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2)
2023(2619)
2022(2092)
2021(2148)
2020(1608)
2019(3820)
2018(4021)
2017(5404)
2016(4315)
2015(4905)
2014(5149)
2013(4312)
2012(4127)
2011(3852)
2010(4096)
2009(3382)
2008(3250)
2007(3256)
2006(3069)
2005(3054)
作者
(9558)
(7646)
(7635)
(7552)
(4964)
(3769)
(3765)
(3237)
(3027)
(2927)
(2682)
(2613)
(2573)
(2573)
(2502)
(2499)
(2483)
(2429)
(2410)
(2301)
(2288)
(2024)
(2002)
(1894)
(1861)
(1834)
(1775)
(1643)
(1616)
(1612)
学科
教育(18515)
中国(9292)
理论(5955)
(5629)
经济(5615)
教学(5529)
管理(5470)
(4367)
(4067)
(3424)
发展(3264)
(3251)
改革(3150)
思想(3148)
(3141)
企业(3141)
(3141)
高等(3089)
研究(3071)
政治(2997)
思想政治(2850)
政治教育(2850)
治教(2850)
德育(2830)
教育改革(2776)
(2737)
学校(2616)
技术(2557)
学法(2491)
教学法(2491)
机构
大学(53135)
学院(47478)
教育(26004)
研究(21792)
(18396)
师范(18321)
师范大学(15426)
(13686)
科学(11760)
(10928)
职业(10821)
(10605)
管理(10429)
教育学(10039)
北京(10029)
经济(10025)
技术(9968)
中国(9908)
(9825)
研究所(9697)
中心(8444)
理学(8308)
理学院(8075)
(7835)
管理学(7713)
管理学院(7583)
教育学院(7385)
职业技术(7380)
(7165)
(7132)
基金
研究(26681)
项目(25251)
教育(21611)
科学(21376)
成果(14607)
基金(14302)
编号(13890)
社会(13575)
课题(13499)
社会科(12469)
社会科学(12467)
(11949)
(11920)
(11610)
国家(11331)
(11140)
规划(9365)
科学基金(8813)
(8584)
项目编号(8139)
研究成果(8071)
(7935)
年度(7712)
(7566)
重点(7497)
(7289)
(7261)
阶段(7246)
教育部(7209)
(7083)
期刊
教育(44599)
研究(28722)
中国(22351)
(13708)
经济(13708)
职业(10574)
技术(8403)
技术教育(6901)
职业技术(6901)
职业技术教育(6901)
(5701)
学报(5513)
大学(5428)
(4996)
论坛(4996)
高等(4968)
科学(4653)
成人(4642)
成人教育(4642)
高等教育(4436)
(4391)
(4004)
职教(3846)
比较(3674)
管理(3651)
发展(3607)
(3607)
学学(3145)
图书(3111)
教研(2912)
共检索到92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梅  袁李兰  
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纳教育"以来,英国教育界对于全纳教育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持"全纳"观点的学者认为,特殊教育不应该只在特殊学校实施,这违反了人权;而持"特殊"观点的学者认为,全纳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家长的真正选择。英国教育界虽然对于"全纳"还是"特殊"的形式存在争议,但是他们对于全纳教育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成功过渡到成年作准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皮悦明  高文涛  王庭照  
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算起,英国特殊教育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惩罚性慈善、强制性隔离、规范化治理、全纳教育四个阶段。审视英国特殊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其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种族歧视、特殊儿童污名化、特殊教育功利化等问题与挑战。总结英国特殊教育的百年发展经验,发现教育理念与制度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组织的积极探索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是其成功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响  
近年来,中美两国对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全纳教育背景下通过对中美两国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在这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楠  王雁  
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教育公平。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在其接受教育时,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指导,更有利于特殊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本文基于全纳教育视角,试图从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论述教育公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是促进特殊儿童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志成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志成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贤伟  
"全纳教育"是有影响的国际共识之一。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全纳教育政策的国家,拥有成熟和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将这些国家的"全纳教育政策"与中国的特殊教育政策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中国特殊教育政策的不足。国际与国内的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中国在"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特殊教育立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文婧  苏勇  
中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全纳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普通高等院校语言类专业招收特殊需要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从语言类专业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等方面都是可行的,是提高高等教育全纳程度的新措施。特殊需要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类专业尤其是外语类专业时,应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厚积薄发。教师应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保证全纳教育环境下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玉静  
《萨拉曼卡宣言》呼吁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种全纳教育的成功有赖于普通学校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的学习支持。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文献论述从特殊教育到全纳教育的转型,进而回顾学习支持主体,主要包括主流教师、学习支持教师、助教、学习支持顾问等及其之间的合作。然后通过介绍学习支持的模型包括医学取向、全纳取向和服务连续体的模型,以及综合的生态系统交互模型,进而回顾了英国、美国和南非等国学习支持的不同实践,最后本文基于国外模型与实践为我国学校学习支持的师资配置、模型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包括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以及全校推进模式的学习支持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申申  
“全纳教育”———使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 (从而成为“全纳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其深刻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实现教育公平的追求 ,克服现有教育制度弊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而且更有其人格学上的深层意义 :对于特殊儿童 ,使其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并激励 ,培养其自强的意识其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对于正常儿童 ,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对于“全纳学校”的教师 ,促使其真正教育家品质的养成与完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艾丽  
全纳教育评价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不同的需求,使其获得适合自身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全纳教育评价应有助于教师对班级里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应有助于学校发展,使其更具有全纳性。同时,全纳教育评价还需要家长、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够对评价过程做出重要贡献。在实施方面,很多极为有用的评价方法,全纳学校的教师自己就能实施,而在技术上,还有待于通过培训来提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云英  
在普通学校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 ,帮助残疾儿童学习的改革存在两种几乎无法兼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是很有成效的 ,值得加以大力推动 ,深化改革。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班就读的条件尚不具备 ,存在随班就混的情况 ,需要得到纠正。本文采用全纳性教育的理论与来自 8个实验学校的案例 ,对学校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描述性分析 ,借此讨论、评述构建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舒国宋  
全纳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种新的课程观,即全纳教育课程现。全纳教育课程观正是在全纳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课程观,它对学习的定义、课程文化、课程的灵活性和课程的开发等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