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3)
- 2023(7793)
- 2022(6637)
- 2021(5855)
- 2020(4562)
- 2019(10239)
- 2018(10105)
- 2017(18874)
- 2016(9864)
- 2015(11030)
- 2014(11242)
- 2013(11292)
- 2012(11158)
- 2011(10636)
- 2010(11030)
- 2009(10330)
- 2008(9998)
- 2007(8961)
- 2006(8549)
- 2005(8222)
- 学科
- 济(70692)
- 经济(70642)
- 管理(25482)
- 业(23920)
- 地方(23468)
- 中国(19865)
- 方法(17149)
- 企(16997)
- 企业(16997)
- 地方经济(15214)
- 数学(14802)
- 数学方法(14727)
- 农(14674)
- 业经(14095)
- 学(11511)
- 发(10972)
- 融(10676)
- 金融(10676)
- 农业(10580)
- 银(9886)
- 银行(9877)
- 行(9748)
- 制(9395)
- 环境(9284)
- 贸(8843)
- 贸易(8832)
- 易(8359)
- 财(8178)
- 发展(8046)
- 展(8023)
- 机构
- 学院(153904)
- 大学(151716)
- 济(76691)
- 经济(75252)
- 研究(62945)
- 管理(53290)
- 中国(48318)
- 理学(43870)
- 理学院(43282)
- 管理学(42651)
- 管理学院(42336)
- 科学(35066)
- 京(33399)
- 财(32762)
- 所(32607)
- 研究所(28940)
- 中心(26938)
- 江(24950)
- 财经(24874)
- 经济学(24676)
- 农(23474)
- 北京(22412)
- 经(22347)
- 院(22208)
- 范(22203)
- 师范(22019)
- 经济学院(21717)
- 州(20073)
- 科学院(19414)
- 省(18784)
- 基金
- 项目(90080)
- 科学(70986)
- 研究(68928)
- 基金(63670)
- 家(54515)
- 国家(54002)
- 社会(45887)
- 科学基金(45625)
- 社会科(43559)
- 社会科学(43552)
- 省(35766)
- 基金项目(32489)
- 教育(30224)
- 划(29343)
- 编号(27187)
- 发(27016)
- 资助(26338)
- 自然(25938)
- 自然科(25272)
- 自然科学(25268)
- 自然科学基金(24809)
- 成果(22932)
- 发展(22618)
- 展(22245)
- 重点(20695)
- 课题(20479)
- 部(19497)
- 国家社会(19135)
- 创(18268)
- 性(17147)
共检索到265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亚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起伏波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常常会出现异峰突起,急剧转变的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转变阶段。它的成就,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认真总结"八五"时期的经验,对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聪敏
我国有658个少数民族县(市、旗),现有总人口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6%,耕地面积15080万公顷,草原面积30027万公顷,森林面积5648万公顷。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社会生产力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其中有258个县(旗)属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随着我国民族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八五”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生产条件改善和生产结构调整同步,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仍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京平 张英香 严于龙
"八五"计划时期(1991~199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外贸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些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还有一些改革正在积极试点之中。在对外开放方面打破了国外反华势力曾企图对我形成的孤立和封锁局面,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以1988年8月到1991年8月三年治理整顿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端绅
“八五”时期交通发展的回顾与“九五”展望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李端绅一、回顾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计划时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林
“八五”期间,特别是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对上 海提出“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重要指示为标 志,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向战略性调整,城 市建设大规模推进,体制改革由前十年侧重于突破 传统计划体制束缚和放权让利,转向以加快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以浦东开发 为标志的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五”回顾和“九五”思路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综合分析处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八五”期间农村改革继续坚持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文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新中国经济学理论的60年与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60年的实践是相互共生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由此中国经济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亚平
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1988年9月至1991年9月,这三年通常被称为“治理整顿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建国以来罕见、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变化:国民经济由过热状态急剧跌向停滞缓慢的低负增长;商品零售市场销售疲软;物价指数由双位数的急剧上扬迅速转为微不足道的低水平;对外贸易则由巨额逆差奇异地转为巨额顺差。这一系列重大变化,促使我们系统回顾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客观评价治理整顿方针及各项措施的总体效应,总结对我国经济走向再度繁荣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自力 冯新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6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解读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如:发展阶段理论、发展结构理论、发展目标理论、发展方式理论、发展动力理论等,可以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许多启示:第一,经济发展要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现阶段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坚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式;第四,培育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坚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经济决策机制。
关键词:
回顾 总结 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从快速增长的“八五”走向更富挑战的“世纪之交”──“八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1995年,我国顺利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并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白炜
金融功能观的提出对金融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金融功能如何界定存在较多争议。金融功能就是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根据抽象程度的区别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金融功能处于整个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关键节点,连接着整个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功能 金融结构 金融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2002年的东亚10国(地区)经济增长率平均达3.8%,呈现出全面复苏的发展态势,经济复苏原因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2003年初以来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流行使东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预计在东亚各国和地区政府的努力下,东亚经济将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有较好的表现。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发展 回顾 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俊杰 商辉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桁林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下挫 ,对新经济的炒作也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 ,新经济有没有留下什么新的内容 ?通过回顾新经济发展的历史 ,对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予以了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管理 信息技术 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