(17311)
2008(16805)
2007(14918)
2006(13044)
2005(10940)
作者
(58808)
(48884)
(48379)
(46124)
(30894)
(23333)
(21898)
(19138)
(18447)
(17416)
(16651)
(16333)
(15468)
(15252)
(14926)
(14681)
(14597)
(14353)
(13943)
(13765)
(12023)
(11985)
(11675)
(11237)
(10965)
(10870)
(10820)
(10722)
(9821)
(9625)
学科
(79628)
经济(79530)
(63525)
管理(62969)
(51186)
企业(51186)
方法(34944)
(32137)
数学(29591)
数学方法(29236)
业经(21970)
中国(21769)
农业(21292)
(20068)
技术(17753)
地方(17168)
(17082)
(16387)
理论(15019)
(13528)
贸易(13517)
(13373)
银行(13334)
(13121)
(13027)
(12828)
财务(12765)
财务管理(12741)
(12672)
环境(12183)
机构
学院(291998)
大学(290953)
管理(120399)
(111517)
经济(108866)
理学(104785)
理学院(103687)
管理学(101987)
管理学院(101460)
研究(92624)
中国(69477)
(61414)
科学(57439)
(50323)
(48286)
(44819)
业大(44008)
中心(43245)
(42360)
研究所(40864)
财经(40444)
(40022)
师范(39694)
北京(38583)
(36765)
农业(36563)
(35046)
(33564)
经济学(32108)
师范大学(31761)
基金
项目(202561)
科学(159728)
研究(152092)
基金(145803)
(125838)
国家(124693)
科学基金(108139)
社会(95149)
社会科(89864)
社会科学(89839)
(80245)
基金项目(78378)
教育(69309)
自然(69274)
自然科(67673)
自然科学(67658)
(66453)
自然科学基金(66439)
编号(63911)
资助(58359)
成果(51560)
重点(44352)
(44034)
(43978)
(43142)
课题(43041)
创新(40989)
项目编号(38998)
国家社会(38451)
科研(38035)
期刊
(124897)
经济(124897)
研究(84163)
中国(57207)
(48397)
学报(44295)
管理(43512)
科学(42167)
(37141)
教育(36946)
大学(34434)
农业(32831)
学学(32166)
技术(26014)
(25985)
金融(25985)
业经(23871)
财经(18772)
经济研究(18389)
图书(16977)
(15877)
科技(15815)
问题(15815)
(15227)
理论(14682)
(14471)
技术经济(14067)
实践(13666)
(13666)
现代(13257)
共检索到421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张珩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基层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其职务行为不仅是保证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多重理论基础,划分出“利村”与“利己”这两种村干部角色类型以及“利村不利己”“利村又利己”与“利己不利村”三种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探讨村干部角色对于其职务行为倾向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验证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对乡村治理结果产生的异质性。同时在对“利己不利村”这一职务行为倾向进行深入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典型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村干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本应扮演“利村”角色代表政府与村民来维护双方切实利益的村干部,由于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导致其“利己不利村”的职务行为倾向。由此提出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的两点对策: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同级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行为监督机制,打造上下协同的双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对村干部的惩戒和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形成“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张珩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基层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其职务行为不仅是保证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多重理论基础,划分出“利村”与“利己”这两种村干部角色类型以及“利村不利己”“利村又利己”与“利己不利村”三种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探讨村干部角色对于其职务行为倾向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验证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对乡村治理结果产生的异质性。同时在对“利己不利村”这一职务行为倾向进行深入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典型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村干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本应扮演“利村”角色代表政府与村民来维护双方切实利益的村干部,由于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导致其“利己不利村”的职务行为倾向。由此提出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的两点对策: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同级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行为监督机制,打造上下协同的双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对村干部的惩戒和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形成“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甫永民  
在对村干部职务行为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调查,实证分析了村干部在免税前后的职务行为变迁,认为村干部职务行为重心在免税后发生了重大转变,村干部作为村民代理人的角色成为村干部工作的重心,三种职务行为变得协调。因此在后税费时代,村干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村民服务的过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永甫  杨祖德  韦赟  
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村干部在农地流转中的经营人角色,探究其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作为村庄经营人,村干部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农地流转经营人角色主要表现为农地租赁中的"中间人"、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农业资本的合伙人。村干部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农地流转的有效配置。但是,作为村庄经营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行为逻辑受到正式权力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俘获,导致村干部经营行为的自利性。因此,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规范村干部的经营人角色,强化其公共身份,弱化其私人属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春明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章对村干部角色提炼出一个新的分析范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不仅是对当下村干部角色更为客观、具体的表述,而且还可更精准地分析多数村干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选择。他们大多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善于在政府和农民面前不断变换脸谱,更善于利用职务之便和体制漏洞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角色尴尬和素质所限,村干部难以有效地施展拳脚;工作叫苦叫累,但又希望能够连任;有"聪明"的头脑,却又实施"无为之治"。个中缘由,乃在于其"精致"的面具背后,隐含着"利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是乡村社会走向"善治"过程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毅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is only a general st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not a situational study in terms of proc...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博文  孙琳琳  张珩  余劲  
村干部职务行为是巩固和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基础,对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利用陕陇滇黔四省微观调查数据,构建乡村治理有效性测度指标和村干部履职程度测度指标,使用因子分析、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考察村干部职务行为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干部履职程度及各分项均对乡村治理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村干部履职程度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上具有显著差异,随着乡村治理有效性分位点的上升,村干部履职程度的影响整体呈下降趋势;机制分析发现,村干部履职程度会通过治理技术水平和村规民约规范程度对乡村治理有效性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村干部履职程度对乡村治理有效性的正向影响在村干部为女性、村干部收入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中更为明显。鉴于此,本文提出强化村干部监督管理、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开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裴志军  
论文基于CGSS数据,以村干部的薪酬及其决定为自变量,置村干部于国家、村庄和家庭的三维互动关系中,以标准的经济人为假设,把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作为因变量,分析了村干部作为共同代理人在多任务执行中的代理行为问题。研究发现,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高低显著相关,村干部工资越高越倾向于代理国家从事政府交予的各项管理任务;村干部的补助越高,就越可能代理村民从事村庄治理事务。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决定主体显著相关,无论是村干部的工资还是补助,如果是由乡镇政府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国家的代理人可能性较大,如果由村两委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村庄代理人的倾向较明显。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龙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军  简小鹰  
村干部扮演角色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如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与角色外冲突。角色内冲突基于村民社会分化以及村干部理想与现实角色的差异,角色间冲突基于村干部的多种代理人身份的张力、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分歧,角色外冲突基于乡镇干部对村干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界定以及村庄政治的竞争性格局等。经过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角色冲突类型及冲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从三个层面来缓解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即要在社会与政策层面、村庄层面和村干部层面开展具体的行动,采取具体的措施,如此才能让土地流转规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斌  宁泽逵  
当代以徐勇等为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双重角色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该双重角色理论缺少量化分析支撑。作为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偏不倚的"中间人",还是有所偏重?皆需要量化、验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概念,并试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量化村干部角色代理倾向。并认为,村干部具有天生的向村民代理人角色倾斜的潜质,同时指出,当代村干部角色代理方向应是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更多的为民服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开田  李连军  
本文对当前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规范会计研究进行对比,力图明确实证会计研究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角色定位;通过简要介绍中外实证会计研究的贡献与局限性,力图借鉴国外实证会计研究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对实证会计研究进行范式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实证会计研究之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叶平  何劲韬  王安富  
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村干部工作动机因素及其动机取向,揭示当前村干部工作动机的构成。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和梅州140个村为样本,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村干部工作动机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可以划分为5个维度:经济利益动机、升迁动机、宗族动机、贡献动机和荣誉动机;在这5个动机取向中,贡献取向的动机强度最高;学历、年龄、收入水平对村干部工作动机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工作经验、任职年限和区域条件对工作动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婕  王征兵  
以村干部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村干部个人决策行为与职务决策行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并通过对村干部在突发事件中行为的分析,提出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重建三个阶段中村干部行为的标准及规范流程,并提出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机构应急策略,以此推动应急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