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1)
- 2023(7238)
- 2022(5766)
- 2021(5168)
- 2020(4454)
- 2019(9650)
- 2018(9684)
- 2017(19056)
- 2016(10117)
- 2015(11140)
- 2014(11009)
- 2013(11088)
- 2012(9926)
- 2011(8707)
- 2010(9070)
- 2009(8908)
- 2008(9131)
- 2007(8571)
- 2006(7752)
- 2005(7013)
- 学科
- 业(75876)
- 企(59980)
- 企业(59980)
- 济(49160)
- 经济(49091)
- 管理(43803)
- 农(43445)
- 农业(28981)
- 业经(25616)
- 方法(19230)
- 财(18421)
- 务(15200)
- 财务(15198)
- 财务管理(15191)
- 企业财务(14349)
- 技术(14006)
- 策(12822)
- 数学(12437)
- 数学方法(12403)
- 制(11997)
- 体(10519)
- 划(10449)
- 中国(10367)
- 企业经济(10193)
- 经营(9648)
- 农业经济(9641)
- 和(9483)
- 技术管理(9368)
- 理论(8963)
- 村(8794)
- 机构
- 学院(154993)
- 大学(143677)
- 济(71562)
- 经济(70521)
- 管理(69037)
- 理学(59738)
- 理学院(59364)
- 管理学(58857)
- 管理学院(58596)
- 研究(42393)
- 农(41378)
- 中国(37616)
- 财(31081)
- 农业(31006)
- 京(28046)
- 业大(26928)
- 江(25173)
- 财经(24630)
- 科学(22861)
- 经济管理(22312)
- 经(22233)
- 中心(21099)
- 所(20386)
- 经济学(19880)
- 商学(19366)
- 商学院(19219)
- 州(19107)
- 农业大学(18713)
- 经济学院(18152)
- 研究所(17917)
- 基金
- 项目(97313)
- 科学(79206)
- 研究(76435)
- 基金(71822)
- 家(59707)
- 国家(58925)
- 科学基金(53611)
- 社会(51978)
- 社会科(48920)
- 社会科学(48906)
- 省(41226)
- 基金项目(39012)
- 编号(32504)
- 自然(32497)
- 教育(32239)
- 自然科(31799)
- 自然科学(31793)
- 自然科学基金(31301)
- 划(30683)
- 业(30053)
- 资助(27163)
- 农(25507)
- 创(24158)
- 成果(23843)
- 发(22400)
- 制(22114)
- 部(21858)
- 创新(21515)
- 国家社会(21164)
- 重点(20243)
- 期刊
- 济(91153)
- 经济(91153)
- 农(47505)
- 研究(41145)
- 农业(31950)
- 中国(29570)
- 管理(26898)
- 财(26580)
- 业经(23958)
- 科学(19820)
- 学报(17270)
- 融(16604)
- 金融(16604)
- 业(16128)
- 大学(15131)
- 学学(14922)
- 技术(14819)
- 农业经济(13268)
- 农村(13242)
- 村(13242)
- 问题(12495)
- 财经(12129)
- 经济研究(11539)
- 技术经济(10987)
- 经(10501)
- 世界(10465)
- 经济问题(9341)
- 商业(8969)
- 现代(8836)
- 农村经济(8762)
共检索到231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淑缓 刘爽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主体,培养模式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根据新型农民的内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劣势,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园区"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选择培养对象,确定培养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平 崔凯
本文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角度对各地在农业科技园建设中产生的四种示范带动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十一五"期末我国农业科技园的示范重点。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成效 模式 示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别锐 刘晓辉 谭增夫
现代农业园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农业园区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剖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宝鸡市开展新型职业农业培训创新举措和培训效果,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应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各方培训资源,多渠道筹集培训资金,健全培训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培训教材建设,为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农业园区 职业农民 职业培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向以及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关键,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在于人。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克辉 陈宗淦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出发,论述了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时代意义,並对比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实验区、开发区和科学园等的实际资料,根据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科技含量,提出农业高新技术同区的模式及其技术开发路线,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玉华 陈阜 龚元石
通过对云南红河州区域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的分析 ,阐明了红河园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源头的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即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将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硅谷” ,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的建设目标 ,即技术上依托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 ,运行机制上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产品开发上结合“立体气候”和多样性特征 ,市场开拓上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 ;将园区建设划分为 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和创新提升阶段 ,探讨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讨论了园区的土地利用和科技与人才支撑等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志强 刘禹宏
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产权不清、创新动力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而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定位不准、重物质投入、轻科技创新等问题。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探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功能定位、功能建设及其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阐释了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最后对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农业科技园区的互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应堂
劳动分工是一个传统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特别是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三农”问题的一个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农业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分工。新型农民的实质就是要把农民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民转化为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农民,即农业工人,文章对新型农民的目标、培养的前提与方法、培养途径以及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分工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新型农民需要面对的专业化风险和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农业 劳动分工 农民 企业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柏齐
(一)“农业科技园区”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以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之成为某一区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高产高效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农业科技园区”,具有科学技术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品加工增值率高,农业商品率高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结合等特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稀缺,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与发展,将扬科技进步之长,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仕伟 卢凤君 孙世民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存在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所承担的长春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项目 ,从建设目的与环境条件、规划思路与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分析、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及总体布局等方面 ,阐述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内容 ,提出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应凸显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区域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 ,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 ,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 ,聚集区内外各种资源 ,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研究结果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总体规划 规划思路和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 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春 王安源 林煦东 王成 蔡德军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人才匮乏且留不住、用不上、难以扎根乡村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安徽乡村振兴中农业高等教育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针对管理服务型、创新创业型、产业技能型等实用人才需求,探讨新时代农业高校加强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扎根乡村、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三种模式,并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实践结果看,发展现代化、科技型、规范化的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声怡 邓燕雯 曹仁稳 李先
从文化视野分析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文化瓶颈问题,并创新性地引入文化新理念—S生态观,即基于东方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观之上的一种新的思想。形成基于S生态观指导下的园区创新文化:即生态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资源观、生态科技观、整体发展观、生态美学观等,并以S生态观指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出政府部门应从六个方面指导园区进行生态建设;园区及其内驻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并做好自己的行为规范。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建设园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S生态观 农业科技园区 文化整合 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艳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区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传统农业不同,农业科技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它不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