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091)
- 2022(924)
- 2019(1921)
- 2018(1948)
- 2017(3482)
- 2016(2074)
- 2015(2391)
- 2014(2490)
- 2013(2480)
- 2012(2374)
- 2011(2367)
- 2010(2605)
- 2009(2654)
- 2008(2692)
- 2007(2572)
- 2006(2403)
- 2005(2285)
- 2004(2280)
- 2003(2501)
- 2002(2441)
- 学科
- 济(7566)
- 经济(7548)
- 管理(5158)
- 业(4362)
- 企(4007)
- 企业(4007)
- 教育(2942)
- 理论(2858)
- 学(2785)
- 中国(2669)
- 融(2310)
- 金融(2309)
- 制(2161)
- 方法(2037)
- 财(1935)
- 业经(1876)
- 银(1723)
- 银行(1723)
- 和(1675)
- 行(1655)
- 地方(1643)
- 农(1581)
- 贸(1577)
- 贸易(1576)
- 易(1495)
- 体(1476)
- 法(1411)
- 策(1243)
- 工作(1204)
- 图书(1185)
- 机构
- 大学(39521)
- 学院(35280)
- 研究(13770)
- 济(12593)
- 经济(12242)
- 管理(9790)
- 中国(9481)
- 范(9233)
- 师范(9217)
- 京(9215)
- 师范大学(7820)
- 科学(7678)
- 财(7553)
- 理学(7551)
- 教育(7491)
- 所(7415)
- 理学院(7330)
- 管理学(7140)
- 管理学院(7043)
- 研究所(6500)
- 北京(6426)
- 江(6044)
- 财经(5682)
- 中心(5592)
- 州(5248)
- 系(5142)
- 经(5021)
- 院(4290)
- 经济学(4232)
- 上海(4043)
共检索到64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斌贤 王慧敏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儿童观的转变、儿童研究运动的兴起、新的儿童教育理念的传播以及改革学校呼声的不断高涨,为"儿童中心"论在美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考察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界的相关思潮,分析"儿童中心"论的兴起和在早期阶段的主要含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公立学校课程改革的论争中,帕克运用赫尔巴特学派"集中"的概念较早明确提出了儿童是学校中心的观点,儿童研究运动的代表人物霍尔提出了"儿童中心的"学校理想,而杜威则通过比较新旧教育的差异,将"儿童中心"作为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同样使用"儿童中心"概念的教育家的思想中,这个观念所指陈的问题不同,其含义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斌贤 周梦圆
通过比较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相继出现的各种新学校的异同,质疑杜威等美国学者对新学校共同特性的分析,认为新学校的基本原则在于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的,儿童中心论是新学校的共同价值基础。儿童中心学校对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一大批有别于传统学校的儿童中心学校的兴起,构成了这个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篇章。作为教育"重心"转移的直接结果,儿童中心学校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实验的具体成果。这些成果是改革美国学校教育的具有探索意义的重要尝试,丰富和更新了美国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提供了改革学校教育的新的路径。就其历史影响而言,这些成果为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改革探索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的许多成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智慧宝库的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儿童中心论下的教育在追求教育民主的同时,降低了教育的严谨和效率。儿童中心论是西方个体本位论在教育上的体现,适应于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它在实践中有着与此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中国实践儿童中心论,则可能导致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体系相冲突。
关键词:
儿童中心论 实践 文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墨人
许多美国公司和销售专家越来越醒地认识到,今天儿童所造成的家庭消费已远远超出了玩具、服装和游戏的范围,他们的影响已深入到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大人决策的领域如食品、旅游、家俱、电脑、汽车等。走进一个个美国电脑电器店,你便会发现那些精明能干的推销员在向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金燕
放学后时间对儿童的成长可能是"危险",也可能是"机遇"。当低收入工薪家庭无力照顾放学后子女时,美国"放学后计划"提供了将"危险"转换为成长"机遇"的第三方环境。本文对美国"放学后计划"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它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教育补偿作用,是消除城市贫困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放学后计划"得到了美国民众高度的公共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根据儿童在儿童研究中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儿童研究可分为"对儿童的研究"和"有儿童的研究"。当前,"对儿童的研究"日益面临着来自认识论和社会学方面的变化的挑战,而"有儿童的研究"则得到来自儿童权利思想、新童年社会学和儿童哲学、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支持。"有儿童的研究"的实现需要保证儿童对于研究的"知情同意"权,尊重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权利,选择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研究方法,吸收儿童实质性地参与研究的具体环节。
关键词:
对儿童的研究 有儿童的研究 参与 权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琳 魏勇刚 庞丽娟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儿童数学认知 文化性 文化模式 文化工具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燕 刘艳 林丹华
品格的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品格包括了习惯、特质和美德三种相互依赖又彼此交叠的概念。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动力发展系统,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下,积极品格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塑造。积极品格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幸福感,对学业成绩的提升亦有助益。但是对于品格的结构模型及其衍生出的具体测量模型,不同学者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西方国家基于研究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项目,试图通过营造学校环境氛围、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实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目标。在未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应重视中国文化下儿童青少年品格的内涵、结构的建构,并在完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开展品格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的追踪研究。在实践中则需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品格教育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开展的品格教育。
关键词:
品格教育 中国文化 儿童青少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从"儿童中心批判"的分析入手,可以发现儿童与知识、社会在教育取向上的对立,其深层根源在于近代以来对理性的"畸形"理解与片面运用。恢复理性的原初意义,为儿童与知识、社会的整合提供了一条思路,且帮助确立起一种为了儿童理性精神培育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
儿童中心 批判 理性 整合 教育理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迎旗 冯晓霞
美国社区儿童看护中心的申请与审批手续一般要经历筹划与准备、递交申请材料、情况核实、审批与指导四个步骤。具有审批权集中,但审查权相对分散;审批标准侧重于办学的经济基础;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将审批和引导相结合;审批程序规范科学,以人为本等特点,而这些正是我国托幼机构,乃至中小学校审批工作中最缺乏的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当着力借鉴。
关键词:
社区儿童看护中心 托幼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儿童学从诞生之日起,即致力于综合自然科学及人文社科等众科目之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以求对儿童有全面深刻之了解,但这个初衷直至近来才得以实现。儿童史正因此形势而生,旨在跨学科研究历史中之儿童群体。基于此领域在国内尚处于未开垦之境地,尤需率先明确其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及史料来源,以便正式著手第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儿童学 儿童史 学科定位 研究对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全礼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存在观 ,又从操作的角度分不同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发展观和特殊儿童的分类观 ,最后指出了国务院公布的弱智分类标准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
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张胜芹 张玲
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教育中,约翰·杜威不仅是美国进步教育的领袖,也是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中,杜威参与其中,关注运动的进程,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威参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经历及其思考不仅成为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杜威 儿童研究运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但建南
美国的儿童──访美杂谈(续)但建南美国家庭一般都是多子女的,有二、三个孩子的家庭很普遍,有四、五个甚至更多一些孩子的家庭也不为奇。这与美国并不限制生育,以及妇女早婚、早育、有的十四、五岁就做了一、二个孩子的母亲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也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