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3)
2023(7461)
2022(6211)
2021(5751)
2020(4899)
2019(11050)
2018(11489)
2017(21227)
2016(11858)
2015(12974)
2014(12883)
2013(12398)
2012(11378)
2011(10299)
2010(10524)
2009(9987)
2008(10130)
2007(8747)
2006(8035)
2005(7539)
作者
(32406)
(27475)
(27125)
(26239)
(17385)
(13081)
(12337)
(10572)
(10388)
(9646)
(9505)
(9340)
(9159)
(8879)
(8814)
(8452)
(7961)
(7936)
(7932)
(7854)
(7108)
(6797)
(6514)
(6357)
(6201)
(6137)
(6045)
(5991)
(5510)
(5324)
学科
(39929)
经济(39842)
管理(37240)
(31121)
(27343)
企业(27343)
(16736)
(16366)
方法(13805)
中国(12178)
(11786)
(11620)
数学(11421)
数学方法(11250)
业经(10611)
(10250)
体制(10061)
(8991)
银行(8979)
(8817)
(8700)
财务(8678)
财务管理(8652)
(8634)
税收(8298)
企业财务(8248)
(8219)
(8182)
金融(8180)
(7306)
机构
大学(159397)
学院(157530)
(64030)
经济(62557)
管理(59011)
研究(58460)
理学(49433)
理学院(48809)
管理学(48066)
管理学院(47729)
中国(46035)
(36699)
(34465)
科学(34255)
(29730)
财经(26598)
中心(26564)
研究所(26364)
(26331)
(26317)
(24050)
业大(22096)
(22083)
北京(21955)
(21282)
师范(21076)
农业(20082)
(19798)
(19648)
财经大学(19643)
基金
项目(103369)
科学(81805)
研究(76590)
基金(75817)
(67055)
国家(66519)
科学基金(56340)
社会(49128)
社会科(46431)
社会科学(46421)
基金项目(39975)
(38933)
自然(35819)
教育(35078)
自然科(34903)
自然科学(34895)
自然科学基金(34286)
(33773)
编号(30910)
资助(29628)
成果(26738)
(25439)
重点(24106)
(23626)
课题(22012)
(21830)
(21278)
国家社会(20919)
(20507)
教育部(20259)
期刊
(77337)
经济(77337)
研究(52903)
中国(38937)
(31148)
学报(24172)
(23681)
科学(23640)
管理(23313)
教育(19779)
大学(18904)
(17712)
金融(17712)
学学(17695)
农业(14997)
财经(13891)
技术(12683)
经济研究(11893)
(11878)
业经(11444)
问题(9762)
(8104)
(7749)
图书(7643)
(7643)
(7442)
会计(7370)
资源(7353)
理论(7269)
财会(7203)
共检索到256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傅晓  
本文从征地制度的现状出发,引出“公共利益”界定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界定了我国“公共利益”的范围。同时,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在分析现有的征地制度改革方案优缺点之后,设计出改革的第四种方案——征购返还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贾莉  
国内学者对于在土地征用中是否需要对公共利益进行确认存在分歧。实践中,我国因土地征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如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失地农民利益被侵害、土地资源浪费等,源于中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对于征地的前提——公共利益缺乏严格和清晰的界定。因此,有必要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确认公共利益,并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具体做法是:明确界定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设立认定"公共利益"的方法和程序;完善公益性用地的补偿制度;开放集体土地一级市场,提供非公益性用地的供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天元  李伟芳  钱忆露  
在我国,土地征用权的法律规定主要来自《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我国宪法,虽然赋予国家征用土地的权利,却没有为这种权利的行使划定明确的范围、界限、方式和程序;现行法律中关于土地征用权的规定互相矛盾,从而导致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同时还存在对农民的补偿和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完善征地制度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睿  
集体土地征收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公共利益,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确定其内涵。实体标准是从内容上判定某一利益是否为公共利益的标准,包括公共产品标准、交易成本标准、公共选择标准。程序标准指的是确认公共利益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包括全民公投确认公共利益、代议机构依立法程序确认公共利益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确定公共利益。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也应当在正视公共利益概念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强化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加强公共利益确认程序中的协商机制建设,完善补偿机制,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谢保鹏  
如何"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我国从立法层面始终坚持"公共利益"征地的原则,如《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均有相应界定,即"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而且,政府遵循"公共利益"原则行使土地征收权,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朝华  
本文在对我国征地制度改革过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征地制度对农民利益产生的影响,阐明了征地制度改革与失地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平  徐孝白  
本文分析了有关土地征用的三个关键问题 :公共用途、补偿和程序 ①。分析中讨论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的方法 ,并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现行征地制度受阻的重要原因在于对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侵害和正当民主权利的漠视,在新一轮制度改革中,应特别注意对农民收益权、生存权等的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在法的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了明确界定。本文认为,新《土地管理法》对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采取的是稳妥审慎的做法,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新法实施后在征地制度方面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探索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征地补偿与农地土地价格的关系,试图回答征地补偿标准高低的问题。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探索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提出改革建议。研究结论:(1)《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定低于农地的土地价格,特别是在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的区域和当采用高限的土地补偿倍数和安置补助倍数时;(2)在"一对一"式的征地框架下,单纯提高补偿金难以平息征地中可能产生的种种争议和冲突;(3)"零星式"征地不利于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保障;(4)由于土地价值及其增值是由社会和国家(政府)带来的,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土地价值的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汝娟  祝天智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超  
现行的征地制度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征地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过快增加,征用土地引发大量纠纷和冲突,征地成本低廉和对集体土地用途与交易的限制造成建设用地管理使用粗放等。因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着力点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俞宁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征地补偿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使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我国目前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吃子孙饭",透支未来;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都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征地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