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
2023(1075)
2022(919)
2021(879)
2020(708)
2019(1531)
2018(1502)
2017(2632)
2016(1494)
2015(1637)
2014(1663)
2013(1557)
2012(1491)
2011(1337)
2010(1311)
2009(1151)
2008(1129)
2007(950)
2006(897)
2005(888)
作者
(4144)
(3550)
(3471)
(3387)
(2276)
(1721)
(1612)
(1370)
(1260)
(1252)
(1244)
(1228)
(1208)
(1197)
(1120)
(1117)
(1099)
(1024)
(1019)
(929)
(858)
(845)
(844)
(833)
(815)
(808)
(734)
(726)
(711)
(700)
学科
(6438)
经济(6428)
管理(3667)
(3113)
地方(2878)
(2329)
企业(2329)
中国(2016)
方法(2014)
(1870)
数学(1795)
数学方法(1753)
地方经济(1639)
(1471)
业经(1469)
(1409)
(1338)
农业(1262)
(1039)
(992)
贸易(990)
环境(974)
(943)
及其(941)
(912)
金融(912)
(909)
(903)
银行(900)
(879)
机构
大学(19045)
学院(18920)
研究(7949)
(7509)
经济(7334)
管理(6558)
中国(5953)
理学(5414)
理学院(5318)
管理学(5213)
管理学院(5169)
科学(5059)
(4339)
(4044)
研究所(3716)
(3624)
中心(3523)
(3490)
(3466)
(3042)
(3018)
师范(3010)
(2779)
业大(2703)
(2692)
农业(2663)
师范大学(2565)
北京(2547)
财经(2451)
研究院(2315)
基金
项目(13079)
科学(10258)
研究(9565)
基金(9326)
(8372)
国家(8299)
科学基金(6914)
社会(6114)
社会科(5786)
社会科学(5785)
(5127)
基金项目(4874)
(4464)
教育(4348)
自然(4341)
自然科(4234)
自然科学(4232)
自然科学基金(4145)
编号(3757)
资助(3509)
重点(3258)
成果(3089)
(3056)
课题(2921)
(2821)
(2792)
创新(2641)
国家社会(2564)
(2453)
科研(2449)
期刊
(9641)
经济(9641)
研究(6145)
中国(5602)
学报(3287)
(3158)
管理(3048)
科学(2955)
教育(2878)
(2847)
大学(2416)
学学(2258)
(2049)
金融(2049)
农业(2030)
技术(1892)
业经(1481)
经济研究(1428)
资源(1406)
(1285)
问题(1281)
财经(1219)
(1108)
(981)
(947)
经济管理(938)
图书(918)
(917)
现代(908)
(907)
共检索到3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习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的到来。"治理"意为"决策的过程和执行决定(或不执行决定)的过程"。良法善治是治理的必由之路。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然而,善治在我国正面临着本土化和实在化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期刊] 改革  [作者] 莫于川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复杂成因,现行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尚不能适应法制建设进入精细化、规范化、民主化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助于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转型期的重大现实课题。一、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内涵:全面推进、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茂林  
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在宪法中确立,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自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在国家治理中无疑占据重要地位。从依宪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提出,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手段,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与依宪治国密切相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本身就是依宪治国的产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宪法的规范和保障,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准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敬波  
法治是世界上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法治政府也是我国已经明确的建设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将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作为与小康社会共同实现的目标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措施之一。从法治研究的发展历程看,传统的法治研究以描述和定性研究为主,偏重于法治内涵的理论阐释与建构。马克斯·韦伯、富勒等关于法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本文在阐释国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包容开放、共建共享社会,提出国家治理的三个维度:国家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的关系。并提出,这三个维度是财政在新时期发展和改革的坐标系,财政活动、财政改革、财政法治都深深嵌入到国家治理的这三个维度之中。从经济的维度来看,财政与市场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效率";从社会维度来观察,财政与社会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公平";从中央与地方维度来观察,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适度";从治理来分析,需从立体的角度整体来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海辉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也是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制度权威、制度运行、监督制度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意味着国家审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显著的提升和变化。通过对财政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协调和制约其他监督制度促进国家法治监督体系行使监督职能,以具体的审计项目为切入点提出审计建议,完善现行的法律规范制度和法治实施体系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建设,进而在宏观层面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因此,国家审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春明  史建玲  
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是多类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的复杂系统,需对其成分构成和运行性能进行专业解析,本文对科研项目实施难点进行三维度解构,针对改变"量级"性能、"不确定性"性能以及"时效性"性能提出了三种改进方式,并举例说明科研院所、大型科技集团、民营科技企业的典型实践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小平  田兆富  
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深入分析社会、专业以及专业教育三个维度的转型发展为基础,从现代化、融合化和本土化三个层面分析了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遵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玉  石中英  张应强  阎凤桥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聚集合力扎实助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要论述,就如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重要指示,就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如何在中国建设世界顶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了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武刚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使作为遗产地的沿线各省又多了一项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保护、管理与开发三个维度的考量下,要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作用,完善保护体制,鼓励民间参与,注重开发的可持续性,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亚勤  
实现绿色复苏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绿色"意识,让"绿色"理念渗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又要将"理念"化为具体的"绿色"行动和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