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7)
2023(7843)
2022(6449)
2021(6227)
2020(4923)
2019(11110)
2018(10839)
2017(18632)
2016(11484)
2015(12724)
2014(12704)
2013(11687)
2012(10703)
2011(9671)
2010(9914)
2009(8625)
2008(8694)
2007(7586)
2006(6903)
2005(6361)
作者
(31825)
(26294)
(26215)
(25051)
(16539)
(12852)
(11855)
(10330)
(10202)
(9356)
(8908)
(8791)
(8432)
(8303)
(8210)
(8112)
(8100)
(7927)
(7609)
(7563)
(6841)
(6519)
(6367)
(6074)
(6018)
(5847)
(5837)
(5801)
(5329)
(5268)
学科
(32521)
经济(32462)
管理(27157)
(25614)
(19600)
企业(19600)
教育(19281)
中国(16731)
方法(13677)
数学(12073)
数学方法(11855)
(11613)
(11139)
(10173)
理论(8588)
(8312)
贸易(8307)
(8105)
业经(7760)
农业(7751)
(7486)
技术(7188)
(6585)
财务(6570)
财务管理(6555)
教学(6313)
(6286)
企业财务(6160)
(6039)
银行(6008)
机构
大学(154127)
学院(149116)
研究(55610)
(52503)
经济(51203)
管理(49617)
理学(42976)
理学院(42364)
管理学(41379)
管理学院(41102)
中国(36655)
科学(34743)
(33854)
教育(30672)
(29618)
(29591)
师范(29329)
(29121)
研究所(26335)
(25185)
业大(24652)
中心(24264)
师范大学(24201)
(23851)
农业(23346)
北京(22300)
财经(19741)
(19570)
技术(19492)
(18641)
基金
项目(98517)
科学(78074)
研究(73792)
基金(68601)
(61458)
国家(60775)
科学基金(50233)
社会(45257)
社会科(42565)
社会科学(42554)
教育(41950)
(39843)
(36274)
基金项目(35959)
自然(32552)
自然科(31815)
自然科学(31803)
自然科学基金(31247)
编号(31167)
成果(27170)
资助(26847)
课题(24982)
重点(23911)
(22978)
(21943)
(20952)
(20521)
教育部(20019)
规划(19572)
创新(19272)
期刊
(56054)
经济(56054)
研究(53475)
教育(48661)
中国(39880)
学报(27681)
(26328)
科学(22846)
大学(21219)
(19253)
学学(18596)
农业(17521)
管理(16309)
技术(14551)
(12511)
金融(12511)
职业(11635)
业经(9804)
财经(9697)
经济研究(9160)
(9119)
(8340)
问题(7911)
(7759)
技术教育(7550)
职业技术(7550)
职业技术教育(7550)
(7500)
论坛(7500)
业大(7218)
共检索到233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玉飞  
20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率团访问我国,期间他到各地参观、访问、讲演,与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教育问题。他的谈话、演讲、撰写的文章涉及当时中苏两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怎样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何认识儿童教育和课堂教学,怎样看待教师的职业,等等。凯洛夫对这些问题的介绍和阐释,在展示苏联教育发展新进展的同时,也阐述了他本人的教育思想。他的访问与其主编的《教育学》一起,影响了我国教育界,影响了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后续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本文就凯洛夫《教育学》产生、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对凯洛夫《教育学》产生、改版及淡出苏联教育学的原因以历史的视角进行了剖析,印证了凯洛夫《教育学》乃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也决定了它起伏而短暂的命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界就已彻底超越凯洛夫教育学。但我国教育学界某些人至今依然沉醉于"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把凯洛夫教育学捧为现代教育学术的精华,似乎离开了它,中国的教育就注定要失败。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界不同教育势力围绕"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原理的博弈,回顾苏联教育史上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借以揭示凯洛夫教育学在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究竟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同时阐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济  王晓燕  
我国当前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世界教育史中"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而与新中国成立后在普通教育中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有密切关联。本文对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以及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中关于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系统知识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学习系统知识与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等四个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对于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四耕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凯洛夫教学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与此同时,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即“凯洛夫问题”。对于凯洛夫教学论,必须谨慎地秉持“一种积极的怀疑论”,而不能对它进行简单地否定、甚至“颠覆”。“凯洛夫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凯洛夫教育学,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学术视野和教育水平,今天看来,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凯洛夫教育学中诸多观点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背离,提出我们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形象的变革重建我国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斯大林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都已经千疮百孔。正视凯洛夫《教育学》的局限性,肃清它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本文以当今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为基点,对凯洛夫《教育学》在前苏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新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二十年代的苏俄教育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此时苏俄的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体。到了斯大林时代俄国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凯洛夫《教育学》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产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志刚  张紫屏  
凯洛夫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活跃。凯洛夫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诉求";新的应试文化、技术发展和课程实施者知识的阻抗,加剧了教师对凯洛夫模式的实践认同;在对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上,多数师范院校未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师范生的任务;课程实施文本的缺陷造成课程改革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不能盲目指责课程改革存在的种种问题,今后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所谓"拨乱反正"。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松  
所谓的"结果导向"就是设定可评量的目标,依设定的时间表提出阶段性的成果。葛洛夫不仅要求英特尔的每一位成员严守这项务实的原则,对他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我们相信,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考模式让英特尔务实而创新,无论在产品、制程或是服务,都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利益。创新的想法,往往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结果导向意味着英特尔所肯定的价值在于积极的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志明  
福斯特与巴洛夫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观点,代表了战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战略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两种理论及其产生背景,论证巴洛夫理论产生的合理性,以及福斯特批判的正当性,同时阐述福斯特所批评的现象在当前中国的表现。认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应批判地吸收两种理论的合理内核,结合国情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申国昌  赵凯  
自1913年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孟禄先后14次来华访问,实地调查中国教育情况,与各地师生、学界名流、地方军阀、政府官员等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教育交往,举行了多场座谈、讨论、讲演活动。孟禄在华期间的教育交往,加速了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指导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促成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成立,推动教育调查事业的发展;宣传了科学教育思想,助力科学教育的繁荣;促进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为中国教育发展搭建桥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成贵  
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由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部分构成,由于这个群体与常态下的儿童相比,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或无法得到平等的学校教育机会,故成了儿童中的边缘或弱势群体,其处境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栾文莲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尼基夫洛夫教授于1993年11月4日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作了有关俄罗斯经济改革情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及了前苏联及俄罗斯改革关键时期的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及当时的背景,并对“休克疗法”、私有化问题、建立混合经济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报告内容整理如下。 1.前苏联80年代初就已潜伏着深刻的危险,但当时改革表面化,没触及到深层的问题。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犯了战略选择性的错误,他把行政措施与经济改革混在一起。改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