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12)
2023(18238)
2022(15396)
2021(14391)
2020(12447)
2019(28226)
2018(27842)
2017(52948)
2016(29242)
2015(33195)
2014(33203)
2013(32440)
2012(29989)
2011(26646)
2010(26806)
2009(24935)
2008(24707)
2007(22044)
2006(18784)
2005(16033)
作者
(85639)
(71655)
(71131)
(67890)
(45213)
(34474)
(32580)
(28197)
(27069)
(25652)
(24148)
(24137)
(22761)
(22545)
(22500)
(22166)
(21847)
(21109)
(20570)
(20532)
(17985)
(17750)
(17434)
(16294)
(16241)
(15966)
(15930)
(15840)
(14530)
(14264)
学科
(115547)
经济(115403)
管理(88279)
(79864)
(66547)
企业(66547)
方法(57242)
数学(50994)
数学方法(50241)
(40942)
(31369)
中国(30768)
(25410)
业经(23990)
地方(23481)
(23249)
(22646)
财务(22564)
财务管理(22495)
企业财务(21359)
(20868)
贸易(20860)
农业(20265)
(20260)
理论(19551)
技术(17641)
(17635)
银行(17571)
(17111)
金融(17103)
机构
学院(410640)
大学(409972)
(160613)
管理(157884)
经济(157211)
理学(136853)
理学院(135356)
研究(133709)
管理学(132529)
管理学院(131813)
中国(101156)
(85812)
科学(85611)
(82055)
(75582)
(68154)
业大(66405)
中心(63522)
(62422)
财经(62340)
研究所(61791)
农业(59963)
(56735)
北京(52959)
(51313)
师范(50601)
经济学(49316)
(48790)
(48690)
财经大学(46293)
基金
项目(282000)
科学(220277)
基金(204059)
研究(198862)
(180489)
国家(179012)
科学基金(152919)
社会(124521)
社会科(118010)
社会科学(117978)
(111890)
基金项目(107705)
自然(102400)
自然科(100090)
自然科学(100058)
自然科学基金(98259)
(94444)
教育(94070)
资助(84728)
编号(79949)
成果(64640)
重点(64055)
(61839)
(58833)
(58758)
课题(56298)
科研(55174)
创新(54952)
计划(53325)
教育部(52600)
期刊
(168954)
经济(168954)
研究(112639)
中国(84298)
学报(71844)
(68897)
(66975)
科学(62259)
管理(56022)
大学(53694)
学学(50865)
农业(44917)
教育(44212)
技术(37194)
(34035)
金融(34035)
财经(31058)
业经(28246)
经济研究(28226)
(26550)
(24156)
问题(22491)
统计(21719)
(21651)
(19870)
技术经济(19529)
科技(19048)
图书(18977)
财会(18247)
业大(18206)
共检索到597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海燕   李景刚   孙传谆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打破了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切实提高了农村集体收入,不过也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因此,厘清和验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正是基于此视角,借助SCP分析范式,构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理论框架解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并借助DID模型评估了部分试点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确有一定的负向冲击效应,但不显著,考虑到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经安慰剂检验后,研究结果依旧稳健;(2)2005年广东省的入市先例并未造成其他试点地区的地方政府形成入市政策的预期效应;(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冲击受入市规模和入市比例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把握集体土地入市节奏,增强地方债务透明度,实时监测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能力适配度,强化地方土地财政隐性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土地财政依赖性较强的地区,积极拓宽和多元化政府收入渠道,促进地方土地财政转型,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  彭佳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约谈是否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研究方法: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土地约谈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长短期影响效应。研究结果:(1)土地约谈对土地财政绝对规模没有影响,但对土地财政相对增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有效缓解土地财政不断扩张;(2)土地约谈政策效力仅能维持两年,难以起到长期持续的抑制作用;(3)土地约谈在中部地区和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具有显著约束作用,而对东西部地区及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建议深化土地约谈制度,强化问责刚性约束;提升信息公开程度,搭建多渠道监管平台;实施差异化约谈,精准土地约谈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文华  刘心怡  
利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省管县财政改革对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呈现上升趋势。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总体上,省管县财政改革并未达到提高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预期目标。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省管县财政改革效果越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文华  刘心怡  
利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省管县财政改革对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呈现上升趋势。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总体上,省管县财政改革并未达到提高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预期目标。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省管县财政改革效果越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元君  殷瑞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经济指标面板数据,估测了各地区的财政收入能力,并以此为因变量,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 Modern)实证分析了经济、社会及体制因素对各省财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水平与财政收入能力正相关;提高财政收入能力需适度控制公共部门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和财政自给率与财政收入能力正相关。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伟凤  杨国莉  赵秋梅  蒋琳  
近年来,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日益上升的债务违约风险,对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合理定价,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机构关注的热点。以我国2015~2019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券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差。可通过优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加强财源建设、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差,有效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及其风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孔刘柳  谢乔昕  
本文以"利维坦假说"为起点,以我国财政分权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差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财政分权作用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机理差异,分析不同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动因的差异性。同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政治制度、纵向财政平衡状况以及政府考核指标等因素对利维坦假说的作用途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动因存在差别。实证上也验证上述结论。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提出一些抑制不合理差异的政策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瑞  钟辰  
政府间财政上的预算软约束通常由动态承诺问题所导致,然而,实证上却很难观测到政府间预算软约束的相关证据。文章利用试点营改增的地区差别及时间先后构建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导致地级市政府科学事业支出占其财政支出比重提高28.5%至32.5%。地方政府预期营业税收入减少之后,仍然呈现出显著的财政扩张冲动,意味着地方政府财政层面的预算软约束。由于试点营改增的地区与当地政府科学事业支出占其财政支出之比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文章进一步利用相关测度预算软约束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财政预算内支出普遍并且经常小于预算内收入的情形,地方政府仍然倾向于进行财政扩张,预算软约束以及关于未来财政红利的预期最终使得地方政府倾向于维持经常性以及普遍性的财政赤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瑞  钟辰  
政府间财政上的预算软约束通常由动态承诺问题所导致,然而,实证上却很难观测到政府间预算软约束的相关证据。文章利用试点营改增的地区差别及时间先后构建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导致地级市政府科学事业支出占其财政支出比重提高28.5%至32.5%。地方政府预期营业税收入减少之后,仍然呈现出显著的财政扩张冲动,意味着地方政府财政层面的预算软约束。由于试点营改增的地区与当地政府科学事业支出占其财政支出之比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文章进一步利用相关测度预算软约束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财政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 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戈  汪旭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引入鹰鸽博弈方法分析地方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过程中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博弈策略,探究地方政府行为策略的影响因素和收益情况,并引入实力对比参数对原模型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实际情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只与流转收益和冲突成本有关,与其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对比及流转过程中双方信息量大小无关。应采取多种措施健全流转入市法律法规、明确集体建设用地权属、完善流转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流转交易市场平台、改进流转过程中政府职能,促进流转规范高效的开展推进,保障参与主体合法权益。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原  吴斌珍  
该文利用2002年中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一政策变化来考察财政分权及其带来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测算外生所得税分享政策造成的地市级政府的收入损失,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财政压力下地市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增大时,地市级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收入政策工具的调整来勉强维持本级财力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收入支出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收入损失越大,地市级政府非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征税力度及基金收入征税力度提高越多;同时,财政支出上倾向增加基建支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郜可祥  徐涛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GDP、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价格、短期利率和劳动市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支出对GDP的效应较弱;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挤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性,而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更持久,但短期效果相对要小;税收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效应均为负向,在我国减税可以有效刺激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增加,尤其是对私人投资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支出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正向效应,税收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负向效应;政府支出对实际工资和失业率有负向效应,税收对失业率有正向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文华  周钰玲  谭建立  
利用中国各省份1998~2014年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创新的数据,利用门限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对省际创新的影响,发现省际创新产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内部差异程度明显小于全国整体差异程度。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地方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对地区创新的影响效应随人均GDP的提高而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对地区创新的影响效应则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呈下降的趋势,区域创新活动存在空间外溢性,相邻地区创新产出的增加会对当地创新产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