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6)
- 2023(11785)
- 2022(9431)
- 2021(8864)
- 2020(7104)
- 2019(16014)
- 2018(16320)
- 2017(30908)
- 2016(17651)
- 2015(19836)
- 2014(19808)
- 2013(18359)
- 2012(16748)
- 2011(15301)
- 2010(15758)
- 2009(14727)
- 2008(14241)
- 2007(12967)
- 2006(12013)
- 2005(11128)
- 学科
- 济(60337)
- 经济(60273)
- 管理(44436)
- 业(41135)
- 企(30957)
- 企业(30957)
- 中国(28100)
- 方法(21744)
- 农(21623)
- 教育(20923)
- 数学(19165)
- 数学方法(18866)
- 财(17120)
- 业经(15209)
- 制(15026)
- 农业(13761)
- 贸(13414)
- 贸易(13404)
- 银(13344)
- 银行(13332)
- 易(13116)
- 行(12892)
- 理论(12412)
- 学(12398)
- 地方(12261)
- 策(12114)
- 发(11641)
- 融(11392)
- 金融(11391)
- 体(9871)
- 机构
- 大学(235951)
- 学院(235223)
- 济(93913)
- 经济(91629)
- 研究(82541)
- 管理(82502)
- 理学(69543)
- 理学院(68737)
- 管理学(67434)
- 管理学院(66953)
- 中国(60331)
- 京(51126)
- 财(47953)
- 科学(46054)
- 所(40532)
- 范(39880)
- 师范(39633)
- 江(37856)
- 中心(36852)
- 财经(36420)
- 研究所(36109)
- 教育(34387)
- 北京(33436)
- 经(32937)
- 农(32886)
- 师范大学(31769)
- 州(30122)
- 院(29687)
- 经济学(29057)
- 业大(28839)
- 基金
- 项目(142704)
- 研究(116484)
- 科学(113508)
- 基金(99218)
- 家(83765)
- 国家(82915)
- 社会(71721)
- 科学基金(70438)
- 社会科(67718)
- 社会科学(67707)
- 教育(60042)
- 省(56958)
- 编号(51730)
- 基金项目(50232)
- 划(48924)
- 成果(45656)
- 自然(40923)
- 资助(40393)
- 自然科(39964)
- 自然科学(39952)
- 自然科学基金(39211)
- 课题(38468)
- 重点(33218)
- 发(33201)
- 部(33111)
- 年(32805)
- 项目编号(31262)
- 性(30844)
- 创(29694)
- 规划(29561)
共检索到378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耿乐乐 富阳丽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影响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为了预测我国中长期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毛入学率、在校生数的变化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文章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王广州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对2017-2040年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进行预测,并基于1990-2016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建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Logistic预测模型,依据适龄人口和毛入学率对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204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本呈指数震荡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未来20年将实现从初级普及化到高级普及化的历史性变革,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稳步增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普及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二战之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过渡,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作为分析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问题的经典理论之一,马丁·特罗基于美国早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提出的“三阶段理论”在我国影响巨大,但因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历史和制度的差异,我国对该理论的解读存在某些偏差。针对我国刚刚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了特罗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本质,指出了需要基于时代变化重新认识其理论价值,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普及化进程中应给予预警和重新建构的若干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良奎 顾永安
理解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独特的实现方式是把握普及化发展内在逻辑的前提。综合运用结构/机制和时间序列两种叙事方式对我国普及化实现方式及过程特征进行考察,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以赶超、跳跃、内扩、压力型方式实现,并受意识形态合法性机制、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改革的路径依赖、对特罗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的误读误用、民族重教传统及民间质量立场等因素影响,因而在高等教育的规制性力量与内生性力量、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之间充满张力。为此,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政策设计应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多元发展作为价值指针,以教育法治推动构建有利于内源性发展的治理体系,健全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自主调节协同机制,建立以提高大学能力和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问责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普及化 大众化 路径依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易梦春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在过去20多年里不断增长,增长幅度的波动由剧烈转向平稳。未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将对其规模的扩张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构建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模型对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行预测发现,202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很可能达到5187.08万人至5929.88万人,将比目前(2015年末)多1000万人至2000万人。在2018—2022年之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可能突破50%。这也就意味着未来3到6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到普及化阶段,而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艳超
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部分高校先后停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社会认可度低、普通高等教育对办学空间的挤压、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使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一段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基于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的发展观,有助于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普及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娟 陈嘉雨
高等教育作为高中人才输送的需求方,其类型结构对高中升学压力和育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基于精英大学、其他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三类高校的数据进行中美对比,发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呈陡峭的“金字塔型”,我国高中生进入精英大学的升学压力远大于美国学生。从趋势上来看,两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初期精英性都由强到弱,但美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随着普及化深入,精英性又逐渐由弱到强;如果中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在未来也会呈现同样变化,高中升学压力将会有所缓解。研究认为,“县中困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的一种时代现象,深层原因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过于陡峭,精英大学占比过少、竞争过于激烈。要解决县中问题,必须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支持更多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县中职能转变,建立起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多元质量观,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玉
副学士学位课程在香港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副学士资历仍作为香港资历架构第四级受到一定认可。香港开设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历史已有二十余年,为了保障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实施,特区政府主张成立社区学院,完善关于课程设置和学分转换的制度,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并设立监察机构,以提高副学士学位课程的质量。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数量标准、公平标准、制度标准和质量标准来看,香港副学士学位制度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汉琦
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只是一个因学生规模变化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更是一个因高等教育多样性变化而使大学管理模式不断演进的崭新时代。从精英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办学基本上由教授治校向学术自治与科层管理并举的共同治理过渡,并最终走向全面治理。总体上看,普及化阶段是大学的全面治理时代。就我国而言,由于高等教育集权管理传统和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不足,普及化阶段我国大学治理将面临多重矛盾,而"管办评"相对分离是应对多重矛盾、建构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普及化阶段我国大学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及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夏颖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和加强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中国特色、多样性、适应性和文化性等。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以素质教育思想整合其他高等教育思想,完善以个性化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发展师生学习共同体,以及营造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普及化高等教育 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正江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这对高职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活动,教学文化是一种从根本上揭示人才培养的理性思维,教学文化构建是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生成教学文化理念,并以重建师生对话、激活教学形式、创新文化理念为策略,构建高职教育新型教学文化,为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王严淞
在我国即将迈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之际,有必要对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前瞻性地指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基于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多样性、个性化和社会化四大特点,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包括平民教育理念、个性教育理念、包容教育理念和开放教育理念。为更好地迎接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到来,我国应在遵循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的同时,构建面向全体国民的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并建立社会化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此实现向普及化阶段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普及化高等教育 理念 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亚楠 文雯 刘惠琴
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中国高等教育将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将更为成熟,同时与外部社会结构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经济、人口要素的关系发现,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上各有特点,这反映了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程;但中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经济水平和人口压力的匹配程度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处理好文理学科的比重和关系;要着力增强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结构 普及化 美国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我国高等教育很快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丰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辐射力。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成熟,整体结构更加和谐,非传统生源将成为主要增长点,系统内部将更富有弹性,协同合作的外部关系将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自主办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秉林 王新凤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种计划性增长模式,时间跨度较短,新建高等学校是规模扩张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具有推进作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质量、公平的关系需要重新加以思考,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化进程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迈入普及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将呈现出分类发展、因材施教、多元治理的发展趋势,基于欧美经验的大众化理论有待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2019级新生入校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美国教育学者马丁·特罗认为,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与精英阶段和大众化阶段不同,其目的不再是培养政治或者技术精英,而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变革,培养多样化人才。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结构将更趋多元,课程之间、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社会公众接受优质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