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3)
- 2023(2618)
- 2022(2037)
- 2021(2168)
- 2020(1499)
- 2019(3637)
- 2018(3770)
- 2017(5055)
- 2016(3970)
- 2015(4473)
- 2014(4608)
- 2013(3729)
- 2012(3436)
- 2011(3317)
- 2010(3586)
- 2009(3031)
- 2008(2761)
- 2007(2555)
- 2006(2337)
- 2005(2242)
- 学科
- 教育(18844)
- 中国(8671)
- 理论(5573)
- 教学(5348)
- 济(5075)
- 经济(5070)
- 学(3878)
- 思想(3751)
- 政治(3560)
- 发(3431)
- 发展(3365)
- 思想政治(3357)
- 政治教育(3357)
- 治教(3357)
- 德育(3328)
- 革(3305)
- 展(3243)
- 管理(3135)
- 改革(3129)
- 高等(3016)
- 研究(3000)
- 教育改革(2779)
- 学校(2473)
- 世界(2456)
- 学法(2376)
- 教学法(2376)
- 生(2262)
- 计算(2228)
- 教育学(2206)
- 算机(2204)
- 机构
- 大学(46956)
- 学院(41909)
- 教育(25381)
- 研究(19696)
- 范(17914)
- 师范(17887)
- 师范大学(15094)
- 京(12013)
- 科学(10441)
- 职业(10345)
- 教育学(9898)
- 所(9429)
- 技术(9093)
- 济(9011)
- 北京(8655)
- 研究所(8651)
- 经济(8550)
- 江(7946)
- 管理(7739)
- 中国(7437)
- 教育学院(7270)
- 院(7199)
- 中心(7118)
- 职业技术(7091)
- 理学(6449)
- 理学院(6225)
- 技术学院(5957)
- 管理学(5932)
- 研究院(5919)
- 州(5905)
共检索到7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丽华
"全球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新教育话语,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已开始备受关注。"全球公民"教育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为各国有效应对全球性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路径。探究"全球公民"教育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当代状态,创新其理论内涵,对于当前世界各国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球公民 教育 生成 流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永奇
企业公民理论的出现反映了企业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价值的历史演变,也是公众对企业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伦理要求。它意味着企业以一种类自然人意义上的公民即拟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运行,更自觉的承担社会道德义务,成为促进公民社会整体发展更积极的力量。企业公民理论根植于企业管理伦理实践之中,发端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并衍生出自身特有的理论意蕴,在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公众期待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情况下,对其的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公民 生成 流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万明钢 安静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公民与公民教育理论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人身份的复杂性的挑战,全球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诉求之间形成强大的张力,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公民资质和公民教育观。因此,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教授提出了变革公民教育的一系列主张。承认、理解和尊重群体差异性和文化权利是其公民资质观的主要观点。在包容、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习得和构建起新的公民意识是其公民教育思想变革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民资质 多元文化主义 族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巨光
晏阳初对共和主义的理解是公民都担负起国家社会的各种责任,共同民主治理国家社会,这可谓之公民共和主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定县的公民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以这种公民共和主义理念为指导的。对责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强调是定县公民教育实验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公民教育自我创造是其富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平教总会 公民共和主义 公民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通过俄官方推荐的两本《教育学》分析了当今俄罗斯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理论层面上的变化,主要涉及“教育目的”、“世界观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四个方面的探讨及其中的矛盾与问题、方法论视角、主流导向、理论构想、实际建议等。
关键词:
俄罗斯 公民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鲁宁 杨海燕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们国家的公民德性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 反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舒琪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备受争议,究其原因,与人们对全球公民概念存在的三重困惑有关。从公民身份即地位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造成全球社会的难以想象,但全球公民的合法地位源自紧密人际关系的保障,全球公民教育具备合法性;从公民身份即权利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导致公民身份实质意义的空洞,但权利和义务更新了内涵版图,最基本的人权和义务充实全球公民教育的内容;从公民身份即认同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认同潜藏着消弭国家认同的风险,但多元认同话语已获认可,全球认同需建立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解不应囿于传统的民族国家框架,它也并非国家公民教育的替代性存在。
关键词:
全球公民 公民教育 全球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世界公民教育旨在将全球儿童塑造成理想的世界公民,与国际理解教育等项目相比,它尤其重视儿童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力量,强调参与、行动与变革。在乐施会的推动下,世界公民教育以融入模式和全校参与的形式扎根于世界各地,并与各种儿童本位的教学法相配合,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有利提升了儿童的综合素养。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实有必要引入世界公民教育。
关键词:
世界公民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行动 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英敏 于帆
日本的"全球公民教育"在数十年过程中发展出多种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在"全球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以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分歧,且对日本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厘清日本"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脉络,分析其理论争鸣状态的原因及其特征,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莉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它蕴含着丰富的通识教育思想。儒家教育传统以"君子不器"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重视人文经典和伦理道德教育,强调"知类通达"。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只有植根于中国教育传统,对西方经验进行创造性转换,才能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儒家教育传统 君子不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多民族国家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整体观念的结合培养,兼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并进行民族历史教育,树立民族整体观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以及强化公民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乐先莲
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吉鲁主张当前社会民主斗争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公民教育,而理性的发展对于公民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关系。通过对技术理性、解释理性及其各自指导下的公民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批判,吉鲁主张必须在批判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建构一种解放理性,公民教育必须基于解放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变革。解放理性指导下的公民教育的宗旨是改变社会,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在于教师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和学生"公民勇气"的养成。吉鲁立足理性视域中对公民教育的拷量对于我们建构日常公民教育生活民主以至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明英
加拿大向来以多民族和多元文化著称,其公民教育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在服务于政治共同体的团结之外,还要体现对多样性的尊重。在全球化时代,加拿大的公民教育顺势走向"全球公民"教育。本文在概览加拿大及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梳理了走向"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阿尔伯塔省为例纵观其公众教育开展的状况,最终给出评价和启示,以为"全球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汪世婷 郑黎明
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作为中西方政治社会化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二者关系备受关注。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关系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代表性观点为——"替代论"和"融合说"。学者们大多赞同"融合说",且主要归为两类:一是内容上的融合;二是方式方法上的融合。在认同"融合说"的基础上,分析二者概念来解读"融合"的理论依据,并探究公民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路径,从而启发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