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3)
- 2023(7220)
- 2022(5907)
- 2021(5483)
- 2020(4447)
- 2019(10128)
- 2018(9911)
- 2017(18194)
- 2016(9439)
- 2015(11037)
- 2014(10775)
- 2013(11061)
- 2012(10967)
- 2011(10431)
- 2010(10385)
- 2009(9802)
- 2008(9397)
- 2007(8284)
- 2006(7718)
- 2005(7257)
- 学科
- 济(68676)
- 经济(68629)
- 方法(22048)
- 管理(22038)
- 数学(19792)
- 数学方法(19738)
- 业(18303)
- 中国(18047)
- 地方(16063)
- 学(13915)
- 企(13259)
- 企业(13259)
- 地方经济(12304)
- 贸(12027)
- 贸易(12017)
- 易(11695)
- 农(11308)
- 业经(10899)
- 制(9080)
- 融(8988)
- 金融(8985)
- 环境(8879)
- 财(8399)
- 银(8344)
- 银行(8327)
- 行(8205)
- 发(8166)
- 关系(8129)
- 和(7937)
- 农业(7508)
- 机构
- 大学(155612)
- 学院(150901)
- 济(83791)
- 经济(82667)
- 研究(65022)
- 管理(51870)
- 中国(49802)
- 理学(43529)
- 理学院(42963)
- 管理学(42544)
- 管理学院(42243)
- 科学(34958)
- 财(33940)
- 京(33512)
- 所(33349)
- 研究所(30223)
- 经济学(29241)
- 财经(27281)
- 中心(26823)
- 经济学院(26085)
- 经(25020)
- 农(22491)
- 院(22467)
- 北京(22234)
- 江(21080)
- 科学院(20628)
- 财经大学(20308)
- 范(20056)
- 师范(19900)
- 研究中心(18281)
- 基金
- 项目(93604)
- 科学(74845)
- 基金(71787)
- 研究(68841)
- 家(62902)
- 国家(62498)
- 科学基金(52336)
- 社会(48653)
- 社会科(46311)
- 社会科学(46303)
- 基金项目(36172)
- 省(31726)
- 自然(30373)
- 教育(30268)
- 资助(29995)
- 自然科(29662)
- 自然科学(29654)
- 自然科学基金(29179)
- 划(27786)
- 编号(24161)
- 部(22825)
- 中国(22631)
- 国家社会(22457)
- 发(22113)
- 重点(21782)
- 成果(20875)
- 教育部(19967)
- 济(19129)
- 经济(18967)
- 发展(18938)
共检索到246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泽填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关键词:
克强经济学 经济收敛 增长动力 增长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宇晖 张昱 付淳宇
李克强自任中国政府总理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新经济举措和经济政策被外国机构称为"克强经济学"。文章把克强经济学视为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从经济学学理上探讨克强经济学的学术价值,认为"克强指数"以更简捷、更便利、更实用和更准确的方式提供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稳"和"好"是克强经济学的总基调,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论是克强经济学的精髓,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其核心。克强经济学是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成分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也必将对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做出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鹏 邓忠奇 王元明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学术界及实业界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强。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也根据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对经济政策进行创新,从而形成"李克强经济学"。文章运用决策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经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效率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分析表明投资推动和能源消费对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投入产出效率仍然较低,这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文章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佐证了"李克强经济学"的科学性,并给出了我国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劲松
"克强经济学"将在未来若干年引领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了解"克强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当前中央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政策、以及制度上的变革与安排。基于此,该文试图对"克强经济学"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认为"克强经济学"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同时认为"克强经济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克强指数",基本政策,还隐含更多发挥市场作用的"比较优势"战略。该文还对影响当前市场作用发挥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未来改革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克强经济学 克强指数 比较优势 资源禀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潇方 张应应
文章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关于1985-2013年的GDP和铁路货运量、耗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计算出的克强指数等基本数据,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在现实生活下中国经济的变化情况,分别比较GDP和克强指数对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利用R软件编程,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经验回归方程,并用2010-2013年的实际数据加以验证,并延伸得到了能更稳定地预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修正克强指数,最终得出结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数字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敬琏
1 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来启动经济的回升 ,到 2 0 0 0年出现了巨大转机。政府一方面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等需求方面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运用供给政策来焕发企业的活力。这些政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和 2 0世纪的遗留问题的困扰 ,而且还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尽管我们遇到严峻的挑战 ,但也有很多有利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凌云
20世纪是人类经济思想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世纪。凯恩斯主义革命促进了宏观经济理论的创立,经济学的数学化促进了微观经济的精致化。当今的经济学界学派众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经济学挟自身迅猛发展之威,广泛深入社会、政治分析诸领域,“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令人瞩目。 伴随世纪之交的来临,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即将跨入-个新的纪元,社会经济生活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宁宁
本文基于世纪之交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 2 0 0 0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热点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就若干重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增大 发展 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2012年,美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欧元区经济进入相对稳定期,日本经济会在一定程度内反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将趋缓,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速将下滑,但不会衰退。在这种大环境下,2012年前4个月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第二季度将延续减速态势。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尤显重要;物价较快上涨势头虽得到控制,但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小微企业仍然困难,贷款难已转为生产经营规模的缩小。而且,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节能减排等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将制约粗放...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稳中趋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我们这个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从1990年11月开始,每年春季、秋季各举行一次,算下来,这次正好是第20次。会议操办单位希望仍照过去几年形成的惯例,要我先讲点什么。我因事要出差,不能参加会议,也来不及仔细思考,只好写点感想式的东西,作为抛砖引玉。简单谈三个问题:(一)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回顾;(二)2000年会不会出现经济增幅止降回升的转折;(三)21世纪初经济增长的前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徐刚 刘书祥
中国的经济学过去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不能融入国际经济学界,也不能恰当地指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中已经形成的规范,来研究中国活生生的现实,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针对实践从现实中提出问题,以假定条件限定所研究经济现象的范围;建立说明经济现象关系的理论模型;从模型推导出理论假说;进行统计事实检验;得出明确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以这样的思路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研究规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谈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 孙懿
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格局的变化,经济学研究重心正面临转移,经济学理论将有新的发展趋势。当今中国改革与崛起的客观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产生了强烈冲击,更具解释力的"中国经济学"将不仅是研究特定地区、特定时代或融合了特定文化的经济学,而且是顺应经济学趋势,推动经济学更具创新性的理论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