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1)
2023(6631)
2022(5694)
2021(5360)
2020(4581)
2019(10043)
2018(10257)
2017(19962)
2016(10670)
2015(11890)
2014(11187)
2013(10918)
2012(9919)
2011(9002)
2010(9072)
2009(8782)
2008(8350)
2007(7392)
2006(6676)
2005(6083)
作者
(29107)
(24134)
(23521)
(22828)
(15001)
(11442)
(10905)
(9118)
(9047)
(8511)
(8002)
(7921)
(7522)
(7443)
(7313)
(7139)
(7106)
(7078)
(7037)
(6750)
(6021)
(5898)
(5592)
(5514)
(5397)
(5383)
(5347)
(5142)
(4667)
(4652)
学科
(39058)
经济(39013)
管理(26418)
(23913)
(17359)
企业(17359)
方法(16512)
中国(16320)
数学(14865)
数学方法(14702)
(12618)
(10170)
(9912)
(9700)
贸易(9692)
(9462)
(8251)
业经(8249)
银行(8243)
农业(8009)
(7969)
(7687)
地方(7325)
环境(6866)
(6781)
金融(6780)
(6006)
(5952)
(5749)
(5564)
机构
学院(146921)
大学(145885)
(60651)
经济(59348)
管理(52443)
研究(50405)
理学(44660)
理学院(44112)
管理学(43219)
管理学院(42946)
中国(39570)
(31197)
(30438)
科学(29835)
(25537)
财经(23815)
研究所(22841)
中心(22491)
(21505)
(21219)
(20716)
(20700)
师范(20537)
北京(20011)
经济学(19209)
业大(19056)
(18215)
(17608)
财经大学(17553)
经济学院(17447)
基金
项目(92350)
科学(72602)
研究(69474)
基金(66659)
(57747)
国家(57319)
科学基金(48541)
社会(44060)
社会科(41733)
社会科学(41726)
(35664)
基金项目(35156)
教育(31988)
(30250)
自然(30154)
编号(29529)
自然科(29435)
自然科学(29427)
自然科学基金(28876)
资助(26929)
成果(24042)
重点(21011)
(20646)
(20322)
课题(20108)
(18979)
国家社会(18144)
项目编号(17869)
创新(17854)
科研(17812)
期刊
(70040)
经济(70040)
研究(47531)
中国(27033)
(21413)
学报(20182)
科学(19920)
管理(19458)
(19315)
教育(16129)
大学(15469)
(15137)
金融(15137)
学学(14452)
农业(13549)
业经(12983)
经济研究(12411)
技术(11498)
财经(11363)
问题(9952)
(9834)
(9397)
商业(8113)
国际(7969)
理论(7668)
现代(7024)
统计(7023)
实践(6923)
(6923)
图书(6880)
共检索到223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晓君  郑健松  李小建  朱纪广  刘严松  陈慕华  
全面二孩的实施,不但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并且将对我国未来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产生深刻影响。文章运用队列要素算法对全面二孩放开后我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基于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的角度研究了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全面二孩的放开能够有效延缓我国总人口的缩减趋势,全面二孩实施前后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密度都保持了东部最高、中部次、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特征;全面二孩的放开将提高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深化我国人口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根据省际人口变化强度,将我国划分为人口高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晓君  郑健松  李小建  
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下,运用队列要素人口预测算法,对人口参数尤其是总和生产率和生育模式进行假设,通过PADIS-INT系统实现人口预测,而后结合预测的劳动参与率,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现劳动力规模在2015年左右开始缩减,尤其在2025年以后快速下降。预计在2030—2035年间45~64岁中老年劳动力比重超过25~44岁中壮年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老化趋势日益明显。"全面二孩"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劳动力供给缩减的趋势,放缓劳动力结构老年化速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龙晓君  郑健松  李小建  
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下,运用队列要素人口预测算法,对人口参数尤其是总和生产率和生育模式进行假设,通过PADIS-INT系统实现人口预测,而后结合预测的劳动参与率,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现劳动力规模在2015年左右开始缩减,尤其在2025年以后快速下降。预计在2030—2035年间4564岁中老年劳动力比重超过2544岁中壮年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老化趋势日益明显。"全面二孩"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劳动力供给缩减的趋势,放缓劳动力结构老年化速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为适应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对生育政策进行了逐步调整,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但数据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新生儿出生率并没有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调查显示,教育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后常州市人口的变动情况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了二孩家庭对教育数量、质量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凤勤  汤慧质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考虑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协调配合,减轻育儿成本,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目标的实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裘指挥  王攀  张丽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园幼儿数增长较快,在2021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少;幼儿园园舍数量、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需求变化趋势与在园幼儿数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幼儿园园舍建设需求存在差别。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园舍建设需求变化幅度较大,即需求增长快回落也快;中西部地区园舍建设需求较为稳定,一直表现出较强的需求态势。为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建议:科学监测在园幼儿数,准确把握园舍建设需求;全面保障园舍资源供给,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坚持扩总量与优结构相结合,实行多元化供给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佳音  
学龄人口的变动对各阶段教育规划与资源配置有直接影响。笔者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分年龄数据,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对2016-2025年各省学前至高中阶段的学龄人口进行了预测,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会有较大影响,但并不可持续;各省份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与波动幅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高中阶段,在教育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永爱  宋健  陈卫  
文章利用2016年全国6省12市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家庭已婚已育一孩妇女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24.4%的人计划生育二孩并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5.1%的人计划生育二孩但没有时间安排。生育偏好受个体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跟公婆居住、有兄弟姐妹的女性更可能有二孩偏好,但这些因素并不对生育计划产生影响;现实两大限制因素——经济成本和照料压力影响生育二孩的计划,但并不对生育偏好产生影响;男孩偏好是一种现实促进因素,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女性更可能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生育计划和生育偏好之间的偏离也主要受到现实因素(年龄、家庭收入、照料可获得性、性别偏好)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采用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具有各地市人口总量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呈西高东低态势、市县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人口沿交通轴线集中分布、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等现状特征;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变化具有各地市人口增幅差异明显、人口分布具有不断集中趋势、人口重心逐渐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趋同趋势不断增强等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出人口的分布特征、人口集聚及其变化的热点,对于人口的合理布局方案等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基于集中指数、人口重心迁移和ESDA分析方法,对2003—2014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多数地区年均增长量出现负值;人口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势,且人口集中指数在不断增大;人口分布存在较强的正的空间关联性,但这种态势有所弱化。在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经判别检验后,确立SLM为最优模型,SLM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第二、三产业比重,基础教育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正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负效应。因此,要想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合理分布,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配套的第三产业,实现就业需求大增;加大对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在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提升市场化程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慧  
基于分县数据,在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和人口稳定度对近30年来河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口密度分布呈"西北山地丘陵区密度低—东南平原区密度高"的模式,且呈现出人口密度"高密度—高密度"相邻和"低密度—低密度"相邻的分布模式;随着地区发展差异的显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近30年来河北省各县域人口数量由普遍增加趋于人口增减频繁,人口集散进一步强化,集散程度明显提高,且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减少或人口疏散地区多围绕人口显著增加或人口强集聚地区呈环状分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多源数据基于ArcGIS、RS采用圈层分析及空间统计方法获取2000—2010年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格局的空间特征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核心—边缘"的递减特征及"圈层—分异"的结构特征;2人口分布格局的动态特征表现"峰值下降—中心偏移"的满溢特征、"内城渗漏—外延增长"的交互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分布格局同建设用地增长作空间叠置,并从增量耦合、空间对应、要素关联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人口要素同土地城镇化在不同空间层面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杭州市人口分布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史文秀  
本研究运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对"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20172026年的出生人口、适龄学前儿童以及在园学前儿童数量进行预测,分析其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状况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将从2019年开始对我国学前教育阶段产生影响,到2022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缓慢回落。受此影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也将日益凸显,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仍将是"扩资源"。为此,在"全面二孩"背景之下,我国应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园,努力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益乐  史文秀  
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四大区域学前教育学位需求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变化进行预测,并在考察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揭示"全面二孩"背景下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变化,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四大区域学前教育学位需求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变化进行预测,并在考察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存量的基础上,揭示"全面二孩"背景下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变化,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研究表明:在"全面二孩"背景下,各区域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均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曲线分布;但是,各区域之间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中部塌陷"倾向。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适龄学前儿童入园压力,多渠道扩充办园资源总量;着力补齐中部地区资源供给短板,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二孩"入园高峰过后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回落所带来的潜在影响,采取必要的应急性干预政策,以保证学前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婵  张瑞利  
“全面三孩”时代已经到来,促使育龄人群释放生育潜能成为重要的政策议题。文章利用2017年的CHFS和CIEFR-HS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索了育龄有孩家庭教育成本和生育行为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生育憧憬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教育成本对生育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农村、低收入、东部地区家庭的生育行为对教育成本更为敏感,高昂的教育开支因令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而击碎育龄家庭的多子女生活梦想,有限的教育资源会在降低父母对子女数量预期的同时增强其对少子生活方式的认同感,故教育经济负担对多子女生活憧憬的重塑力度越大,越容易出现自主选择或被动调整的消极生育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