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7825)
2022(6477)
2021(6194)
2020(4892)
2019(11038)
2018(10815)
2017(20985)
2016(11616)
2015(12820)
2014(12864)
2013(12708)
2012(12083)
2011(11231)
2010(11753)
2009(10962)
2008(11011)
2007(10286)
2006(9608)
2005(8614)
作者
(34017)
(29164)
(28621)
(27310)
(18372)
(13829)
(12712)
(11067)
(11021)
(10500)
(10082)
(9567)
(9322)
(9211)
(9133)
(8623)
(8622)
(8465)
(8353)
(8252)
(7501)
(7373)
(7136)
(6925)
(6670)
(6623)
(6560)
(6406)
(5986)
(5921)
学科
(50101)
经济(50041)
(49192)
(41406)
农业(32911)
管理(28108)
(19824)
企业(19824)
业经(17552)
方法(14383)
中国(14361)
数学(12629)
(12606)
农业经济(12491)
数学方法(12404)
(12379)
地方(12112)
(12047)
(10922)
及其(10525)
(9645)
农村(9627)
政策(9619)
(9451)
发展(9302)
(9281)
方针(9222)
(9195)
贸易(9191)
收入(8986)
机构
学院(172636)
大学(166393)
(74283)
经济(72661)
管理(65270)
研究(62385)
理学(55794)
理学院(55192)
管理学(54233)
管理学院(53912)
(51721)
中国(49685)
农业(39093)
科学(37352)
(34730)
(33905)
(32242)
业大(31803)
中心(29625)
(29303)
研究所(28969)
财经(25342)
(24031)
师范(23870)
农业大学(23542)
(23049)
(22619)
(22295)
北京(21284)
(21214)
基金
项目(109737)
科学(87108)
研究(84829)
基金(79217)
(68577)
国家(67820)
科学基金(57486)
社会(54131)
社会科(50749)
社会科学(50734)
(44074)
基金项目(41381)
教育(36962)
编号(36588)
(36144)
自然(35181)
自然科(34332)
自然科学(34321)
自然科学基金(33723)
资助(31546)
成果(30516)
(30109)
(25929)
课题(24872)
(24820)
重点(24424)
(22497)
(22463)
国家社会(21996)
(21779)
期刊
(95755)
经济(95755)
(58840)
研究(52508)
农业(39709)
中国(39209)
学报(26749)
科学(26360)
(23330)
(23076)
金融(23076)
业经(22448)
大学(21449)
学学(20507)
管理(19608)
教育(18343)
(17534)
农业经济(15085)
农村(14920)
(14920)
技术(13671)
问题(13508)
经济研究(11879)
财经(11863)
(11557)
世界(11326)
(10137)
经济问题(10097)
农村经济(9703)
社会(9298)
共检索到274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晓宁  
我国长期实行的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城乡差别畸形扩大 ,形成城乡鸿沟。城乡鸿沟阻断了物品与资金在城乡两个市场之间的自动循环 ,使农业和农村失去了自我发展能力 ,农民持久贫困 ,农业、农村日渐边缘化 ,反过来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最终导致内需不足、失业严峻等宏观经济失衡现象。本文认为 ,“农民进城”的政策着力点在城市 ,“资金下乡”的政策着力点在农村 ,弥合鸿沟要靠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 ,因此 ,在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脱困问题上 ,“资金下乡”的政策优于“农民进城”的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池芳春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同步发展主要是人口与乡村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步城镇化。乡村建设用地指标的城镇化,可通过地票等交易平台,帮助进城农民筹措定居资金,以弥补高房价拉动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胡万俊  
本文使用CFPS2014调研数据,在控制个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信息化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以及信息化对收入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排除个人异质性特征的情况下,互联网使用能够给个人带来14%的收入回报率影响,其中城市能够带来约20%的收入回报,而农村的回报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城乡互联网使用进行分析,城乡的互联网重视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回报率的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应用与欣赏能力不足导致的。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在缩短城乡信息化接入差距的同时,要强化农村居民在信息化社会下对信息的应用与欣赏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以及"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包含17项指标的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然后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我国整体城乡数字鸿沟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从2000年的1.2527持续增至2009年的4.3012,年均增长幅度为14.739%。(2)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西部较大,其次是中部,东部较小。(3)从单个省区来看,历年城乡数字鸿沟最大的是青海,最小的是上海。本研究不但可以为测度城乡数字鸿沟提供科学的指标体系,而且能够为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圣龙  魏琴  张艺山  李梅  
[目的 /意义]探究城乡数字鸿沟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针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过程]用相关分析法对贵州省近几年的城乡数字鸿沟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贵州省城乡搜集第一手数据,并用描述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数据,探寻城乡数字鸿沟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现实影响。[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贵州省的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为显著,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越大,城乡数字鸿沟越大,且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会阻碍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中伟   杨林源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城乡数字鸿沟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抑制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从接入鸿沟和意识鸿沟两个方面,通过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绿色产出和绿色经济效益三个层面制约农业绿色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尤为显著,而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则主要体现在非粮食产区。最后,针对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中伟   杨林源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城乡数字鸿沟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抑制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从接入鸿沟和意识鸿沟两个方面,通过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绿色产出和绿色经济效益三个层面制约农业绿色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尤为显著,而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则主要体现在非粮食产区。最后,针对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健  邬晓鸥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