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8)
2023(4751)
2022(4177)
2021(4179)
2020(3476)
2019(7936)
2018(7759)
2017(15276)
2016(8375)
2015(9221)
2014(9108)
2013(8916)
2012(8441)
2011(7721)
2010(8197)
2009(7312)
2008(7224)
2007(6409)
2006(6010)
2005(5538)
作者
(22571)
(18629)
(18583)
(17845)
(12254)
(8856)
(8460)
(7257)
(7177)
(7057)
(6429)
(6174)
(6161)
(6078)
(6047)
(5830)
(5621)
(5478)
(5460)
(5427)
(4753)
(4689)
(4485)
(4354)
(4305)
(4243)
(4208)
(4134)
(3784)
(3740)
学科
(30050)
经济(30016)
管理(26327)
(25340)
(19190)
企业(19190)
(11785)
方法(11003)
(10872)
中国(10135)
数学(9803)
数学方法(9591)
(8977)
农业(8050)
(7676)
地方(7067)
(6734)
贸易(6729)
(6460)
业经(6307)
及其(6256)
政策(5981)
(5930)
银行(5922)
(5874)
税收(5694)
(5685)
(5685)
财务(5665)
财务管理(5655)
机构
学院(111920)
大学(111420)
(48895)
经济(47721)
管理(43290)
研究(41344)
理学(36270)
理学院(35854)
管理学(35300)
管理学院(35043)
中国(32797)
(25193)
(23849)
科学(22704)
(20488)
中心(19048)
(18850)
财经(18326)
研究所(18047)
(17449)
(16642)
(15613)
北京(15337)
(14992)
师范(14898)
经济学(14571)
(14478)
业大(14477)
财经大学(13333)
农业(13329)
基金
项目(68917)
科学(54809)
研究(53339)
基金(49977)
(42762)
国家(42384)
科学基金(36344)
社会(33243)
社会科(31538)
社会科学(31532)
(26201)
基金项目(25071)
教育(24630)
自然(22895)
(22811)
自然科(22372)
自然科学(22366)
编号(22213)
自然科学基金(21967)
资助(21374)
成果(19444)
(15909)
课题(15823)
(15389)
重点(15285)
(14056)
(14006)
教育部(13752)
(13699)
人文(13439)
期刊
(58669)
经济(58669)
研究(39143)
中国(26711)
(19824)
管理(17603)
(16560)
教育(14915)
(14776)
金融(14776)
科学(14456)
学报(14234)
大学(11523)
农业(10995)
学学(10555)
技术(9748)
业经(9218)
经济研究(9158)
财经(9122)
(7893)
问题(7492)
(7308)
国际(6853)
现代(5971)
(5659)
世界(5553)
(5455)
论坛(5455)
(5384)
图书(5291)
共检索到186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红平  崔红威  杨鑫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提倡一孩"向全面"提倡两孩"的调整,必然要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做出相应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调整,应当遵循科学衔接、公平公正、国家尽责、社会关注的原则,形成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机制,弱化乃至消除奖励扶助政策中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民族差别,真正体现其国策地位和公平公正原则。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基本走向应当是由奖励"一孩家庭"转变为鼓励按政策生育。需要重点修订的内容,一是"双轨制",以新法实施为标志,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二是包到底,重点解决好历史形成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三是增重点,把解决伤病残独生子女家庭的实际困难放在重要位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美林  张玉枝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制定的背景、定位和标准,以及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应相互叠加,保持合理平衡,并参照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分析研究了特别扶助制度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文跃然  张兰  
小文是一家连锁快餐店的前台点餐员,其时薪只有4.5元,一天干满8小时才三十几块钱,而且这份工作既无挑战性又很繁琐劳累,更谈不上乐趣了。但是,小文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谈起她的工作、她的老板和公司来却是十分得热情。她这样对人们解释:"其实我喜欢的是老板对我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他经常在大家面前赞扬我。在上半年,我已经两次被评选为‘月度工作明星’了。只有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济民,彭志良  
今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主任会议,对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中央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要的讨论。会议内容不仅对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也是人口学科研工作中探讨我国人口问题时应当予以重视的。为此,本刊特发表梁济民、彭志良二同志合写的文章。文中对应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帅  易成栋  
我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因而其行为逻辑也各不相同。地方政府会在最低标准上积极执行奖励扶助制度;基层执行组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具有某种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理性主导下出现的为数众多、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会加大工作的成本。因此,要不断完善奖励扶助制度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推进奖励扶助制度的规范化,以确保该制度的长期稳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永爱  宋健  陈卫  
文章利用2016年全国6省12市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家庭已婚已育一孩妇女的生育偏好与生育计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24.4%的人计划生育二孩并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5.1%的人计划生育二孩但没有时间安排。生育偏好受个体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跟公婆居住、有兄弟姐妹的女性更可能有二孩偏好,但这些因素并不对生育计划产生影响;现实两大限制因素——经济成本和照料压力影响生育二孩的计划,但并不对生育偏好产生影响;男孩偏好是一种现实促进因素,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女性更可能有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计划;生育计划和生育偏好之间的偏离也主要受到现实因素(年龄、家庭收入、照料可获得性、性别偏好)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颜秋  
奖励扶助制度在部分农村进行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对转变传统观念、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奖励扶助政策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核,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2016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最新公布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文章论述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内涵、决策过程及出台的时机,提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工作,包括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做好政策衔接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生育保障。我国的人口国情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今后的人口计生工作应该转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合理分布、注重服务家庭,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柴法臣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7月4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计划生育科技成果奖励表彰大会。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到会接受了表彰和奖励。 国家计生委主任王伟、副主任彭玉出席了大会。大会宣读了国家计生委致国家“六五”计划生育科技攻关全体人员的贺信,副主任彭玉在会上讲了话。她说,“六五”期间,我国计划生育科研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杨凡  
文章试图估计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少生了多少人。利用1980~2008年世界140多个国家的数据来模拟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经济社会变量与人口变量的相关关系,并据此对中国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将测算出来的无计划生育条件下的总和生育率和中国实际总和生育率分别代入模型进行人口模拟,比较无计划生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下人口增长的不同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无计划生育条件下,我国2008年生育率水平的预测值大概在2.5左右。1972~2008年间,排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单纯由于计划生育的作用,中国少生了4.58亿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日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已成功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独生子女家庭问题严重、生育权利不平等,等等。因而,应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调整建议是:“奖一、放二、禁三”:对只生一孩的父母进行奖励;放开生育二孩;严格禁止生育三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石海龙  
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经过几年的实践,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因此抉贫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开发经济、发展生产,变“输血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心洁  曾益  吴万宗  
面对不断加深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国家接连调整生育政策。本文基于“全面二孩”走向“全面三孩”政策背景,设定了“全面三孩”政策影响小、中、大三种生育率情景,通过横向方案和纵向时间对比,探索生育政策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面三孩”政策对城镇人口数量有显著影响,影响幅度与生育率水平相关;(2)新增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2038年后效果得以逐步显现;(3)提高生育率能够改善养老金赤字问题,生育率越高效果越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三孩”政策实施有助于提升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且需强化生育激励和完善保障措施,可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等增强基金可持续运行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