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7)
- 2023(12138)
- 2022(10417)
- 2021(9699)
- 2020(8428)
- 2019(19647)
- 2018(19364)
- 2017(37501)
- 2016(20038)
- 2015(22876)
- 2014(22779)
- 2013(22535)
- 2012(20666)
- 2011(18559)
- 2010(18261)
- 2009(16829)
- 2008(16627)
- 2007(14568)
- 2006(12088)
- 2005(10551)
- 学科
- 济(88253)
- 经济(88170)
- 管理(57735)
- 业(56089)
- 方法(49591)
- 企(46454)
- 企业(46454)
- 数学(44559)
- 数学方法(44061)
- 贸(27492)
- 贸易(27483)
- 易(26756)
- 财(24192)
- 农(21381)
- 中国(19826)
- 业经(16679)
- 地方(15713)
- 务(15366)
- 学(15355)
- 财务(15324)
- 财务管理(15283)
- 出(14628)
- 企业财务(14411)
- 农业(13903)
- 制(13582)
- 理论(12901)
- 技术(12531)
- 和(11947)
- 环境(11884)
- 融(11717)
- 机构
- 大学(290730)
- 学院(288510)
- 济(125713)
- 经济(123510)
- 管理(115910)
- 理学(101804)
- 理学院(100796)
- 管理学(99067)
- 管理学院(98563)
- 研究(89384)
- 中国(66450)
- 京(58103)
- 财(55907)
- 科学(52927)
- 财经(46189)
- 农(44864)
- 所(43201)
- 中心(43135)
- 经(42187)
- 业大(42136)
- 江(41207)
- 经济学(40249)
- 研究所(39380)
- 经济学院(37023)
- 范(35831)
- 农业(35675)
- 师范(35462)
- 北京(35360)
- 财经大学(34678)
- 院(32585)
- 基金
- 项目(200392)
- 科学(159183)
- 基金(149162)
- 研究(144047)
- 家(129219)
- 国家(128240)
- 科学基金(111624)
- 社会(93628)
- 社会科(89135)
- 社会科学(89111)
- 基金项目(78863)
- 省(77084)
- 自然(73052)
- 自然科(71466)
- 自然科学(71448)
- 自然科学基金(70204)
- 教育(68256)
- 划(65171)
- 资助(62443)
- 编号(57103)
- 部(46244)
- 重点(44965)
- 成果(44821)
- 发(41865)
- 创(41795)
- 教育部(40436)
- 科研(39790)
- 国家社会(39701)
- 创新(39152)
- 人文(39058)
- 期刊
- 济(121243)
- 经济(121243)
- 研究(77518)
- 中国(46733)
- 财(43882)
- 学报(43387)
- 管理(39290)
- 科学(39225)
- 农(38152)
- 大学(33395)
- 学学(31555)
- 农业(26001)
- 教育(25883)
- 技术(25691)
- 融(23313)
- 金融(23313)
- 财经(22591)
- 经济研究(21311)
- 贸(20698)
- 业经(19876)
- 经(19323)
- 问题(17863)
- 统计(16674)
- 国际(16555)
- 策(14940)
- 技术经济(14796)
- 业(14426)
- 商业(14340)
- 决策(13608)
- 理论(13598)
共检索到402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大国 沈坤荣 简泽
已有研究大多认为加工贸易企业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但这些研究均未给出可靠、明确的经验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工业-海关匹配数据和倾向分值匹配方法分别研究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显著的短期"出口学习效应",并且其短期"出口学习效应"的强度甚至高于一般贸易企业,但并不存在长期"出口学习效应";按出口强度分类后,进一步发现,加工贸易企业中,只有低出口强度企业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高出口强度企业不仅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出口对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一般贸易企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无论低出口强度还是高出口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
关键词:
出口学习效应 贸易类型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玮 马玉秀
随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区域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出口信用保险不仅对当地出口贸易存在直接促进效应,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区域间经贸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本文构建和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直接作用和溢出作用的空间效应传导路径,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地区2009~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对各地区出口贸易的直接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且其促进效应的77.67%来自于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正强 白利利 陈巧
本文将影响我国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因素分为投入类要素和三种约束类要素,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测度了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物流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等因素都能够显著减小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阻力。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整体较低且各省份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广东、吉林与辽宁三地出口效率达80%以上,京津冀等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效率下降至40%左右,一些内陆省份出口效率几乎在20%以下,从侧面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潜力较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昊 刘骞文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普遍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新-新贸易理论基于异质性企业思想提出的筛选-匹配模型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本文基于2006-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重新检验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性别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依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但对女性就业水平却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虽然能够提高就业水平,却很难达到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性别歧视,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贵琴 李豫新 李婷
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其发展受进口、汇率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较大,在短期内受到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消耗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巍 傅玉玢
文章在探讨发展中国家双向FDI贸易效应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1982~2012年中国双向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IFDI的长期出口弹性和IFDI滞后2期的短期出口弹性均为正,且长期弹性小于短期弹性;OFDI的长期出口弹性和OFDI滞后2期的短期出口弹性均为正,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IFDI与OFDI的长期进口弹性均为负。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IFDI的长期出口促进效应存在下降趋势,IFDI的现有类型和质量对经济持续发展存在局限性;OFDI的长期出口促进效应存在上升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基于Feder的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实证检验中国出口部门相对非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及其外溢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要素生产率差异而不是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整个出口部门,以及细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内资企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均不显著,外资企业则存在微弱的负向外溢效应。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外溢效应 分类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驰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兴容 凡福善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连续七次调高出口退税率。论文以1985-2009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为基础,出口退税与贸易出口的协整分析表明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出口退税的变动短期内对出口会形成明显的冲击,引起出口的短期波动。均值T检验结果表明,2004年1月-2008年10月的出口退税政策效果显著,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外部需求减少、政策效应滞后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政策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 协整分析 均值T检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玉江
本文将我国进出口商品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分为九大类,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商品进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变量使用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各类商品出口对世界需求水平的敏感性较高,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商品进口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对实际汇率变动的反应与理论预测并不完全一致,文中给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进出口 协整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钦
文章采用2005年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表明:GDP、空间距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这三个因素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章通过实际双边贸易额与模型预测贸易额的比较,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估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文章试图论证中国IFDI、OFDI与出口贸易的互动机制,并运用20032013年中国与9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总体而言,垂直型和水平型双向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别显著为正和负;出口创汇造成人民币上升压力,进而形成对IFDI的挤出效应和对OFDI的促增效应;外资大规模进入会强化汇率的自我调节机制,提升我国对海外资产的购买力。分区位看,中国通过IFDI的汇率传导机制在实现对欧洲和北美洲等发达国家OFDI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存在较明显水平型OFDI的出口替代效应;而中国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韦永贵 李红 周菁
友好城市对经贸合作的促进效应在理论界得到了论证,但在实证界并未得到充分检验。文章将友好城市纳入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基于消费者偏好角度建立文化差异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并阐述了友好城市作用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机制。进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系统评估2011~2016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友好城市能够有效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且这种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2)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影响。据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持续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以友好城市为载体促进国家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童精明 代艾玲 高劲松 彭刚
人工智能加速了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其是否会引发制造业回流,进而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和32个OECD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面板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中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发现作用效果存在明显时滞性。进一步,以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也会进一步扩大,但不同门槛区间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昊 陈小明
在借鉴Hofstede文化五维度理论的基础上,从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选择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路径,并基于2003—2009年中国1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和文化距离数据样本,依靠修正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边际影响方向和程度。本文研究表明,文化距离每提高1%,出口贸易额就降低约0.185%,可见交易成本路径依然是文化距离对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机制。
关键词:
文化距离 引力模型 出口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