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9)
- 2023(12517)
- 2022(10292)
- 2021(9691)
- 2020(7656)
- 2019(17638)
- 2018(17628)
- 2017(32699)
- 2016(17935)
- 2015(20447)
- 2014(20730)
- 2013(20288)
- 2012(18854)
- 2011(17317)
- 2010(17968)
- 2009(16400)
- 2008(16222)
- 2007(15007)
- 2006(13572)
- 2005(12576)
- 学科
- 济(82127)
- 经济(82053)
- 业(52300)
- 农(50361)
- 管理(42530)
- 农业(33656)
- 企(29662)
- 企业(29662)
- 方法(26818)
- 中国(26509)
- 地方(24562)
- 数学(23340)
- 业经(23180)
- 数学方法(22793)
- 发(16120)
- 制(15541)
- 学(13907)
- 财(13808)
- 银(13529)
- 银行(13516)
- 行(13122)
- 贸(13025)
- 贸易(13008)
- 融(12921)
- 金融(12919)
- 理论(12851)
- 农业经济(12788)
- 发展(12638)
- 展(12607)
- 易(12537)
- 机构
- 学院(255676)
- 大学(246224)
- 济(102112)
- 经济(99637)
- 管理(94666)
- 研究(88509)
- 理学(79628)
- 理学院(78745)
- 管理学(77027)
- 管理学院(76579)
- 中国(70558)
- 农(58950)
- 京(53886)
- 科学(53482)
- 财(45273)
- 所(44839)
- 农业(44479)
- 江(43144)
- 中心(42681)
- 业大(42297)
- 研究所(39791)
- 范(36604)
- 师范(36275)
- 州(34792)
- 北京(34330)
- 财经(33814)
- 省(31910)
- 院(31429)
- 经(30413)
- 技术(30281)
- 基金
- 项目(159887)
- 研究(124535)
- 科学(124518)
- 基金(109718)
- 家(94358)
- 国家(93382)
- 科学基金(79538)
- 社会(76380)
- 社会科(71787)
- 社会科学(71769)
- 省(67464)
- 教育(57315)
- 基金项目(57138)
- 编号(55417)
- 划(53977)
- 自然(48232)
- 自然科(47032)
- 自然科学(47027)
- 自然科学基金(46117)
- 成果(44915)
- 资助(44699)
- 发(40829)
- 课题(39192)
- 重点(36048)
- 部(34042)
- 发展(33250)
- 创(33241)
- 农(32839)
- 展(32658)
- 年(32274)
- 期刊
- 济(132150)
- 经济(132150)
- 研究(77496)
- 中国(67079)
- 农(63895)
- 农业(43300)
- 教育(39098)
- 学报(36996)
- 科学(35983)
- 管理(33951)
- 财(33289)
- 大学(29782)
- 融(28878)
- 金融(28878)
- 业经(28752)
- 学学(27605)
- 技术(27508)
- 业(20642)
- 经济研究(17959)
- 问题(17720)
- 财经(15539)
- 农业经济(15503)
- 农村(15485)
- 村(15485)
- 图书(14730)
- 版(14706)
- 技术经济(13445)
- 经(13406)
- 世界(13197)
- 经济问题(12997)
共检索到41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传华 邓凌 刘力
目前,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以"政府计划"主导的模式为主。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在剖析"政府计划"主导的复垦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农民自发"主导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新模式,并进一步探讨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和农民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以保证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屠扬 韩永峰 苗爱军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都存在土地废弃或闲置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我国大量土地无法合理利用,加剧了土地的紧张化程度。尤其是平原地区,村落零散分布于耕地中,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机械化和规模管理化,最终致使经营规模缩小,土地效益降低。我国现已开展各种各样的用地整理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对居民点的用地整理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土地整理 发展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姜裕富 万自成
拥有良好合作能力的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农民的合作基础已经从传统的“关系型”转向“利益型”。基于利益纽带而形成的合作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和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既为培育农民合作能力提供有效载体,也能保障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 合作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继承 朱雅玲 罗赫荣
该文通过总结湖南农民专业组织的现状与特点,对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即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内部管理,壮大规模,加大扶持力度等。
关键词:
湖南 农民专业组织 新农村 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晶晶 张坤 魏朝富
重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和"地票"的实质都是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但两者在运行程序和增值收益分配上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挂钩与"地票"的区别在于:(1)挂钩中耕地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式,而"地票"是采取"先补后占"的方式,"地票"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更大、保护效果更好;(2)挂钩指标只能是小范围的置换,不能突破项目区的范围,而"地票"指标能够大范围、远距离的置换,其落地范围受限小、城市建设用地更集中、布局更优化、对于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有效;(3)挂钩收益分配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组织和当地政府,而"地票"收益主要是在农民和集体组织之间分配。因此,增减挂钩可以说是"地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农村建设用地三种流转模式,指出国有化流转模式弱化了农村集体组织的经济权利,提高了农民的土地收益,但农民只能一次性获得财产所有权转移的回报;乡村集体主导的流转模式强化了集体组织的经济地位,农民获得的收益较低;农民个人为主体的流转,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农民可以获得充分的土地收益,但缺乏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本文认为,要实现三种流转模式下农民土地收益的均等,必须统筹城乡土地市场,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肇军 龙前朋
贵州经济落后但生态良好,新农村建设给贵州的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为贵州指明了发展方向。贵州需要从观念、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用完善的长效机制作保障,开创一条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之路。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民增收 生态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立辉 张恩和 陈秉谱
本文从企业化管理村庄的优点、比较优势入手,结合模式运行的理论和现实条件,阐明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了模式运行中可能遇到的五大障碍,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找到一条以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造农村、以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农村、以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农村、以企业的文化精神引领农民的"农村企业化"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苗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对甘肃省静宁县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探讨。调查中发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困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未满足需求,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在强化舆论宣传、加大资金整合、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加农村基础投入、强化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支持。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视角 贫困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屈川
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其转变的快慢与功能直接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取决于其质量的提高,而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对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农民继续教育为研究点,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四川农民继续教育的走向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四川 农民 继续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娟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新观点、新看法、新主张,构建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彰显个人智慧的农民思想。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农民思想的基本内涵为逻辑起点,在明确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邓小平农民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春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是难以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来实现的,必须通过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种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因此,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首先,要优化地方政府制度安排的导向功能;其次,要强化地方政府对基础农业的投资功能;第三,要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监督机制;第四,要发挥地方政府典型示范的引导功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公平 公共产品 地方政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伟涛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与复垦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效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此,课题组通过对重庆地区的实地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复垦的路径与模式。
关键词:
农村 建设用地流转 土地复垦 重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飞
从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层面看,江苏省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存在一个用地问题。但与城市建设相比,农村建设用地曾长期处于随意、分散、无序的状态,因而逐渐成为江苏省“吃饭”和“建设”在使用耕地这个尖锐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为此,对江苏省耕地变动与农村建设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昌 郑玉刚
本文以村民自治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论证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代价值。即村民自治构建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创设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新的游戏规则和操作程序,确立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新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从而阐明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发展历程 当代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