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7)
2023(6831)
2022(5742)
2021(5491)
2020(4546)
2019(10624)
2018(10198)
2017(20147)
2016(10675)
2015(12011)
2014(11872)
2013(11626)
2012(10804)
2011(9634)
2010(9697)
2009(9034)
2008(9255)
2007(8295)
2006(7446)
2005(6419)
作者
(28860)
(24637)
(24099)
(23068)
(15630)
(11476)
(11098)
(9309)
(9251)
(8674)
(8391)
(8146)
(7801)
(7740)
(7655)
(7263)
(7257)
(7191)
(7155)
(7098)
(5913)
(5865)
(5811)
(5802)
(5428)
(5411)
(5307)
(5095)
(4811)
(4758)
学科
(43203)
经济(43032)
(36839)
管理(36187)
(32967)
企业(32967)
方法(22792)
数学(17669)
数学方法(17488)
(16684)
(16427)
贸易(16419)
(16101)
(12961)
财务(12953)
财务管理(12935)
(12676)
企业财务(12465)
中国(11392)
业经(10900)
理论(9232)
(8699)
(8584)
(8227)
农业(8040)
(6531)
(6441)
(6408)
(6109)
关系(6087)
机构
大学(159297)
学院(156731)
(67629)
经济(66531)
管理(61865)
理学(54455)
理学院(53888)
管理学(53004)
管理学院(52717)
研究(48728)
中国(37134)
(33244)
(31691)
科学(27496)
财经(27438)
(25103)
(23638)
中心(21907)
(21868)
经济学(21640)
(21489)
研究所(21201)
财经大学(20854)
(20294)
师范(20138)
业大(20082)
经济学院(19677)
北京(19446)
商学(18648)
商学院(18481)
基金
项目(103798)
科学(83721)
基金(79327)
研究(76449)
(67947)
国家(67375)
科学基金(58794)
社会(53097)
社会科(49342)
社会科学(49325)
基金项目(42140)
自然(37565)
(37460)
自然科(36692)
自然科学(36680)
自然科学基金(36047)
教育(35632)
(32368)
资助(32078)
编号(30268)
成果(25405)
(25045)
重点(23051)
教育部(22413)
人文(21853)
国家社会(21812)
(21273)
(20472)
大学(20307)
(20265)
期刊
(71535)
经济(71535)
研究(45061)
中国(27892)
(27860)
学报(23028)
管理(22704)
科学(21609)
(19539)
大学(18389)
学学(17470)
财经(14354)
教育(13490)
农业(13315)
(12860)
金融(12860)
(12258)
经济研究(11970)
(11572)
业经(11320)
问题(10583)
国际(10266)
技术(9424)
世界(8450)
财会(8062)
(7740)
商业(7301)
(7060)
会计(7051)
现代(7023)
共检索到227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惠平  
"刘易斯拐点"及其中国式表现"刘易斯区间"提供了观察二元问题和劳资关系的新视角:前者成为善待劳动者的起点,后者则是CSR建设的良机;同时在当下劳动力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剩相互交替的特殊阶段,更是对CSR建设的严峻考验。CSR从概念到国际性运动的演化,其经济、法律、伦理、自愿(慈善)责任的深度解构表明,以农民工为典型代表的劳动者保护是其精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  胡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  胡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及时的政策或配套措施支持,进一步推进土地平整,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金兴  宋蓉蓉  
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剩余劳动与刘易斯转折的实证研究,发现剩余劳动和非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或部门中。由于城市非正规经济也是剩余劳动的重要蓄水池,农业剩余劳动的减少和消失不宜作为判定刘易斯转折的直接证据。由于经济发展过程和现象的复杂性,判断是否已经跨越了刘易斯转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标准和方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邹晓美  
本文认为,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严重,如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很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问题严重,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的生存权受到侵害等。文章提出,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第二,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拒不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的用人单位。第三,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定额标准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日常监察制度。第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问题。第五,要加快制订《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引入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劳动生产率年龄差异的存在意味着在相同工资率的前提下,年龄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其进城工作收入达不到保留工资水平,因而只能留在乡村。于是,在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同时,农村存在着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剩余劳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于  朱少非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蓝嘉俊  方颖  马天平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背景下,本文从就业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理论分析表明当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至个体私营部门时,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9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农业劳动力比重大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当小于等于该临界值时,城镇私企就业比重的提高会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而其他就业所有制结构变量在临界值两侧不存在类似特征。城镇私企就业比重提高对2007-2016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解释力度约为29.37%。本文从制度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分配调节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尚元  
破产立法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郑尚元《破产法》是1986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疾风劲雨中出台的。其立法宗旨就是要建立起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机制,通过建立破产制度,给全民所有制企业走向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通过这一“威胁性”、“激将性”的举措,使企业完成走向市场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宾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1978年至2010年为样本期,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差距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城乡差距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水平的确在逐步缩小,但原因在于中央的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参照变量的走势后可知,没有证据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梅  
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局限于平均主义、脑体倒挂和收入悬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必须把研究视野从现象转向本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关键问题是复杂劳动者的投入与报酬之间的逆差。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别应是劳动报酬差别的客观基础。劳动报酬系数的大小与对复杂劳动者的需求成正比,与一国教育水平成反比。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制定有利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转化的政策措施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学华  
高级职员与公司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民事代理关系,而不是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我国目前的劳动法理论和实践,应该明确承认高级职员与公司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民事代理关系,应受民法调整,而不是受劳动法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