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0)
2023(15448)
2022(13262)
2021(12398)
2020(10635)
2019(24304)
2018(24367)
2017(47426)
2016(25650)
2015(29011)
2014(29071)
2013(29341)
2012(26820)
2011(24271)
2010(24633)
2009(23295)
2008(23243)
2007(20813)
2006(18803)
2005(16735)
作者
(75507)
(62738)
(62448)
(59213)
(39795)
(30029)
(28290)
(24703)
(23575)
(22477)
(21122)
(21106)
(20106)
(19900)
(19076)
(18935)
(18641)
(18498)
(17952)
(17927)
(15637)
(15609)
(15281)
(14412)
(14099)
(14045)
(13955)
(13891)
(12607)
(12433)
学科
(111070)
经济(110934)
(103372)
(85578)
企业(85578)
管理(85001)
方法(49747)
(48468)
数学(39702)
数学方法(39363)
业经(34783)
(32710)
农业(32077)
中国(28665)
(26163)
贸易(26152)
(25495)
(23867)
(23082)
财务(23017)
财务管理(22988)
企业财务(21745)
技术(20808)
地方(19746)
(19519)
理论(19083)
(18997)
(18966)
(17740)
(17561)
机构
学院(381903)
大学(378028)
(160015)
经济(156827)
管理(156047)
理学(134558)
理学院(133194)
管理学(131278)
管理学院(130608)
研究(122480)
中国(95271)
(79996)
(73525)
科学(73199)
(71615)
(61493)
财经(58826)
业大(58692)
(56899)
中心(55497)
研究所(55344)
农业(55036)
(53343)
北京(50252)
(47210)
师范(46860)
经济学(46721)
(45779)
(43593)
财经大学(43147)
基金
项目(249404)
科学(196859)
研究(186327)
基金(181460)
(156034)
国家(154573)
科学基金(133760)
社会(118432)
社会科(111944)
社会科学(111913)
(97725)
基金项目(96943)
自然(85666)
自然科(83647)
自然科学(83624)
教育(83482)
自然科学基金(82182)
(80460)
编号(77619)
资助(73952)
成果(62369)
(55786)
重点(54564)
(53605)
(53412)
课题(51510)
创新(49227)
(48074)
国家社会(47983)
教育部(47806)
期刊
(184040)
经济(184040)
研究(112654)
(70770)
中国(69233)
管理(58765)
(56760)
学报(56017)
科学(53350)
农业(47927)
大学(43489)
学学(41337)
(36183)
金融(36183)
教育(35634)
业经(35300)
技术(32893)
财经(28724)
经济研究(27244)
问题(25701)
(24621)
(24554)
技术经济(20692)
(20382)
现代(18941)
商业(18839)
理论(18722)
世界(18355)
(18017)
科技(17645)
共检索到567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霍生平  熊洁  李玉梅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选择的农民工雇佣关系普遍具有非正规化、短期化、外源化、歧视化等维度特征,但是在我国渐入"刘易斯拐点"后,企业农民工雇佣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农民工雇佣关系需向正规化、长期化、内源化、非歧视化的新形态演变。从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视角,分析描述"刘易斯拐点"后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的三个阶段。进而,引入具体案例,应用数理方法、雷达图法分析企业、农民工、政府、工会及其它主体通过谈判协商达成雇佣关系新形态的多元合作博弈机制,为此,企业、农民工、政府、工会及其它主体应当构建推动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的多元协同共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葛晓巍  叶俊涛  
本文考察了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在面临刘易斯拐点时,产业结构和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有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从单位产值对农民工的吸纳量来看,与制造业相比,第三产业内的贸易餐饮业对农民工的吸纳力较强。在制造业内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有较大的产值比例并有资本密集化倾向,但这种表现为资本增加速度快于劳动力增加速度的倾向并没有改变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所以在工资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依然较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吸纳力不降反升。因此,沿海发达地区应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政府部门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成仁  查勇  景春梅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由过剩转变为短缺,这一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直接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议加大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劳动力替代战略;完善用工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强化资金支持,帮助我国中小企业顺利度过"刘易斯拐点"时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希  任志江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宇新  张平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可能是诸多约束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仲达  刘璐  
本文基于珠三角农民工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特征和农民工权利意识对两者雇佣关系的影响,并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劳动合同所造成的工资溢价效应及其动态变迁。实证结果显示,国有、集体和外资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应对社会责任与制度压力,更倾向于与农民工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相应的工资与福利水平也更低;农民工权利意识越高,越有可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参与合同内容的协商。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未签订者拥有更高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且工资差距逐年递增。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并非人力资本的合理回报,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工资溢价效应。本文认为,获得稳定、合法的雇佣关系对于保障农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远风  
中国现代部门的工资决定已经摆脱了传统部门保留工资的约束。依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但中国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格局依然存在,刘易斯拐点之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过度吸纳导致的农村空心化成为二元经济的最主要表征。治理农村空心化就是逐步消除经济二元性,应剥离土地的社会功能,使农业转变成利润导向性产业,使再生产性资本能够在农业或农村寻找到足够的经济机会,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生产要素,培育农村经济组织,丰富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内涵,使农业劳动力配置摆脱耕作经验的硬约束,从而打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剑  盛磊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通过了刘易斯拐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分化。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是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反映,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秉谱  赵英霞  
随着2004年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出现,国内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的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有的认为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为时尚早。本文通过对中国"民工荒"本质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现状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能更好的解释在中国农村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静怡  王琼  
文章基于2010年北京农民工调查数据,使用Roy模型研究了农民工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能力更强、社会资本更多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自雇佣概率;物质资本是影响自雇佣的一个关键因素;自雇佣者在自雇佣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与工资收入者相比,自雇佣者有更高的收入,收入差异主要来自于能力等不可观测的因素。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已经有所改善,自雇佣不再是农民工的一种被迫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陈莹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