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
2023(42)
2022(30)
2021(45)
2020(27)
2019(86)
2018(68)
2017(146)
2016(99)
2015(123)
2014(105)
2013(117)
2012(115)
2011(85)
2010(108)
2009(73)
2008(74)
2007(76)
2006(99)
2005(76)
作者
(184)
(148)
(143)
(126)
(123)
(75)
(73)
(68)
(61)
(60)
(54)
(54)
(47)
(47)
(45)
(44)
(43)
(43)
(43)
(41)
(41)
(39)
(39)
(39)
(38)
(35)
(34)
(31)
(31)
(31)
学科
学校(169)
教学(159)
中国(152)
概况(125)
教育(113)
管理(103)
(87)
(87)
企业(87)
学法(87)
教学法(87)
理论(87)
(79)
经济(79)
学理(55)
学理论(55)
政治(53)
思想(46)
算机(46)
计算(46)
计算机(46)
机化(45)
组织(45)
计算机化(45)
德育(44)
思想政治(44)
政治教育(44)
治教(44)
数学(38)
学生(34)
机构
大学(867)
学院(731)
教育(464)
(379)
师范(378)
研究(356)
师范大学(331)
(255)
中国(232)
科学(217)
北京(205)
(205)
教育学(179)
研究所(176)
(171)
中心(169)
管理(169)
(166)
理学(166)
(146)
理学院(145)
(144)
中学(141)
(138)
经济(135)
(134)
职业(130)
教育学院(129)
技术(128)
管理学(114)
基金
研究(458)
项目(419)
教育(369)
科学(353)
成果(310)
基金(259)
课题(218)
编号(211)
(204)
国家(196)
社会(192)
(191)
(175)
社会科(173)
社会科学(173)
科学基金(153)
规划(151)
研究成果(148)
(146)
(145)
重点(145)
(139)
(138)
项目编号(137)
教育部(136)
(136)
(136)
阶段(135)
(129)
基金项目(120)
期刊
教育(967)
研究(566)
中国(501)
(179)
经济(179)
(164)
发展(155)
(155)
管理(150)
(145)
职业(130)
技术(116)
(110)
(108)
企业(108)
图书(107)
(107)
金融(107)
企业管理(102)
技术教育(99)
职业技术(99)
职业技术教育(99)
民族(96)
民族教育(96)
国特(92)
(92)
特殊(92)
特殊教育(92)
全球(90)
展望(90)
共检索到2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然而什么是做中学?为什么要实施做中学?如何才算是真正实施了做中学?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这些问题亟待探讨。首先,什么是做中学?通常的回答是:"边做边学"。答案似乎很简单。问题是:做什么?学什么?通常情况下,做被理解为技能操作,学便被理解为技能学习。因此做中学往往被视为技能训练的方法。这恐怕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对做中学最为普遍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其实是非常狭隘的。必须注意的是,这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建中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向世人证明了它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和生命力。中国应该将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所有专业教育中推广和实施,也要参与世界的技能大赛,使人才培养符合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秉持的单一的事实性知识观,导致学生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缺失。为此,需要重视教学方法背后的知识分类,把学习方式与知识类型联结起来,走出记中学和讲授法的误区,探索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模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为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的发展方向,近来成为诠释高效学习机理的新视角。作为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的"从做中学",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分析提出"从做中学"的历史背景,梳理实用主义理论脉络,在杜威教育哲学的经验概念中可以发现具身意识;对技能性知识研究而构建的体知合一认识论,强调身体与心灵的融合,是解释为什么要"从做中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具身学习特点,通过技术的具身来建构具身学习环境,利用具身技术的使能作用创造学习者身体在场体验,是实施"从做中学"的最佳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严雪怡  
"从做中学"在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中都有重要作用,但两类教育在做什么、如何做方面有明显区别。杜威提倡"从做中学"有很大积极意义,但受到历史的局限,仅看到经验技术的作用,未能看到理论技术的作用,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存在过分强调经验、忽视科学理论作用的局限性。"从做中学"的局限性主要是:所学知识范围比较狭窄,很难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很难适应最近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在职业教育,主要实行"从做中学",采用任务本位课程;在技术教育,既要实行"从做中学",又要实行"从学中做",既要有项目课程,又要有学科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正瀚  
考察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与实践,"做历史"是其显著的一个特点。"做历史"(Learning History By Doing History),即通过"做中学"来学习历史。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体验学习、学写小论文、"学做历史学家"等"做历史"的活动方式,分析了其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史方法的实质。探讨这些,对于我国当前的历史教育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柏毅  张扬  
近年来,通过网络支持科学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改革的典范之一。我国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科学教育项目正在进行此项尝试。作为“做中学”项目的中心网络,汉博网根据项目需要构建了网络拓扑结构及建构框架,建设了“应用研究支持平台”和“基础研究支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健  
本文通过大连轻工业学校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实践、典型案例的探索,对"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实践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颖  俞启定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大教育家冉行知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在考察“教学做合一”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做合一”与“做中学”的渊源关系,前者对后者的继承与创新做了分析和探讨,希此能对西方现代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的本土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莉洁  宋健辉  
"做中教、做中学"是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形成的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据学生技能形成规律,实时地运用做中教与做中学,是职业学校教师在有效地完成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岗位需求为主要目的,实施做中教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培养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学明  
秉持“做中学、做中教”理念,联动改革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形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框架、构建“做字当头课堂”的教学基本范式、创设“产教融合资源”的学习支持系统,创新“多方协同教改”实施保障机制,提升了育人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做中学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种常见概括。而事实上,"做中学"并不是对杜威教学方法的一个精准的概括。相反,"做中学"还诱导人们重蹈杜威早就提示过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追求浅薄兴趣、偏重动手操作、放松学术标准等。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调活动过程的理智色彩。一项活动在教学上有没有价值,要看这项活动是不是能影响更多别的学习经验。活动提供的直接经验,需要纳入经验的连续体当中去。与"做中学"相比,"参与"是对杜威的上述教学思想的更适宜的概括。把"做中学"误认为杜威的教学主张,容易强化当前学校教育界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继红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高职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想"从做中学"过程中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要注意做到:加强校企联合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培养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改进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评价标准,营造创新氛围以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秦旭芳  庞丽娟  
“做中学”科学教育以建构主义为价值取向,力图创建以情境理论为基础的文化境脉,建构与文化境脉相联系的、互动的、体现参与的学生身份,并探讨由传统学校教育向实习场和实践共同体转化中如何确立学生身份等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泳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模糊,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得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引入到文科学生的实践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以做促学,第二课堂以做践学,第三课堂以做代学,围绕"做中学",形成学做结合的文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