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9)
- 2023(17374)
- 2022(14899)
- 2021(13871)
- 2020(11597)
- 2019(26559)
- 2018(26485)
- 2017(50713)
- 2016(27711)
- 2015(31348)
- 2014(31361)
- 2013(30972)
- 2012(28672)
- 2011(25886)
- 2010(26143)
- 2009(24390)
- 2008(22980)
- 2007(20652)
- 2006(18612)
- 2005(16426)
- 学科
- 济(110190)
- 经济(109992)
- 业(78177)
- 管理(73117)
- 企(57122)
- 企业(57122)
- 农(49769)
- 方法(45685)
- 数学(38641)
- 数学方法(38134)
- 中国(36638)
- 农业(33173)
- 业经(28413)
- 融(28376)
- 金融(28367)
- 财(28021)
- 银(27179)
- 银行(27106)
- 行(26134)
- 地方(26113)
- 学(25343)
- 制(24836)
- 理论(20085)
- 贸(18193)
- 贸易(18179)
- 易(17665)
- 体(17629)
- 和(17571)
- 务(16742)
- 财务(16661)
- 机构
- 学院(389210)
- 大学(389130)
- 济(151795)
- 管理(149609)
- 经济(148169)
- 研究(137258)
- 理学(128962)
- 理学院(127485)
- 管理学(125072)
- 管理学院(124411)
- 中国(107149)
- 科学(87657)
- 农(84478)
- 京(84044)
- 所(70653)
- 财(69133)
- 业大(66291)
- 农业(65641)
- 研究所(64462)
- 中心(64252)
- 江(58660)
- 财经(54714)
- 北京(52797)
- 范(52032)
- 师范(51442)
- 经(49792)
- 院(49495)
- 州(47791)
- 经济学(44301)
- 省(43246)
- 基金
- 项目(267440)
- 科学(208051)
- 研究(193214)
- 基金(191635)
- 家(169060)
- 国家(167586)
- 科学基金(141899)
- 社会(120436)
- 社会科(113180)
- 社会科学(113142)
- 省(106301)
- 基金项目(101848)
- 自然(93012)
- 自然科(90799)
- 自然科学(90773)
- 自然科学基金(89109)
- 划(89101)
- 教育(87343)
- 编号(79730)
- 资助(78691)
- 成果(65041)
- 重点(60152)
- 部(57896)
- 发(57766)
- 课题(55292)
- 创(54806)
- 创新(51164)
- 科研(51043)
- 计划(49252)
- 大学(48800)
- 期刊
- 济(171972)
- 经济(171972)
- 研究(114723)
- 农(82681)
- 中国(82105)
- 学报(68587)
- 科学(61512)
- 农业(55696)
- 大学(51570)
- 管理(51479)
- 财(50798)
- 学学(48758)
- 融(46341)
- 金融(46341)
- 教育(43969)
- 技术(32636)
- 业经(31374)
- 业(27216)
- 财经(25826)
- 经济研究(25150)
- 问题(24256)
- 经(22003)
- 版(20840)
- 图书(19711)
- 科技(19321)
- 业大(19225)
- 理论(19002)
- 技术经济(17992)
- 现代(17547)
- 实践(17463)
共检索到587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匡时 嘎日达
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并非仅指农民工单方面融入城市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接纳和认同的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合度的测量应该从城市层面和个体层面两个层次进行。其中,城市层面的城市融合包括政策融合和总体融合两个方面:政策融合是从城市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角度去测量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状况,总体融合是从整个城市农民工总体来评价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状况;而个体层面,既要考察农民工主观融合感受和评价,又要观察农民工客观融合状态。因此,"农民工城市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农民工城市融合政策指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玥 刘春玲 王云峰
本研究对26种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多采用基于系统论观点的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构建方法以单一文献研究法或专家咨询法为主;核心评价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指标体系应用过程中评价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评价主体以单一教师或家长为主。未来研究应坚持系统论和多元化的观点,从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方面不断丰富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键词:
学校 融合教育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芸 陈俊红 陈慈
提出以农业为依托,以产业链延长、农业多功能拓展、农民增收为核心要素农业产业融合概念,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含三个层次的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及成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成长阶段,发展成果惠及农民,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杨轩
通过对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提出了我国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应用及后续研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指标体系的提出,有助于规范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深化对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农民工 融入城镇 能力 指标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凯
本文以企业目标理论为基础展开对经济增加值(EVA)与平衡计分卡(BSC)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得出,EVA与股东价值最大化、BSC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本文就股东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融合问题提出了新价值最大化理论,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将EVA与BSC融合的基于EVA的新BSC指标体系模式。
关键词:
新价值最大化 EVA BSC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娜 李钢
为实现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采用专家评议法、进阶筛选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企业两化融合能力评价模型,确定以就绪度/基础、成熟度/应用、贡献度/绩效为核心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从对某市的分析可知,运用两化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型对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防止盲目性建设。
关键词:
企业两化融合能力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阳
“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在育人机制与实施路径上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以专业课为落脚点,评价产业、专业、创新创业三者融合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文章综合运用CIPP模型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产—专—创”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产—专—创”融合背景下,专业课如何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学,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璟璇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水平。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从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深度、融合效益4个方面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确立指标权重,共包括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最终形成合理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璟璇
在数智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可以全面反映数智化时代高校业财的融合水平。以高校业财融合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模型从融合条件、融合方式、融合深度、融合效益4个方面构建一套综合、系统的高校业财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确立指标权重,共包括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融合深度是评判高校业财融合度的重要因素;顶层设计是改善融合条件的第一推动力;新型共享中心方式是完善融合方式的第一模式;融合主动性、信息共享度是加大融合深度的主要动力;实现持久效益是提高融合效益的关键要素,最终形成合理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香香 张饮江 刘小梅 鲁仙 赵志淼
城市规划发展中常面临着蓝绿分治,水岸分建的问题,“蓝绿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居环境质量紧密相关。基于蓝绿空间的融合特性,从水体、生物、景观生态3个方面遴选并构建蓝绿空间融合度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个准则层及12个指标层的指标权重,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典型河湖水系蓝绿空间构建的融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河道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平均得分为70.575,人工湖区为65.774。8个河道样点和8个湖区样点中,达到高度融合等级的样点数分别是4和6。河道水系比湖区周围蓝绿空间构建更健康,生态系统更完整,生态服务功能更完善。(2)河道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主要受水文形态特征(0.325)和河岸带情况(0.438)的影响,人工湖区主要受水质(0.480)和水文形态特征(0.454)的影响。(3)所选河湖水系蓝绿空间融合度差异主要体现在护岸生态性和绿色可达性两个指标上。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度的评价,可分析出蓝绿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望为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设计与低碳建设提供参考,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刘爽
采用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合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提出了社会支持影响城市融合的四因素因果结构模型:配偶支持、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基于河北省272名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发现,除了配偶支持的作用未得到证实外,家人支持、朋辈支持和邻里支持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支持 城市融合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传江,周玲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 ,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 ,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 ,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边缘性群体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卫金兰 邵俊岗
本文根据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结合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产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角度,选取了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新城产城融合程度的指标,提出了在评价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指标赋权,定量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新城建设 产城融合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金花 郭淑芬
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助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特点从融合创新条件、融合创新主体、融合创新绩效和融合创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进行测评与省域差异特征分析。以期基于评价结果识别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培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融合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 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玥 刘春玲 王梓雯
构建科学的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融合教育质量评价的前提。本研究基于文献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三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学校管理”“学校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学生发展”5个一级指标、“组织领导”“物理环境”等15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并分析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更为客观地了解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为完善融合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为融合教育评价与督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体系 融合教育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