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0)
- 2023(11536)
- 2022(9555)
- 2021(8548)
- 2020(6893)
- 2019(15279)
- 2018(14600)
- 2017(28361)
- 2016(14729)
- 2015(15822)
- 2014(15054)
- 2013(14630)
- 2012(13542)
- 2011(12206)
- 2010(12395)
- 2009(11516)
- 2008(10425)
- 2007(9515)
- 2006(8567)
- 2005(7672)
- 学科
- 济(56020)
- 经济(55974)
- 管理(51586)
- 业(49587)
- 企(42564)
- 企业(42564)
- 融(26477)
- 金融(26477)
- 银(24434)
- 银行(24425)
- 行(23750)
- 中国(23253)
- 方法(20449)
- 数学(17860)
- 财(17815)
- 数学方法(17627)
- 技术(16735)
- 农(16099)
- 地方(15054)
- 制(14911)
- 业经(14710)
- 环境(13571)
- 技术管理(12389)
- 贸(11884)
- 贸易(11871)
- 易(11590)
- 中国金融(11304)
- 策(11262)
- 务(11170)
- 财务(11142)
- 机构
- 学院(195955)
- 大学(191314)
- 济(89197)
- 经济(87463)
- 管理(79950)
- 理学(68541)
- 理学院(67954)
- 管理学(67074)
- 管理学院(66700)
- 研究(63166)
- 中国(56120)
- 财(43382)
- 京(37639)
- 科学(33624)
- 财经(33563)
- 中心(31826)
- 经(30506)
- 江(30139)
- 所(29064)
- 经济学(28225)
- 研究所(25930)
- 经济学院(25481)
- 农(25266)
- 财经大学(24986)
- 州(24332)
- 业大(23617)
- 北京(23588)
- 院(23402)
- 融(23396)
- 金融(22951)
- 基金
- 项目(130442)
- 科学(106224)
- 研究(100752)
- 基金(96228)
- 家(81655)
- 国家(80962)
- 科学基金(72182)
- 社会(67289)
- 社会科(64261)
- 社会科学(64249)
- 省(52757)
- 基金项目(50068)
- 教育(45407)
- 自然(44058)
- 自然科(43163)
- 自然科学(43157)
- 划(42947)
- 自然科学基金(42424)
- 编号(39696)
- 资助(37931)
- 创(34010)
- 成果(31465)
- 创新(30833)
- 发(30047)
- 重点(29271)
- 部(28702)
- 国家社会(28249)
- 课题(28141)
- 制(26971)
- 人文(25743)
共检索到305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先锋 肖坚 李勃昕
【目的】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日益加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旨在从政策工具组合的视角出发,探究“创新-金融”政策组合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构建高效政策协同路径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双试点”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创新-金融”跨政策工具组合的协同降碳效应。【结果】(1)“双试点”政策协同显著有利于碳减排,且其能发挥比“单试点”政策更为明显的降碳效果,以上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双试点”政策通过驱动绿色技术创新和加快人才集聚来间接降低碳排放;(3)“双试点”政策的协同降碳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行政等级较高以及官员任期较短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且在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再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情景下存在更为明显的协同降碳效应。【结论】应积极发挥“创新-金融”政策组合效能,加快释放政策协同的降碳红利,为实现“双碳”目标探寻政策协同的有效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喜仓 蒋美 洪逗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达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关键。使用2006-2022年中国内地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耦合协调模型,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且在西部地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作用效应更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路径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效应;(3)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且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作用效果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结论对于各城市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良文 雷朱家华
【目的】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探讨不同碳交易政策工具对减污降碳效果的影响,为实现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CO_2和SO_2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碳市场政策工具的减污降碳作用。【结果】(1)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污排放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产生减污降碳效果,并且逐渐趋向于“高水平耦合与优质协调”的协同关系。(2)异质性的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北京、上海、广东的碳污排放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影响大于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并且对碳排放相对较低地区碳污耦合度、协调度的影响更显著,同时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相对高于“减污”效果。(3)碳交易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主要由碳价格、碳市场活跃度、碳市场规模、惩罚工具通过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实现,各项政策工具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水平,降低产业间差异的作用,但现阶段无法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清洁化水平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论】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碳污协同治理体系,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扩大碳市场规模,完善碳市场政策工具,进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赢局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豆士婷 刘佳 庞守林
利用2013-2016年中关村园区企业数据,将创新划分为创新倾向、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以政策供给侧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需求侧的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供需两侧科技政策组合的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供给侧政策对创新倾向的激励效应最强,而需求侧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不同的科技政策组合形式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并且科技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志明,李小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平
从政策考量来说,经济稳中求进.首先是要稳,稳得住才可能进。要达到这个目标.各个方面的政策都需要协同起来2017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美欧经济犹如栖身于"黑天鹅湖"中,不确定性骤然增多。鉴于房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和出口前景不明朗.2017年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态,尤其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节,有针对性的和有力度的政策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平
从政策考量来说,经济稳中求进.首先是要稳,稳得住才可能进。要达到这个目标.各个方面的政策都需要协同起来2017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美欧经济犹如栖身于"黑天鹅湖"中,不确定性骤然增多。鉴于房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和出口前景不明朗.2017年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态,尤其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节,有针对性的和有力度的政策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亦文 周韶成
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政策协同治理的减污降碳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同单一的政策实施效果相比,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减少地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二者协同效应通过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能源依赖程度等路径降低地区排放水平,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政策实施效果越好,该协同效应越强。但在不同的区域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中,二者协同的减污降碳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减污降碳 多重差分 协同增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煜华 张莉娜
基于2005~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双试点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低碳城市单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单试点政策相比,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能够协同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先成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再成为低碳城市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财政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协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于未来试点政策组合和引导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晨 李平 王宏伟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下,不同的科技创新政策叠出。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2006年推出了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以及更早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成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在政策创新效应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国家创新型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名录,以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政策呈现协同创新效应。(2)借助创新平台建设、政企关系改善、要素市场完善和服务环境优化等,城市政策强化了创新型企业政策的创新效应;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通过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增加税收优惠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措施,呈现为协同创新效应。(3)国有企业借助自身资源基础,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西部相比较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协同创新性更高,政策的福利性效应更强。文章从差异化政策视角分析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协同创新效应,为未来创新型政策组合设计、手段措施制定及作用效果发挥提供借鉴指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惠好 周志刚
金融创新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金融部门的自我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创新和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创新。论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内涵、技术进步各演进阶段特点和金融创新对技术进步依存度三个方面出发,对金融创新三个层面的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在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演进过程中,金融创新应该持续增加技术投入,金融监管应关注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而产业政策的重心需要从直接扶持技术研发适度向间接鼓励金融创新倾斜。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技术进步 协同演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孔东民 江春
本文试图从金融市场化视角为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以引领企业创新型发展提供可行性诠释,选取2003—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探究了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化及其协同组合在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并促进企业创新型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经验证据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单一的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无法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冲击,但二者与汇率市场化协同搭配能够有效弱化这一负向冲击。特别地,上述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制度质量和资本密集型地区的企业中尤为明显。在机制上,提高信贷筛选能力、投资者锚定效应和公司治理效率是金融市场化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负向冲击的重要渠道。因此,协同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平滑贸易政策频繁变动带来的非预期外部冲击,进而对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化 创新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要求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支持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6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27家涉农金融机构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仍存在涉农信贷资金总量增长缓慢、中长期大额贷款供给不足、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创新持续性差和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实践案例,本文进一步对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银保多位一体模式、内部信用合作模式、产业链金融模式和政策性产业基金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服务机制、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农村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以及加强资金流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跃 周华 高丽
基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广东省2000—2014年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有关数据,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金融市场有序度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间良性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为此,结合广东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广东省科技创新 金融市场 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晓春 施卓宏 周燕
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碳金融公共政策创新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