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0)
2023(12109)
2022(9934)
2021(8987)
2020(7557)
2019(16603)
2018(16162)
2017(31621)
2016(16640)
2015(18396)
2014(18036)
2013(17812)
2012(15842)
2011(13839)
2010(13997)
2009(13759)
2008(13700)
2007(12345)
2006(10991)
2005(10281)
作者
(44904)
(37702)
(37539)
(35797)
(24135)
(17775)
(16950)
(14441)
(14191)
(13338)
(13062)
(12640)
(12097)
(11973)
(11726)
(11421)
(11207)
(11008)
(10756)
(10640)
(9181)
(9172)
(9069)
(8734)
(8512)
(8308)
(8292)
(8236)
(7282)
(7256)
学科
(82854)
(77497)
企业(77497)
(72805)
经济(72677)
管理(71365)
(29804)
业经(28741)
方法(27243)
(24848)
(21368)
财务(21348)
财务管理(21321)
(20525)
企业财务(20228)
数学(19002)
数学方法(18868)
农业(18005)
中国(17429)
技术(17101)
(16018)
(15272)
(14832)
体制(13839)
(13743)
理论(13555)
地方(12775)
企业经济(12512)
经营(12143)
(11496)
机构
学院(241853)
大学(235728)
(105516)
经济(103557)
管理(99253)
理学(85188)
理学院(84334)
管理学(83450)
管理学院(82966)
研究(73869)
中国(59900)
(55335)
(48206)
财经(42836)
科学(39949)
(38823)
(37657)
(34864)
(34837)
中心(34262)
经济学(32233)
财经大学(31583)
研究所(30592)
业大(30359)
北京(29640)
(29336)
经济学院(29111)
商学(29004)
商学院(28738)
(27707)
基金
项目(155237)
科学(126661)
研究(118769)
基金(116350)
(98354)
国家(97453)
科学基金(87614)
社会(80135)
社会科(76163)
社会科学(76147)
基金项目(61941)
(60807)
自然(54374)
教育(53324)
自然科(53209)
自然科学(53196)
自然科学基金(52330)
(49150)
编号(46802)
资助(45040)
成果(37581)
(36781)
(36254)
(35147)
(35014)
重点(34264)
国家社会(33781)
(33090)
创新(32881)
课题(31836)
期刊
(124984)
经济(124984)
研究(74870)
(47893)
中国(46886)
管理(42958)
(34217)
科学(29916)
学报(27348)
(24443)
金融(24443)
农业(23253)
大学(22973)
业经(22339)
财经(22051)
学学(21971)
技术(21610)
教育(20529)
(19026)
经济研究(19009)
问题(16283)
(14294)
财会(13940)
技术经济(13734)
现代(13406)
(12366)
世界(12189)
会计(11885)
商业(11851)
经济管理(10979)
共检索到366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刘婷婷  
机器人制造业作为现阶段的高端制造产业,既是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对从事机器人制造业新建企业的地区差异与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球-地方"视角,利用面板负二项模型方法,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机器人制造业企业在局部地理空间格局中存在显著且稳定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全球化在各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很大。最后结合研究发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德帅   熊健   杜松桦  
作为新经济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在宏观层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也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通过加强资源掌控、提升营运效率及改善协同治理等路径得以实现。另外,人力资源配置、战略定位选择、外部政策环境及产业属性等因素会对上述促进作用产生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地,智能制造强化企业韧性后会带动创新效率提升,并实现降本减负。本文的研究为国家提振实体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海宁  谷人旭  李广斌  
运用Arc GIS 9.2软件并基于点和面两个方面对2004—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度,具体结合核密度指数、Morans’I、Getis-Ord General G和Getis-Ord Gi*等指标,结果表明:基于点层面,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环渤海以及珠三角等区域,尤以前两者更显著;基于面的层面,全局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其中热点区布局较稳定,并以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主,而珠三角有日益衰退趋势,而其增长格局呈现出极强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2004—2005、2005—2006和2006—2007年时段增长热点区与冷点区均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2007—2008年热点区范围与数量远高于前3个时段,而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由次冷区转为次热区。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城市的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可达性、人力资源以及拥有权力等方面的11个影响因素,并采用Eviews 3.1软件对其进行定量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冯玲  袁帆  刘小逸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给定要素市场价格,机器人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成本节约优势,会降低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边际收益,激励企业创新,并形成高技能劳动者和其他资本品与机器人之间的“人机协同”“资机协同”效应。实证部分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机器人的创新激励价值,并从人机协同、资机协同、生产率异质性等角度为理论推论提供支持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茜茜   高翔   黄建忠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工具。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侧视角,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策略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影响机制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中的来源风险、断裂风险和行业扩散效应。本文为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庞兆丰   周明  
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延伸至社会保险领域,考察机器人渗透度对企业社保缴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渗透度对社保缴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劳动力密集程度更高、融资约束更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技术偏向效应和挤出效应降低了企业社保缴费的意愿和水平。因此,需要从制度设计出发来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兼顾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社会保险责任的承担,从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骏  龚熠  刘涛雄  
作为智能的柔性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产量规模,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的外部冲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工业机器人报告公布的2014—2019年分行业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以及1710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中国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标衡量中国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运用程度,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本文进一步从是否为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三个维度考察了企业特性对“工业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及技术水平越低的企业中,企业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最后为政府和企业在“如何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效果”问题上提出了可行建议,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庞兆丰   周明  
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延伸至社会保险领域,考察机器人渗透度对企业社保缴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渗透度对社保缴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劳动力密集程度更高、融资约束更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技术偏向效应和挤出效应降低了企业社保缴费的意愿和水平。因此,需要从制度设计出发来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兼顾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社会保险责任的承担,从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温锡峰   陈秀英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既有文献关于以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转型何以破解产业绿色发展难题尚不明晰。通过实证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发现机器人应用能驱动企业环境绩效改善,其减排效应来源于企业能源生产率提升及内部管理效率改善。此外,机器人应用的减排效应对处于最低工资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及使用多功能与搬运机器人强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朱喜安  王颖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歌  林子欣  
本文以284个地级市作为备选空间单位,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结合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新建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表明,国内经济环境、科技水平和信息化三大因素对新制造企业选址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不同地区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沿海东部地区依托优良的经济环境与较高的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强有力地吸引着新建企业落户;中部地区凭借产业集聚的推动、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化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吸引着企业进行区位选择;资金投入是西部地区企业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李政道  
将工业机器人和污染排放纳入异质性企业模型,理论分析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上市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2007~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同时企业污染程度、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会对减排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鉴于此,应因地制宜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落地,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的减排效应,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