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6)
2023(7444)
2022(6621)
2021(6175)
2020(5286)
2019(12196)
2018(12193)
2017(23183)
2016(12997)
2015(14900)
2014(15537)
2013(15271)
2012(14471)
2011(13021)
2010(13293)
2009(12309)
2008(12559)
2007(11788)
2006(9871)
2005(8876)
作者
(38365)
(32304)
(31936)
(30822)
(20385)
(15646)
(14978)
(12544)
(11999)
(11770)
(10863)
(10857)
(10395)
(10319)
(10115)
(9954)
(9946)
(9484)
(9450)
(9248)
(8091)
(7970)
(7875)
(7498)
(7314)
(7279)
(7254)
(7169)
(6642)
(6516)
学科
(52285)
经济(52237)
管理(33959)
(32559)
(26605)
企业(26605)
方法(25628)
数学(21498)
数学方法(21273)
(15678)
中国(13965)
(13679)
(11669)
业经(11581)
地方(11221)
(10908)
贸易(10904)
理论(10627)
(10563)
农业(10203)
(10130)
(9508)
(8706)
财务(8684)
财务管理(8647)
企业财务(8089)
(7967)
银行(7943)
教育(7897)
(7468)
机构
学院(189783)
大学(187558)
(72355)
经济(70513)
管理(68299)
研究(61635)
理学(57842)
理学院(57109)
管理学(55967)
管理学院(55598)
中国(46893)
(40273)
科学(39142)
(34332)
(33420)
(32333)
(31027)
中心(29253)
研究所(29086)
业大(28622)
财经(27000)
(26956)
师范(26699)
农业(26355)
北京(25522)
(24891)
(24195)
技术(22094)
经济学(22017)
(21929)
基金
项目(118458)
科学(90560)
研究(89095)
基金(81433)
(70260)
国家(69564)
科学基金(58151)
社会(52914)
社会科(49870)
社会科学(49851)
(48345)
基金项目(43305)
教育(42581)
(40249)
编号(39504)
自然(36828)
自然科(35872)
自然科学(35859)
自然科学基金(35204)
资助(33619)
成果(32872)
课题(27409)
重点(26993)
(26096)
(25852)
(24227)
项目编号(23394)
(22971)
(22765)
大学(22701)
期刊
(85028)
经济(85028)
研究(54708)
中国(38537)
(30611)
学报(30330)
(28789)
教育(26344)
科学(26297)
管理(22818)
大学(22454)
学学(20815)
农业(20264)
技术(17956)
(16062)
金融(16062)
业经(15176)
财经(13289)
经济研究(12886)
图书(11559)
问题(11454)
(11435)
(11128)
(10176)
商业(9771)
技术经济(9560)
(9298)
理论(9146)
财会(8871)
统计(8660)
共检索到28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国荣  王艳丽  
“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晋,成熟于两宋,至明清广播于全国,其将文学、绘画、美学及价值观念等融合一起,成为延续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八景”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国荣  王艳丽  
“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晋,成熟于两宋,至明清广播于全国,其将文学、绘画、美学及价值观念等融合一起,成为延续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八景”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唤麟  
"八景"曾是重要的地域文化景观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非功利性、山水人文化与人文景观化、审美意境典型性及景观的多元融合等文化特征,并因相沿袭久而起到文化承传的作用。八景又是一种景观(景点)塑造与资源利用文化模式,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宣传与指南等功能。在当今的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八景文化不仅具有资源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高亮月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黄龙英   黄静馨   许广通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闽江流域历史层积过程,从古代格局溯源与现今格局识别两方面,解析各时期流域的演化脉络、空间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古今层积中提炼闽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格局要素,最终确立价值关联下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江一脉两山、多点三轴三区”空间格局,实现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全方位展现,为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公维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持家庭养老保障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后,孝文化的弱化削弱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因而,构建新型农村孝文化及其传承机制,是维持家庭养老保障,应对农村老龄化,建立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向玉  
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制度上具有独立性,同时澳门还是一个多元文化和拥有小微特征的地域。澳门高等教育依据跨文化地区的公民身份,可以分为国民教育和国际教育。国民教育的内涵体现在: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起点,认识中国的历史与国情为基本任务,加强两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为纽带,激发澳门青年对中国国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使命。而国际教育则一方面需要培养和吸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输出,成为促进产业适度多元发展中的一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慎金花  杨锋  张更平  
文摘本文分析了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承的属性、新技术时代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在数字阅读趋势下发挥其文化传承功能的应对措施,并以三所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实践为例进行论证。本文认为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承的未来不仅仅是大学文化活动的结点,还需要积极探索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一、公共治理与大学治理治理问题首先由世界银行针对国际援助中的有效性问题而提出,然后,它被广泛地用于讨论公共部门的效率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公共领域组成部分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也把治理作为解决自身效率问题的一个内容加以看待。因此,不难理解,公共治理与高等教育治理问题的起初讨论多与市场化和私有化等话题联系在一起,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新近反映。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访学时的合作导师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教授是一位研究私立高等教育的专家,他应邀于2001年来北大参加我们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欣鹏  刘梦  侯伟  李锦生  
城市八景是我国古代城市区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区域视角,以汾河流域为例,对共计31处景组,274处景点的类型构成、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归纳,对其分布特征和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汾河流域城市八景营建人居内涵的解读,认为城市八景的构建,包括宏观尺度的山水格局,中观尺度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景观,以及多元要素融合,并与宏、中观存在跨尺度空间关联的微观尺度,三个层次。提出城市八景是中国古代构架山水格局,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区域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规划内容。同时也体现了文人群体主导下,中国古代城乡空间规划的人文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博豪  孟秋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认真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思考如何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以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培育优秀文化传承主体、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随着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红色文化在各个地区崛起,成为目前文化建设的热点,红色文化也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以湖湘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形态,并从四个层次探讨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卓嘎  廖伯琴  
古代藏族天文历算传承经历了朴素的经验传承时期及神化的苯教巫师传承时期。在经验传承时期,没有特定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传承主要以自在教育形式存在;随着苯教文化的出现,传承逐渐开始以享有知识的少数人——苯教巫师等来替代,并相应出现不同的传承模式,形成初始的传承体系。这种传承体系不仅对藏民族的生存意义重大,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卢德生  
根据生活世界现象学的观点,人同时生活在特殊境域与普遍境域中。对于学生而言,民族文化作为学生普遍境域的构成部分而存在,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质是让民族文化由普遍境域转化到特殊境域。为破除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囿,学校教育应该在学生的意向兴趣与民族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回到文化本身",并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