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7)
2023(8767)
2022(7413)
2021(6919)
2020(6272)
2019(14700)
2018(14804)
2017(28770)
2016(15576)
2015(18053)
2014(18269)
2013(17836)
2012(16602)
2011(14971)
2010(15437)
2009(14527)
2008(14466)
2007(13220)
2006(11348)
2005(10205)
作者
(46634)
(39078)
(39049)
(37321)
(24755)
(18928)
(17805)
(15396)
(14572)
(14031)
(13322)
(13229)
(12555)
(12389)
(12199)
(12183)
(12125)
(11541)
(11295)
(11140)
(9890)
(9669)
(9581)
(8924)
(8885)
(8870)
(8691)
(8674)
(7920)
(7804)
学科
(66629)
经济(66547)
(41886)
管理(40958)
方法(35301)
(33544)
企业(33544)
数学(31789)
数学方法(31205)
(18661)
中国(16339)
(15311)
(14432)
业经(12537)
(12485)
贸易(12479)
(12125)
农业(11856)
地方(11599)
(11367)
理论(11015)
(10163)
(9910)
银行(9886)
(9460)
金融(9458)
(9359)
(9201)
财务(9157)
财务管理(9124)
机构
大学(229065)
学院(228480)
(91581)
经济(89574)
管理(88799)
理学(76669)
理学院(75816)
研究(75608)
管理学(74095)
管理学院(73697)
中国(57236)
(48609)
科学(48223)
(41364)
(41299)
(39215)
业大(36396)
研究所(35854)
中心(35568)
(34563)
财经(33164)
农业(32774)
北京(30707)
(30029)
(29910)
师范(29615)
经济学(28148)
(27277)
(26726)
经济学院(25542)
基金
项目(152179)
科学(118557)
基金(109702)
研究(108522)
(97025)
国家(95886)
科学基金(81171)
社会(67285)
社会科(63562)
社会科学(63538)
(59878)
基金项目(57586)
自然(53756)
自然科(52495)
自然科学(52478)
自然科学基金(51519)
教育(51203)
(50525)
资助(46656)
编号(44809)
成果(36265)
重点(34535)
(33771)
(32056)
(31233)
课题(30718)
科研(29733)
创新(29190)
教育部(28629)
大学(28548)
期刊
(97951)
经济(97951)
研究(62399)
中国(43917)
学报(37874)
(36941)
科学(34754)
(32636)
管理(30884)
大学(28354)
学学(26756)
农业(24921)
教育(24106)
技术(21311)
(18868)
金融(18868)
财经(16158)
业经(16098)
经济研究(15789)
(14485)
(13849)
统计(13665)
问题(12953)
(12267)
技术经济(12155)
(12128)
决策(11224)
图书(10813)
商业(10605)
资源(10595)
共检索到33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家庭养老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江汉平原J村的实地经验表明,家庭养老中"土地"的重要性大于"儿子",大部分农村老人是"以地养老"而非"养儿防老"。土地对于老人的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维护了老年人的家庭地位、为老人提供了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当前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冲击了"以地养老"模式,加剧了家庭养老的危机,因此,应谨慎推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增文  Antoinette Hetzler  
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其福利效应和社会认同度是否已经超过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作用呢?本文基于中国15省(区、市)38县的调查数据,对"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和新农保制度的社会认同度做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同倾向——"分化性"、"钟摆性"和"固守性","固守性"倾向占了主导。笔者探寻了导致"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模式与新农保制度社会认同度差异的关键性因素——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额度、新农保制度与传统"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保障收益的差值、地方政府对投入水平、养老费用负担减轻程度和生活提升状况。这些因素透视出了中国农村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鹏杰  
面对现代化、老龄化和全球化的冲击,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新兴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成为趋势,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对老龄化、小家庭等新现象问题日显,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在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关键是在城乡二元社会转换中做好对接工作。主要衔接路径是:依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两种养老模式的衔接工作;立足发展水平,构建以新兴为主、传统为辅的养老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制;走市场化之路,在兼容创新中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鹏杰  
面对现代化、老龄化和全球化的冲击,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新兴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成为趋势,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对老龄化、小家庭等新现象问题日显,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在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关键是在城乡二元社会转换中做好对接工作。主要衔接路径是:依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两种养老模式的衔接工作;立足发展水平,构建以新兴为主、传统为辅的养老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制;走市场化之路,在兼容创新中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可影  曾瑞明  梁瑞敏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状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主要养老方式之一,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在整合中不断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种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玉峰  孙顶强  徐志刚  
以"养儿防老"为特征的家庭养老方式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系统阐释了经济发展冲击和文化道德维系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6个乡镇12个行政村16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和道德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子女外出就业是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弱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风气、宗族关系以及村落聚居程度等则成为维系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力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银  
了解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至关重要。使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女性别对老年父亲、母亲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婚姻满意度)、家庭地位(包括经济决策权和自我决策权)的影响发现,儿子的作用大大下降,儿女双全除了增加老年父亲的婚姻满意度以外,并没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儿未必能防老;生育儿子或儿女双全并没有提高老年母亲的家庭地位,甚至有儿子的老年母亲的经济决策权还更低;老年人自身的社会经济因素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地位。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影响逐渐减弱,这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于颖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 ,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 ,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 ,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嘉豪  郑家喜  吴海涛  
本文针对当今农村"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的疑问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理论分析,采用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LHLS),验证了男性子嗣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健康和心理3个维度贫困的影响。并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进行了处理,以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男性子嗣的有无对农村老年人贫困具有显著影响,拥有男性子嗣会提升农村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会显著降低其心理贫困发生的概率。本文经验证给出的可能解释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逐渐看重和空间距离造成的"事亲"难度加大等原因,导致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近年来,彩礼和新房的档次不断提高,建房、婚嫁等确定性投资风险提高,会影响农户贫困状况,并进一步作用于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同时"有儿"可能给农村老年人带来较强的主观满足感,加之子代"事亲"预期和孙辈存在所带来的愉悦感,共同作用于心理感受,进而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贫困发生率。并从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和性别观念,加快健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一笑  
文章以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为依托,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是否同意"养儿防老"观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养儿防老"观点持赞同态度的老年人仍占主体。人口特征层面上,相较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更同意此观点;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家庭层面上,家庭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同意此观点。社会经济特征层面上,拥有更多住房、养老保障金及年收入更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此观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长永  
本文利用2009年对全国10个省份1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个体特征层面的年龄、民族、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其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性别、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的家庭关系、是否有儿子、家庭规模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家庭存款则影响不显著;社区特征层面的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农户类型、在社区中的身份则影响不显著;地区特征层面的村地理环境显著影响农民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村经济发展情况、所在区位、是否试行了新农保则影响不显著。那些年龄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莹  梁鸿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制度性瓶颈约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不完全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等外生性因素的冲击。由此可得出结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具有内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转向社会养老模式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凸显,并将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农村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的养老模式虽然种类较多,但是目前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思路也在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多种模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条件与动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戴卫东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现实,关乎家庭养老的前景,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家庭养老应该积极地向社会养老转变。该文通过对中华民族"孝"道伦理、法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未富先老"国情的制约和国外家庭养老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认家庭养老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的倾向;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所系,那种寄人类养老完全于社会化的倾向是人类社会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