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5)
2023(17245)
2022(14694)
2021(13781)
2020(11473)
2019(26351)
2018(26307)
2017(50187)
2016(27404)
2015(31040)
2014(31361)
2013(30965)
2012(28652)
2011(25809)
2010(26507)
2009(24279)
2008(23800)
2007(21017)
2006(18722)
2005(16820)
作者
(79421)
(66004)
(65698)
(62596)
(42186)
(31557)
(29834)
(25884)
(25121)
(23959)
(22450)
(22360)
(21199)
(21139)
(20521)
(20237)
(19515)
(19233)
(18843)
(18827)
(16669)
(16418)
(16051)
(15221)
(14925)
(14729)
(14659)
(14570)
(13460)
(12905)
学科
(126216)
经济(126100)
管理(79957)
(73014)
(60597)
企业(60597)
方法(50257)
数学(43456)
数学方法(42754)
(34808)
中国(34613)
地方(31612)
(30191)
业经(26725)
(25834)
(21965)
理论(20365)
农业(20235)
(18759)
贸易(18744)
(18387)
(18339)
银行(18299)
(18123)
财务(18037)
(18034)
财务管理(17974)
环境(17941)
(17806)
金融(17802)
机构
学院(389441)
大学(388025)
(159334)
经济(155868)
管理(150538)
研究(134744)
理学(128996)
理学院(127531)
管理学(125076)
管理学院(124380)
中国(101551)
(83812)
科学(82956)
(78209)
(68844)
研究所(62010)
(60860)
中心(60107)
财经(58731)
(58701)
业大(55752)
北京(53891)
(53079)
(52180)
师范(51709)
(48739)
经济学(47864)
(47694)
农业(47091)
财经大学(43164)
基金
项目(256628)
科学(200737)
研究(189461)
基金(183096)
(158902)
国家(157543)
科学基金(134972)
社会(117889)
社会科(111711)
社会科学(111674)
(101859)
基金项目(96239)
教育(88020)
自然(86762)
(84884)
自然科(84745)
自然科学(84730)
自然科学基金(83134)
编号(78116)
资助(76800)
成果(64503)
(57671)
重点(57619)
(55761)
课题(55084)
(52910)
创新(49274)
科研(48322)
项目编号(47980)
教育部(47973)
期刊
(185480)
经济(185480)
研究(121315)
中国(81867)
(62334)
学报(59251)
管理(58137)
(55712)
科学(54675)
教育(48056)
大学(45002)
学学(42307)
农业(38656)
技术(37055)
(35280)
金融(35280)
经济研究(30531)
业经(29288)
财经(29123)
(24922)
问题(23192)
图书(20571)
技术经济(20408)
(20223)
统计(18942)
理论(18263)
科技(18046)
现代(17514)
商业(17499)
(17134)
共检索到597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灵川县联合课题组  
自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全国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作为后发展地区的中西部地区,依靠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并富有成效的对策和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过,由于受现行财政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为了追求本地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纷纷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结果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化"、"新型地方保护主义"、"过度开发资源"等问题,影响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合理分权的基础上,适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文琰  王燕  
本文通过梳理财政可持续性的现有文献,在辨析财政可持续性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提出研究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探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从而构建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建华  
财政分权是我国经济起飞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促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促使宏观经济稳定来实现经济增长,从实证角度来看,在全国范围样本内,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总体上是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尤其在1994年后,这种效应日趋明显。而从省级与市级政府间的财政分权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在一步改革中,要要重视与启动省级以下政府间的财政分权改革,继续在省市之间利用好财政分权这一激励手段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建国  
本文立足安徽,在深入剖析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经济转型对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具体措施为:(1)更新财政可持续发展理财观念;(2)创新财政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3)夯实财政可持续发展队伍保障;(4)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工作合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子嘉  王振宇  
1994年,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税改革,通过部分让渡财政权,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主权,较好释放了体制活力,带动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在客观描述地方财政形成过程及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地方财政增长原因及其困境,提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振宏  齐振彪  
该文论述了循环经济及其特征,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并从生产、产业、技术、经济、法规等五大体系方面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正初  陈建余  
本文结合河海大学赴淮安博士生团科技活动,提出了构建高校研究生与地方经济建设全方位互动型合作发展模式的构想,着重阐述了该模式的概念、意义及特点。并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现形式和保障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雅琴  
文章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利用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泽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闭流经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引进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带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克服环境因素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雪平  
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是财政领域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本文在全面分析制约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 ,为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春香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发展主题,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型财政。依据可持续发展型财政的内涵特征,以及结合我国财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可持续发展型财政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分指标体系,即财政可持续评价指标、经济可持续评价指标、社会可持续评价指标、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童伟  
近年来,土地出让为地方财政带来了极其丰厚的收益,在短期内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管理和运用这部分资源型财政收入中,绝大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明显的"赌徒行为"特征,使地方经济发展过热趋势不断加剧,成为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隐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勇斌  金照地  付宇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本地财政分权有利于本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但有利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分权对经济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且这些影响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我们的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且随着金融分权实践的成熟,金融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财政金融负向联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步森  陈恒林  
在财政研究和实践领域借鉴和引入生态概念,对改善我国财政生态、构建生态型财政,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根据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如同自然界中的生态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中形成一样,财政生态也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及国家层面下形成的,具有特色鲜明的制度结构特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财政可表述为:通过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