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1)
2023(15278)
2022(12906)
2021(12301)
2020(10349)
2019(24165)
2018(23725)
2017(45064)
2016(24536)
2015(27684)
2014(27536)
2013(27264)
2012(25488)
2011(23109)
2010(23195)
2009(22147)
2008(22502)
2007(20159)
2006(17973)
2005(16762)
作者
(70049)
(59070)
(58838)
(56355)
(37609)
(28213)
(26665)
(22822)
(22515)
(20999)
(20273)
(19754)
(18965)
(18902)
(18825)
(18337)
(17375)
(17368)
(17117)
(17011)
(14953)
(14448)
(14406)
(13380)
(13363)
(13360)
(13337)
(12976)
(11978)
(11639)
学科
(101031)
经济(100898)
管理(69886)
(64978)
(54910)
企业(54910)
方法(43456)
数学(38074)
数学方法(37645)
(31158)
中国(30325)
(28663)
(27315)
(25245)
银行(25099)
(23704)
业经(23019)
(20312)
贸易(20296)
(20148)
(19819)
(19565)
金融(19559)
(18735)
农业(17506)
地方(17061)
(16698)
财务(16654)
财务管理(16607)
(16122)
机构
大学(353290)
学院(347710)
(150625)
经济(147617)
管理(129671)
研究(125567)
理学(109831)
理学院(108540)
管理学(106747)
管理学院(106059)
中国(102748)
(76041)
(74878)
科学(73016)
(64237)
(59788)
财经(57750)
研究所(57734)
中心(57245)
(54070)
(52456)
北京(49070)
业大(49053)
经济学(47907)
农业(46795)
(45309)
(45112)
师范(44861)
经济学院(42936)
财经大学(42924)
基金
项目(223107)
科学(175638)
基金(163883)
研究(163796)
(143486)
国家(142333)
科学基金(120459)
社会(105836)
社会科(100328)
社会科学(100298)
基金项目(85311)
(83564)
教育(76232)
自然(75842)
自然科(74129)
自然科学(74105)
自然科学基金(72851)
(71795)
资助(67872)
编号(64913)
成果(55446)
(51591)
重点(51005)
(47412)
课题(45985)
(45865)
国家社会(44957)
(44782)
教育部(44571)
创新(43065)
期刊
(169093)
经济(169093)
研究(113127)
中国(76609)
(60288)
学报(55611)
(54575)
科学(51504)
管理(49421)
(46199)
金融(46199)
大学(42905)
学学(40100)
教育(39549)
农业(34803)
财经(30334)
技术(29071)
经济研究(27801)
(26084)
业经(25021)
问题(22437)
(20788)
(19439)
国际(18520)
世界(17451)
(17250)
技术经济(17001)
理论(16962)
统计(16153)
实践(14870)
共检索到550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华民  
分析叙事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叙事分析来概括制度变迁一般规则的崭新研究方法。其核心论点在于,制度是可以调整行为的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均衡,而制度变迁则是一种均衡格局对另一种均衡格局的替代。作为研究工具,分析叙事法可以帮助我们透彻理解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在分析叙事法的方法论逻辑中,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要实现微观绩效改善目标,必然要求改革推动者调整其行为取向,以求达成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利益均衡新格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在既有的主流经济学框架中,我们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合作能力变量,将政府因素内生化于主流范式,从而初步修复了经济学对银行制度选择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一个制度有效组合视角,本文发现,不同的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合作能力决定政府因素与私人因素的不同比例,并由此定义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会对银行制度提出各异的需求;不同的银行制度之间不存在先验的优劣之分。这一逻辑推论是如此重要,它使我们得以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某些思维定势。首先,让国有银行制度与以私人主导型市场经济为依托的银行制度“接轨”并不必然带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刘佳俊  
经过资本市场化改革后,国有银行的发展呈现两种典型现象:一是从银行层面看,其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存差持续扩大和债权结构失衡等现象反映出其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这表明资本市场化改革在使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改善的同时并不必然带来宏观整体效率的增进。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功能市场化,即由财政替代功能转向市场金融功能;对于国有银行功能演进而言,资本市场化改革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长期而言,更需要国有银行资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增量改革比存量调整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平  殷小斌  
中国国有银行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化改革目标,甚至在其股份制改革后也很难说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从制度互补视角对此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是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国有银行改革是在与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中实现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官兵  
国有银行制度安排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增进当期国家能力的有效工具,也可能极大地削弱未来多期的国家能力。因此,理性的政府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对国有银行的控制,从而实现国家垄断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之间的重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池建宇  杨军雄  
中国的户籍制度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它的实质在于为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服务 ,处于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要求改革僵化的户籍制度 ,但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户籍制度变迁步伐缓慢 ,这项变迁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 ,改革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 ,这项制度变迁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振忠  
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家通过征收"超常税收"的制度安排以及转移金融剩余等手段,替代"分红机制",从国有银行获取了更多的收入。由于缺失规范的分红约束机制,国有银行存在非利润偏好,积累了严重的风险和高昂的风险化解成本。股份制改革确立了国有银行的分红约束机制,既改革了国家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更改革了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的形式和手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随着改革步骤的逐步推进,涉及中国银行制度改革的许多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是选择新的分析角度,阐述公有制经济中银行制度改革的实质。 一、对银行制度改革既有过程的考察 (一)公有金融产权:概念的简要说明。 在改革前的公有制经济框架中,存在着单一的国有银行制度。如果我们认定那一块公有权是由不同类型的公有权“子块”组成,那么,与国有银行制度相对应的便是公有金融产权。无疑地,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就主要针对于此而展开。 (二)对公有金融产权的简单分解:变革过程及其绩效。 概括地说,在既有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作过的事情是对那一块公有金融产权进行了简单分解,具体表现为,从独此一家的中...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斌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中国投资银行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本文在论述投资银行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强制性、转轨性和渐进性三大特征,并指出投资银行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路径依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诚  欧洪  
日本中央银行制度改革介评易诚欧洪1996年11月12日,日本中央银行研究会向首相提交并公开发表题为《改革日本中央银行体制,追求“公开独立性”》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日本央行制度改革方案。报告提交当天,日本银行即发表公告,承诺日本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将根据报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志琼  
循规与违规都是人的理性行为。本文通过对循规与违规的特质和内在机理分析 ,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循规未必是合理行为 ,相反 ,违规却存在深刻的必然性。关键是所循、所违之规是计划经济之规还是市场经济之规 ,制度规则是不是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循规和违规具有两面性 ,体制转轨需要违反计划规则 ,遵循市场规则。但违规的路径依赖性使计划体制的违规者有可能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违规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违规与权力关系日趋紧密 ,并向循规转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海  万红  
中国银行制度近 16 0年来的变迁 ,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非均衡、渐进式、不完全合同和人际化交换等特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 ,借鉴新经济史学派的观点 ,对中国银行制度从近代以来演变的上述特征进行简要考察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潇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