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1)
2023(4615)
2022(4263)
2021(3962)
2020(3483)
2019(7884)
2018(8099)
2017(16377)
2016(8591)
2015(10036)
2014(9949)
2013(9893)
2012(9721)
2011(8926)
2010(9371)
2009(8973)
2008(8661)
2007(7826)
2006(7358)
2005(6898)
作者
(25488)
(20871)
(20627)
(19733)
(13264)
(9983)
(9596)
(7864)
(7788)
(7452)
(6934)
(6904)
(6719)
(6595)
(6340)
(6333)
(6125)
(6107)
(6028)
(5922)
(5328)
(5059)
(5024)
(4811)
(4767)
(4742)
(4711)
(4530)
(4088)
(4073)
学科
(34333)
经济(34288)
管理(25400)
(22850)
(16884)
企业(16884)
方法(14425)
中国(13021)
数学(12416)
数学方法(12342)
(10686)
环境(10501)
(10435)
贸易(10430)
(10277)
(9373)
(9142)
(8966)
银行(8959)
(8896)
金融(8896)
(8702)
(7373)
(6419)
业经(6346)
农业(6256)
(6047)
(5801)
(5622)
(5602)
机构
大学(132619)
学院(130005)
(59313)
经济(58174)
管理(48203)
研究(47149)
理学(40254)
理学院(39823)
管理学(39385)
管理学院(39146)
中国(38317)
(30053)
(29085)
科学(25243)
(24007)
财经(23398)
研究所(21355)
(21171)
中心(20840)
北京(19431)
(18891)
经济学(18716)
(18267)
财经大学(17375)
经济学院(17073)
(17028)
师范(16918)
(16683)
业大(15662)
(15281)
基金
项目(76133)
科学(59253)
研究(58773)
基金(55439)
(48519)
国家(47681)
科学基金(39049)
社会(38072)
社会科(36122)
社会科学(36108)
基金项目(28699)
(27253)
教育(26216)
(23995)
编号(23950)
资助(23164)
自然(22865)
自然科(22197)
自然科学(22186)
自然科学基金(21783)
成果(21269)
(18249)
重点(17056)
(16796)
课题(16580)
国家社会(16076)
教育部(15741)
(15598)
(15181)
人文(15157)
期刊
(68873)
经济(68873)
研究(44311)
中国(24802)
(21114)
管理(18612)
学报(17094)
(16749)
金融(16749)
(16626)
科学(16356)
大学(13468)
教育(12878)
学学(12432)
国际(11988)
财经(11626)
农业(11549)
(11329)
经济研究(11322)
业经(10462)
问题(10256)
(10010)
技术(9680)
世界(7840)
理论(7415)
实践(6627)
(6627)
图书(6488)
商业(6470)
(6333)
共检索到209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卫东  刘毅  
“冷战”后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但仍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而后剖析正在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最后分析我国周边态势与地缘政治状况。随着近2 0a的高速经济增长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认为 ,中、美、俄、欧之间的制衡关系是决定新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因素 ;四者在相互斗争、相互合作和相互制约中塑造世界新格局是国际安全环境的主线。在参与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过程中 ,我国面对的周边国际环境是复杂的。既有有利的因素 ,也有明显的和潜在的不利因素。而这种国际环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还留有“冷战”的阴影 ,并受中、美、俄等大国间关系的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一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作为一种特殊概念,便从单纯强调军事安全改变为兼顾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的重要现实意义则越发受到各国政府更为广泛的注意。这是因为,在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影响下,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了她的第三个繁荣时期①。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帆  
“9·11”事件后,美国上下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所笼罩,倾向于为加强国家安全而采取强硬措施,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国内公民自由。本文拟在提出公民自由、美国国家安全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冷战时期为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希望有关结论有助于观察“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雷  
最近 ,美国图谋“倒萨”。为此 ,它在舆论、政治、军事和经济上进行了充分准备。其目的既有反恐的需要 ,也有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 ,但最终目的是强化其霸权地位。美国“倒萨”将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近期这种影响是利弊兼有 ,但利大于弊 ;长远则将对我经济安全、地缘安全 ,特别是领土完整造成严重威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千里  
日本于1854年开国前在东亚华夷秩序内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已形成一套独特且稳固的战略文化,其内隐层面为具有危机意识、等级意识和大国意识的战略价值观,外显层面为"晋级比赛型"战略思维模式。"晋级比赛型"战略思维模式不仅主要塑造了明治维新至冷战期间的日本国家安全战略,而且实证检验表明它也主要塑造了冷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由"脱美自主"到"傍美防华"再到"依美遏华"的调整,这种不因具体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塑造作用表明它是日本政治精英集团对国际体系结构无政府状态本质的恒常性反应。未来一段时期,在"晋级比赛型"战略思维模式的主要塑造作用下,面对亚太地区国际体系中大国国力对比的新趋势,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会逐步呈现"傍美和华"的新动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余建军  
冷战后亚太地区出现了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进程,这个进程对美国的行动自由、领导地位和安全存在等都构成了挑战。不同政府时期美国的应对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老布什政府经历了从反对到接受的过程,倡导多边主义理念的克林顿政府是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而坚持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则是工具性利用。亚太多边安全进程在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多边安全政策与行为的重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联盟在冷战后弊端增多,面临着存续困境。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致使联盟形成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联盟形成动力不足、联盟成本-收益失衡、联盟困境管理更加困难和单极霸权阴影的影响。既有联盟大多是冷战遗产,尤以美国主导的联盟居多。目前,联盟作为一种国际安全合作形式面临着矛盾增多、功能不足、行动僵化等问题。不过准联盟、国际联合阵线、议题联盟、伙伴关系这些类联盟虽具有联盟的部分功能,但却很难完全替代联盟。类联盟在安全合作上虽然更具灵活性,但其安全效力不如联盟。未来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应该更具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会趋向模糊化;二是安全合作与经济等其他领域合作会更加统合。包容性安全合作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可以在目前的国际安全合作形式上进行改良,联盟和伙伴关系可成为包容性安全合作的重要尝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政  
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正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安全观是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转型的基本定位。经济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综合治理与国家安全有着辩证的内在联系。确立符合国家安全需要的经济关系协调理念与机制,探求社会综合治理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紧迫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余晓泓  
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已超越意识形态冲突 ,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人口、环境和生态资源等既显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多层次性、复杂性特征 ,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在确保国际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许嘉  夏立平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和意识形态对抗随即减弱。当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经济活动变得空前活跃。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国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各国提出了挑战,而其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就是国际经济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晓刚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伟凯  毕素华  
冷战的“意外”终结不仅意味着世界政治进入转型时期,也意味着国家利益的一些传统认识和维护方式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冷战的结束给国家利益的判定带来新的变化,合法性和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中,不同层面的利益趋于复合化,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实力”层面的利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利益的维护需要重视国际制度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