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6)
2023(7237)
2022(6460)
2021(6030)
2020(5387)
2019(12963)
2018(12810)
2017(25153)
2016(14064)
2015(16135)
2014(16455)
2013(16565)
2012(15873)
2011(14209)
2010(14640)
2009(13824)
2008(14046)
2007(13037)
2006(11478)
2005(10735)
作者
(41301)
(34584)
(34502)
(33333)
(21972)
(16693)
(16114)
(13508)
(13081)
(12628)
(11749)
(11598)
(11052)
(11047)
(10964)
(10917)
(10801)
(10266)
(10190)
(9949)
(8658)
(8538)
(8497)
(7957)
(7903)
(7820)
(7768)
(7738)
(7036)
(7026)
学科
(59723)
经济(59659)
管理(35645)
(34373)
方法(28704)
(26602)
企业(26602)
数学(25867)
数学方法(25648)
(16955)
(16567)
贸易(16560)
(16548)
(16130)
(15965)
(15855)
银行(15834)
中国(15601)
(14829)
地方(14377)
(12276)
(11862)
(11042)
金融(11040)
业经(10921)
农业(10899)
(10681)
制度(10675)
业务(8745)
(8512)
机构
大学(201306)
学院(198147)
(84366)
经济(82459)
管理(74872)
研究(67515)
理学(62703)
理学院(61948)
管理学(60915)
管理学院(60529)
中国(57828)
(45907)
(40992)
科学(40497)
(37195)
(34616)
中心(33922)
(33256)
财经(31632)
研究所(31063)
业大(29899)
北京(29685)
农业(29396)
(28554)
经济学(26888)
(26380)
(25965)
师范(25726)
经济学院(24592)
(23636)
基金
项目(124400)
科学(96511)
研究(90630)
基金(89534)
(77005)
国家(76354)
科学基金(64865)
社会(56762)
社会科(53831)
社会科学(53811)
(47619)
基金项目(47504)
教育(42060)
自然(41591)
(41021)
自然科(40601)
自然科学(40587)
自然科学基金(39862)
资助(38040)
编号(37220)
成果(31068)
(28367)
重点(27845)
(26973)
课题(25900)
(25138)
科研(24271)
教育部(24224)
大学(23811)
创新(23672)
期刊
(94331)
经济(94331)
研究(63728)
中国(42333)
(33324)
(32926)
(31536)
金融(31536)
学报(31191)
科学(27537)
管理(25044)
大学(23373)
学学(21566)
教育(20716)
农业(20471)
技术(17239)
财经(16012)
经济研究(14660)
业经(14650)
问题(13796)
(13638)
(12880)
理论(11492)
(11343)
图书(11175)
国际(10750)
实践(10533)
(10533)
技术经济(10532)
统计(9958)
共检索到31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峥嵘  石飞  
机动性与可达性是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通常,我们将人们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权力及便利性称为机动性,此前,我们常关注通勤机动性(如BRT)、商务机动性(如购物班车)和弱势群体机动性(如残疾人出行),但往往忽视了机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公务机动性。"公务自行车"因涉及绿色出行,同时又涵盖公车改革和降低"三公经费"等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论文为探究该公务出行新方式的可行性,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的公务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公务人员和普通市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公务出行行为进行了随车调查和出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从出行效率、出行成本和碳排放3个方面对比了公务汽车和公务自行车两种出行方式。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肯定了公务自行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公务自行车这种合理可行的公务出行方式,并尽可能将其优点放大,进而从公共政策调整、规划设计优化和社会观念引导3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峥嵘  石飞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徐梅  
档案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由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档案的产生和形成的领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领域。一切文化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物质形态的凝聚,因此档案也是一种文化,叫做档案文化。档案是有价值的,档案文化有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所说:‘档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相当于"根"或"核"的那一部分’。那么如何看待并利用档案文化价值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戚晓明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总结传统社区图书馆的问题入手提出社区图书馆运营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并以南京市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图书馆为例,从设施、资金、服务、空间等方面详细描述了睿城社区图书馆运营与服务创新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睿城社区图书馆运营与服务创新带来的启示:以需求为中心,细分服务对象;转变理念,开展多样化服务和活动;盘活社区内外资源,进行多方协作运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健元  杨琪  朱姝  
运用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决策优选方法,评估了南京市鼓楼区城市低保工作的绩效,揭示了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如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覆盖不够全面、低保金发放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围绕能力建设、投入力度、救助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恩和  魏霄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济益  刘爱莲  
社区民间组织作为政府在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它诞生于社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驱动器的功能,以南京鼓楼区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为例,针对社区民间组织推动和开展社区文化、服务、维权和体育、娱乐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恩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规律相关。(3)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感知、气象特征和建成环境。公共自行车出行对交通系统、城市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4)中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实践需要从经营运作、规划管理、系统服务、宣传推广4个方面进行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秋怡  甄峰  罗桑扎西  阎欣  郭素萍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江浦组团为案例地,结合刷卡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小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建立引力模型探究起讫站点周边空间因素对出行的共同影响。文章发现:新城的公共自行车出行以通勤为主要目的,高频出行多分布在较高用地混合度地区和关键空间节点周边,站点周边的地铁站、社区、就业地、餐饮服务设施的布局密度促进出行,而用地混合度、路网密度和除餐饮外的商业设施布局密度则抑制出行。结合新城紧凑的用地特征和通勤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站点应布置在社区、地铁站等关键空间节点周边,同时避开用地混合度过高、支路稠密、交通流量较大或沿街商业设施密集的路段,为新城等共享单车市场难以覆盖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谢引引  尹上岗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商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秦艺帆  石飞  徐晓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交通出行的时空影响是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性和居民出行时间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对提升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应急管理和拥堵预防措施的决策科学性以及促进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德地图实时出行数据,以南京市为例,在交通可达性视角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定量分析2018年1月25日暴雪天气对南京市道路行程车速的影响以及典型居住小区(6个)交通出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雪天气的早高峰时段,不同居住小区到主城区的可达性变化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上可达性变化值90%集中在-10~10min,65%集中在-5~5min,变化幅度70%集中在-20%~20%。暴雪天气下南京市早高峰交通出行基本正常,主要原因有连夜扫雪除冰工作的保障与小汽车出行量的减少,未来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响应极端天气的重点管理区域除新街口地区外,还应拓展包含河西商务区和跨江隧道出口地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鹏  江书平  曹秀芬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