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5)
- 2023(9259)
- 2022(7579)
- 2021(7106)
- 2020(5727)
- 2019(12561)
- 2018(12051)
- 2017(22140)
- 2016(12302)
- 2015(13028)
- 2014(12474)
- 2013(12087)
- 2012(10925)
- 2011(9939)
- 2010(9856)
- 2009(9028)
- 2008(8824)
- 2007(7962)
- 2006(7135)
- 2005(5994)
- 学科
- 农(50738)
- 济(47697)
- 经济(47628)
- 业(41533)
- 农业(34398)
- 管理(25891)
- 企(18168)
- 企业(18168)
- 业经(17814)
- 方法(15709)
- 数学(14439)
- 数学方法(14322)
- 中国(12882)
- 农业经济(12331)
- 财(10761)
- 地方(10516)
- 制(10346)
- 发(10320)
- 收入(10014)
- 贸(9907)
- 贸易(9904)
- 易(9732)
- 村(9542)
- 农村(9525)
- 发展(8922)
- 展(8909)
- 学(8510)
- 分配(8161)
- 策(7839)
- 技术(7763)
- 机构
- 学院(171076)
- 大学(163435)
- 济(69118)
- 经济(67850)
- 管理(62788)
- 农(59758)
- 研究(58320)
- 理学(55650)
- 理学院(55065)
- 管理学(54059)
- 管理学院(53794)
- 农业(45917)
- 中国(44609)
- 业大(38294)
- 科学(37897)
- 京(32518)
- 所(29994)
- 农业大学(28966)
- 中心(28146)
- 研究所(27614)
- 财(27246)
- 江(25600)
- 业(22698)
- 财经(22031)
- 范(21899)
- 省(21861)
- 师范(21566)
- 经济管理(20868)
- 经(20352)
- 州(20106)
- 基金
- 项目(122323)
- 科学(94795)
- 研究(88092)
- 基金(87256)
- 家(78433)
- 国家(77557)
- 科学基金(65121)
- 社会(56950)
- 社会科(53424)
- 社会科学(53410)
- 省(51034)
- 基金项目(47341)
- 自然(41462)
- 划(41166)
- 自然科(40506)
- 自然科学(40490)
- 自然科学基金(39793)
- 教育(39232)
- 编号(36609)
- 农(34272)
- 资助(32859)
- 发(27831)
- 成果(27474)
- 重点(27440)
- 部(26283)
- 创(26275)
- 业(25343)
- 课题(24590)
- 创新(24454)
- 国家社会(23878)
- 期刊
- 济(80206)
- 经济(80206)
- 农(66441)
- 农业(45007)
- 研究(42601)
- 中国(36758)
- 学报(35125)
- 科学(30088)
- 大学(26956)
- 学学(26305)
- 业经(22189)
- 业(20320)
- 财(18220)
- 融(17791)
- 金融(17791)
- 教育(17522)
- 管理(16046)
- 农业经济(14615)
- 农村(14084)
- 村(14084)
- 版(13120)
- 业大(12341)
- 问题(12314)
- 技术(12238)
- 农业大学(11203)
- 经济研究(10279)
- 世界(10084)
- 财经(9878)
- 农村经济(9369)
- 经济问题(9187)
共检索到244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嘉豪 郑家喜 吴海涛
本文针对当今农村"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的疑问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理论分析,采用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LHLS),验证了男性子嗣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健康和心理3个维度贫困的影响。并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进行了处理,以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男性子嗣的有无对农村老年人贫困具有显著影响,拥有男性子嗣会提升农村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会显著降低其心理贫困发生的概率。本文经验证给出的可能解释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逐渐看重和空间距离造成的"事亲"难度加大等原因,导致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近年来,彩礼和新房的档次不断提高,建房、婚嫁等确定性投资风险提高,会影响农户贫困状况,并进一步作用于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同时"有儿"可能给农村老年人带来较强的主观满足感,加之子代"事亲"预期和孙辈存在所带来的愉悦感,共同作用于心理感受,进而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贫困发生率。并从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和性别观念,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儿防老 养儿啃老 男性子嗣 农村老年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增文 Antoinette Hetzler
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其福利效应和社会认同度是否已经超过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作用呢?本文基于中国15省(区、市)38县的调查数据,对"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和新农保制度的社会认同度做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同倾向——"分化性"、"钟摆性"和"固守性","固守性"倾向占了主导。笔者探寻了导致"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模式与新农保制度社会认同度差异的关键性因素——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额度、新农保制度与传统"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保障收益的差值、地方政府对投入水平、养老费用负担减轻程度和生活提升状况。这些因素透视出了中国农村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玉峰 孙顶强 徐志刚
以"养儿防老"为特征的家庭养老方式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系统阐释了经济发展冲击和文化道德维系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6个乡镇12个行政村16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和道德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子女外出就业是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风气、宗族关系以及村落聚居程度等则成为维系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力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银
了解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至关重要。使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女性别对老年父亲、母亲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婚姻满意度)、家庭地位(包括经济决策权和自我决策权)的影响发现,儿子的作用大大下降,儿女双全除了增加老年父亲的婚姻满意度以外,并没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儿未必能防老;生育儿子或儿女双全并没有提高老年母亲的家庭地位,甚至有儿子的老年母亲的经济决策权还更低;老年人自身的社会经济因素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地位。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影响逐渐减弱,这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关键词:
养儿防老 生活质量 家庭地位 儿女双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江汉平原J村的实地经验表明,家庭养老中"土地"的重要性大于"儿子",大部分农村老人是"以地养老"而非"养儿防老"。土地对于老人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维护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为老人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当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冲击了"以地养老"模式,加剧了家庭养老的危机,因此,应谨慎推行。
关键词:
家庭养老 以地养老 养儿防老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长永
本文利用2009年对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个体特征层面的年龄、民族、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其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性别、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的家庭关系、是否有儿子、家庭规模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家庭存款则影响不显著;社区特征层面的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农户类型、在社区中的身份则影响不显著;地区特征层面的村地理环境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村经济发展情况、所在区位、是否试行了新农保则影响不显著。那些年龄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晨 杨晔
使用2012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评估了老年抚养对子女职业选择(创业还是固定工作)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老年抚养通过挤出创业时间与挤出创业支出两个方面的"负担效应"显著降低了子女创业的概率;同时又通过帮助隔代照料与减轻经济负担两个方面的"支持效应"显著提升了子女创业的概率。实证研究支持了老年抚养的"负担效应"占优的论断,即老年抚养是子女创业的机会成本,两者呈替代关系。文章拓展了创业的研究视角,对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创业决策 老年抚养 负担效应 支持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刚 周永刚 朱艺云
本文基于对福建省厦门、漳州和龙岩三市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认知与参保行为,重点探讨了"养儿防老"和"新农保"的关系,并构建了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和其参保行为影响的联立方程。结果显示,Bivariate Probit模型有效消除了主体认知程度差异所带来的估计偏误;受教育程度、是否赞同养儿防老观念是影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相关信息认知程度的重要因素,"养儿防老"和"新农保"具有显著的替代关系;年龄、是否赞同养儿防老观念、对参保缴费是否合理以及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的主观态度对农村居民的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女性化"、"老年贫困化"趋势下产生的农村"贫困女性化"。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精神慰藉均处于相对劣势,关注农村老年女性人口的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 (2014)的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视角出发,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等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在生命历程中的累积弱势会加剧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健康贫困。
关键词:
农村老年女性 老年贫困 生命历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莉 王广斌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中国的反贫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口将是相对贫困治理中重点关注的群体。构建经济、健康、生活条件、精神4个维度及11个指标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A-F法对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探讨主要针对子女的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济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最主要的贡献维度,健康、生活条件、精神均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均在1%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即代际关系质量越好,其对农村老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莉 王广斌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中国的反贫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口将是相对贫困治理中重点关注的群体。构建经济、健康、生活条件、精神4个维度及11个指标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A-F法对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探讨主要针对子女的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济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最主要的贡献维度,健康、生活条件、精神均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均在1%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即代际关系质量越好,其对农村老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乐章 刘二鹏
家庭资源禀赋差异与社会福利的发展向度是影响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农村老年贫困分解为经济贫困、健康受损与精神孤独三个维度,利用2011年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资源禀赋、社会福利制度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农村老人经济贫困、健康受损与精神孤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收入、子女的资源供给等家庭禀赋因素以及公共养老金、公共医疗服务可及性都会显著影响农村老年贫困的发生。并且,农村老人经济贫困、健康受损与精神孤独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很强的正向关系。提高家庭养老保障能力与社会福利项目的福利水平成为防止农村老人陷入贫困状态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