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4)
2023(14451)
2022(12375)
2021(11792)
2020(9549)
2019(22377)
2018(22412)
2017(42585)
2016(23207)
2015(26272)
2014(26491)
2013(25967)
2012(23906)
2011(21366)
2010(21552)
2009(19552)
2008(18824)
2007(16341)
2006(14410)
2005(12286)
作者
(66336)
(55413)
(54692)
(52326)
(35200)
(26682)
(24847)
(21836)
(21192)
(19532)
(19011)
(18521)
(17526)
(17352)
(16929)
(16748)
(16616)
(16114)
(15952)
(15611)
(13763)
(13610)
(13252)
(12822)
(12446)
(12372)
(12223)
(12220)
(11106)
(10998)
学科
(88714)
经济(88611)
(64523)
管理(61982)
(49581)
企业(49581)
方法(37639)
(37234)
数学(32335)
数学方法(31938)
农业(24943)
中国(24285)
业经(23036)
(22256)
(20836)
地方(20617)
(18844)
理论(16376)
(14176)
(13809)
银行(13763)
(13559)
贸易(13548)
技术(13339)
(13299)
教育(13248)
财务(13234)
财务管理(13212)
环境(13118)
(13097)
机构
学院(321949)
大学(320817)
管理(128339)
(120249)
经济(117133)
理学(110949)
理学院(109695)
管理学(107788)
管理学院(107226)
研究(105554)
中国(79518)
(69017)
科学(67367)
(59716)
(54337)
(52408)
业大(51834)
中心(49636)
(48370)
研究所(47912)
农业(45592)
(45039)
师范(44632)
北京(43351)
财经(43255)
(39538)
(39256)
(38541)
师范大学(35812)
技术(35095)
基金
项目(224057)
科学(174807)
研究(166667)
基金(159675)
(138702)
国家(137426)
科学基金(117823)
社会(102465)
社会科(96519)
社会科学(96490)
(89284)
基金项目(86070)
教育(76748)
自然(76376)
自然科(74472)
自然科学(74453)
(74153)
自然科学基金(73115)
编号(70852)
资助(64180)
成果(57577)
重点(49770)
(48491)
课题(48331)
(47896)
(46559)
创新(43190)
科研(42260)
项目编号(41898)
大学(41825)
期刊
(138795)
经济(138795)
研究(92443)
中国(69281)
(58892)
学报(52586)
科学(49231)
管理(44304)
教育(42061)
(40585)
大学(40334)
农业(39615)
学学(37677)
技术(28859)
(28604)
金融(28604)
业经(25812)
财经(20007)
经济研究(19370)
图书(19153)
(18558)
问题(18301)
(17217)
(16910)
科技(15934)
理论(15641)
资源(15398)
业大(14661)
实践(14527)
(14527)
共检索到472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明皓  万文凯  
乡村社会正在形成混合外来强势资本与内生资本的多元化资本格局。豫南李村的土地经营实践表明,"小大户"作为乡村内生资本的人格化主体,其在土地自发流转与雇佣额外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共生式积累"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构型的"小大户"与农业雇工间结成"共生式积累结构",并以生产联合与人情主义策略实现了有限性的资本积累和正向的社会功能。与外来强势资本不同,乡村内生资本不能采取刚性和分离化的资本积累结构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提取。据此对乡村内生资本积累形态进行分析可为修正理论化的资本积累范型提供可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明皓  万文凯  
乡村社会正在形成混合外来强势资本与内生资本的多元化资本格局。豫南李村的土地经营实践表明,"小大户"作为乡村内生资本的人格化主体,其在土地自发流转与雇佣额外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共生式积累"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构型的"小大户"与农业雇工间结成"共生式积累结构",并以生产联合与人情主义策略实现了有限性的资本积累和正向的社会功能。与外来强势资本不同,乡村内生资本不能采取刚性和分离化的资本积累结构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提取。据此对乡村内生资本积累形态进行分析可为修正理论化的资本积累范型提供可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高质适量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高效的资本运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资本积累 ,促进资本的运用 ,这就是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本文首先对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然后转入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形式及途径的考察 ,最后对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  刘桢  
文章利用197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收入分化情境下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增长,原因在于"资本—技能互补"关系降低了在当期接受教育的相对成本。(2)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弱化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效应,当城乡收入比超过2.05的临界值(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后,这一激励效应会逐渐消失。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值为1.97,中西部省份则不存在临界值。(3)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影响总体正向,同时存在阶段性波动。"六五计划"(1981~1985年)和"十五计划"(2001~2005年)期间资本积累的激励效应达到两个峰值,近年有所下降。文章再次证明过大的收入差距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消极影响,政府需要注重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与教育资源的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知远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农村人力资本成为乡村振兴的严重短板。为了促进三农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激励农村人力资本培育、人才引进与开发。然而,诚如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不是一朝一夕,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从激励政策视角探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体系,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些许贡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丹  
服务贸易结构是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理论上对资本积累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机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资本积累对美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提出我国未来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永忠  
本文以资本外溢AK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金融发展、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作了一个文献综述。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储蓄转化为资本比率、改善投资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并形成金融发达、经济高增长和金融欠发达、经济低增长的双重均衡。经验分析显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金融发展与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郝芮琳   黄宝竹  
金融化反映了信用货币体系下金融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相背离的趋势,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信贷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背离和实体利润越来越多地分配至金融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信用、就业理论的分析表明,在就业总量上,金融化会抑制现实资本积累,导致可变资本规模收缩并且单位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就业整体下滑。在就业结构上,金融化带来的金融资本积累使金融业就业经历了从扩张到饱和与高技能化的过程,实体行业则由于现实资本积累的停滞而劳动力需求大幅缩减,同时,其行业工资由于劳动者的激烈竞争而下降,大量高技能人才流向金融业;在实体行业中,新兴行业在金融资本的估值逻辑下受影响较小,传统行业就业则下滑较为严重;金融化对私营企业就业的抑制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基于2008—2021年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当前的稳就业政策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共同积累,着力稳定传统行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以弱化前期的负向影响,防范高技能劳动力“脱实向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大丰  
人力资本与外资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于外资的吸引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则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其实,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是显著的。外资对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军  
完整的资本积累过程至少包括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在储蓄和投资主体不一致的情况下,还需要在储蓄与投资之间插进一个将储蓄导向投资的中介环节。无论哪种形式,都只有在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积累过程之后,才能形成以现实的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资本。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因素,需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旭  谭晶  
西方经济学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因强调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无法科学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产业转移的实质和产业转移的价值分配效应。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双重作用的框架下,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演化过程中,资本主义企业如何在获取价值增殖和维持企业生存的机制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动因,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为实现增殖而进行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这种基于总体性分析的产业转移思想,对新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30、31和32章中深刻地分析了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问题,其理论包括生息资本在有价证券形态上的积累,商业信用的积累,生息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借贷货币资本形式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资本、货币、借贷资本之间的转化等。本文着力梳理、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研究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及为何未进入等现实问题提供较可靠的研究起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树杰  
现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传统以物为本发展方式的典型代表,大规模畸形的土地收益分配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主要有五大利益主体,导致财产性收入大大挤占了劳动收入和人力资本收入,引发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创业创新导向的新经济模式。土地收益分配要从物本方式向人本方式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