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8)
2023(15252)
2022(13026)
2021(11895)
2020(9878)
2019(22692)
2018(22475)
2017(42993)
2016(23546)
2015(26618)
2014(26540)
2013(25882)
2012(23918)
2011(21547)
2010(21618)
2009(20219)
2008(19984)
2007(18004)
2006(15712)
2005(14114)
作者
(66955)
(55978)
(55829)
(53511)
(35712)
(27099)
(25590)
(21713)
(21218)
(20081)
(18982)
(18915)
(18000)
(17414)
(17338)
(17337)
(17283)
(16518)
(16311)
(16213)
(13875)
(13806)
(13505)
(12844)
(12801)
(12623)
(12572)
(12405)
(11281)
(11161)
学科
(91119)
经济(90991)
管理(69655)
(63789)
(51837)
企业(51837)
方法(37559)
数学(32379)
数学方法(32027)
(27670)
(26814)
中国(26708)
(22135)
业经(21477)
地方(20837)
(19236)
农业(18153)
(17039)
贸易(17032)
(16471)
(16357)
财务(16314)
财务管理(16261)
理论(15499)
环境(15252)
企业财务(15251)
(15098)
银行(15061)
(14755)
(14279)
机构
学院(332492)
大学(329402)
(131226)
经济(128031)
管理(122915)
研究(109593)
理学(104982)
理学院(103681)
管理学(101778)
管理学院(101136)
中国(83593)
(69401)
科学(67970)
(64258)
(56112)
(55265)
(52865)
中心(51788)
财经(50142)
研究所(49651)
业大(48990)
(45222)
(45140)
师范(44677)
农业(44126)
北京(42883)
(41873)
经济学(40922)
(39709)
经济学院(37017)
基金
项目(218817)
科学(171250)
研究(162416)
基金(156324)
(135576)
国家(134387)
科学基金(115011)
社会(102326)
社会科(96688)
社会科学(96661)
(87492)
基金项目(83215)
教育(75471)
自然(73044)
(72689)
自然科(71287)
自然科学(71266)
自然科学基金(69952)
编号(68054)
资助(62302)
成果(55370)
重点(49467)
(47814)
(47776)
课题(47220)
(45796)
(43461)
创新(42786)
国家社会(41991)
科研(41517)
期刊
(150381)
经济(150381)
研究(97942)
中国(68090)
(53022)
(51361)
学报(50883)
科学(46340)
管理(43528)
教育(38819)
大学(38590)
学学(36142)
农业(34378)
(29908)
金融(29908)
技术(29450)
业经(25909)
财经(24621)
经济研究(23319)
问题(21228)
(21199)
(18189)
(17187)
图书(16680)
技术经济(15563)
(15304)
现代(15240)
财会(15211)
理论(15159)
资源(14931)
共检索到498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志刚   薛瑞爽   张凯莉   郭炎   李敏睿  
文章引入“共同生产”这一新的分析视角,以武汉市“幸福社区”共同缔造先行先试的“南湖街道”为例,探析当前我国城市的社区微更新机制,以此为城市更新及存量空间品质提升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微更新各参与主体的互动关系随更新阶段演进而变化,其中政府由最初的引导者转变为更新过程中的合作者;社区微更新包括输入、过程、结果转换等环节,各环节主要受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行动策略影响;微更新所创造的空间价值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础,政府应以空间为抓手引导公众参与,持续将行动的输出转化为良好的更新效益。建议更加重视社区微更新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全过程管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居民参与路径,构建具有阶段性、精细化的参与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雪辉  李小红  
韧性治理理论为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基于S市D街道社区花园营造案例,构建了“主体—结构—过程—方式”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现实困境及其实现路径。发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多元主体力量涣散、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过程刚性规制和数字治理悬浮化等问题。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韧性治理,需要构建韧性治理共同体、健全网格化韧性治理结构、优化适应性韧性治理过程和强化数字赋能韧性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婕  邹游  
围绕空间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论题——空间的资本化属性、空间的同质化导向及空间的政治性,以武汉市三处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利用城市开放数据进行问题识别,从核心论题视角对空间生产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在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空间资本化导致的非均衡博弈、空间同质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空间政治性导致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在城市空间再开发过程中,应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重视空间的文化属性,多系统、多层次综合论证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以削减空间生产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瞿嘉琳  黄丽敏  姜薇薇  
社区微更新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注度与日俱增。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对国内现有的社区微更新机制进行梳理分类,并具体探讨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基于相关研究,初步整合构建了政府管控、居间媒介、市民参与的多元共治平台框架,并从法规力量、社会力量、社区力量、人才力量和实体平台搭建五个方面提出保障平台长效发展的运作机制。最后,借助微信小程序应用,拟建微社区共治平台,并在其指引下提出各多元主体参与路径,以期为未来的社区微更新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汤昪  陈艳红  于婧  聂艳  陈豪杰  由加  
城市零售商业的空间分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分析城市零售商业的集聚特征,有利于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及合理配置城市商业资源。基于POI数据,以武汉市街道为研究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Ripley’s K函数来识别武汉市零售商业中心热点和分析各业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武汉市零售商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集聚趋势和扩张态势并存,在中心城区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多个次级集聚中心。(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为0.385,说明武汉市零售商业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高-高集聚区的街道集聚特征明显,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极化现象明显。(3)零售商业分布的"中心-外围"结构明显,零售商业集中区主要分布在以江汉路商圈为核心的10 km圈层范围内,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4)不同距离下各业态空间集聚存在差异,商场、超市进行区位选择的范围较小,便利店、家居建材市场、专卖店的距离范围较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煦武   奚雪松   韩兆辉   陈占涛  
城市体检是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面向我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老旧社区,通过社区体检评估准确地找到问题并反映其“病因”,是老旧社区更新与治理行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剖析了针对城市老旧社区构建体检评估方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同一指标、双向测评、综合评估”城市老旧社区体检评估方法体系。在北京“回天地区”典型老旧社区体检评估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通过该方法体系可以科学地“评机能”、“诊病情”和“析病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发现和阐释城市老旧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从“量质并重、优劣互释、保底争高”三方面指导社区更新规划与治理策略的提出和实施计划的编制。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存量优化时代城市老旧社区的“体检一规划一治理一运维”体系以及体制机制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钱荷娣  冯国红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走向融合既是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的热点议题。基于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的机制探索,对"阻梗"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提出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应建立融合共生的组织领导机制、多元互动的运行机制、全员参与机制、可持续动力机制、透明易行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期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机制构建提供路向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娟  罗静  余斌  吴郁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领域;制度目标的更迭使旧城更新渐成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争夺舞台;旧城更新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少华  韩玲  
采用心理评价法和认知地图法这两种主观评价法,对重庆市的3条生活性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而得出街道美景的物质环境特征。研究表明:街道空间序列的统一与变化、视线控制的集中与开放、绿化水体的适度丰富与多样、街道色彩的统一与搭配、街道立面的通透与拓展、街道文化的表现与传承、街道设施的设计与布局是街道美景的重要特征,可以提升街道的吸引力;机动交通的过量与过快、道路表面的脏乱和人群的拥挤对街道美景的营造具有消极的影响,会降低街道的吸引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光财  
流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本文在分析研究流通创新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流通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业体系,是案例城区产业空间重构的战略选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贺慧   张庆昊   郭亮   张彤   荣升  
短距离通勤在交通活动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其通勤方式选择存在一定弹性。街道作为承载短距离通勤活动的空间,其建成环境可能对通勤方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测度街道建成环境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识别出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梯度及作用曲线,并基于此评估在武汉市主城区内每条街道上,不同短距离通勤方式的选择倾向。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特征、断面及景色特征等均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同街道建成环境对各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不一致;在公园绿地附近、住区或商业中心等不同城市区域的街道上,短距离通勤方式的选择倾向存在差异。结论可为绿色出行导向下的街道更新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洋洋  于婧  张升元  陈芳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向远  石飞  徐建刚  周月平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