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5137)
- 2022(13061)
- 2021(12029)
- 2020(10268)
- 2019(23157)
- 2018(22815)
- 2017(44069)
- 2016(23853)
- 2015(26541)
- 2014(26155)
- 2013(26097)
- 2012(23967)
- 2011(21642)
- 2010(21489)
- 2009(19616)
- 2008(18927)
- 2007(16494)
- 2006(14576)
- 2005(12865)
- 学科
- 济(111127)
- 经济(111017)
- 管理(68977)
- 业(65476)
- 企(55022)
- 企业(55022)
- 方法(46982)
- 数学(41411)
- 数学方法(41073)
- 财(26758)
- 农(24280)
- 中国(24276)
- 学(23763)
- 地方(23542)
- 业经(21804)
- 贸(21465)
- 贸易(21457)
- 易(20878)
- 制(17317)
- 务(17173)
- 财务(17110)
- 财务管理(17084)
- 农业(16539)
- 企业财务(16295)
- 环境(15698)
- 和(15013)
- 理论(14529)
- 技术(14503)
- 地方经济(14427)
- 融(14007)
- 机构
- 大学(345101)
- 学院(342238)
- 济(145257)
- 经济(142467)
- 管理(134791)
- 研究(117990)
- 理学(117591)
- 理学院(116307)
- 管理学(114360)
- 管理学院(113772)
- 中国(86384)
- 科学(73935)
- 京(72412)
- 财(64357)
- 所(60178)
- 农(59616)
- 研究所(55105)
- 业大(54252)
- 财经(52288)
- 中心(52034)
- 江(48176)
- 经(47711)
- 农业(47094)
- 北京(45517)
- 经济学(44869)
- 院(42301)
- 范(42268)
- 师范(41748)
- 经济学院(40398)
- 财经大学(39106)
- 基金
- 项目(237468)
- 科学(185533)
- 基金(173859)
- 研究(167052)
- 家(153710)
- 国家(152498)
- 科学基金(130094)
- 社会(107164)
- 社会科(101746)
- 社会科学(101718)
- 基金项目(92980)
- 省(91673)
- 自然(86402)
- 自然科(84383)
- 自然科学(84356)
- 自然科学基金(82874)
- 划(77541)
- 教育(75349)
- 资助(71755)
- 编号(65843)
- 重点(53005)
- 部(52058)
- 成果(51890)
- 发(50482)
- 创(49094)
- 科研(45913)
- 创新(45870)
- 课题(44626)
- 教育部(44432)
- 国家社会(44420)
- 期刊
- 济(157325)
- 经济(157325)
- 研究(100976)
- 学报(60236)
- 中国(58872)
- 农(52950)
- 科学(52530)
- 财(49155)
- 管理(48868)
- 大学(44616)
- 学学(42625)
- 农业(36306)
- 融(29602)
- 金融(29602)
- 教育(29094)
- 技术(27248)
- 经济研究(26921)
- 财经(26441)
- 业经(23768)
- 经(22581)
- 问题(20553)
- 业(18489)
- 技术经济(17775)
- 科技(16804)
- 贸(16741)
- 理论(16351)
- 版(15963)
- 图书(15502)
- 业大(15321)
- 商业(15282)
共检索到494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莉,张伟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债转股”举措,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果合理推行,不但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形成企业的直接增盈效应,而且还可以形成企业的间接增盈效应,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这些都有利于国有企业走出微利经济。
关键词:
债转股 治理结构 微利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伟 闫虹
本文认为 ,过度竞争与企业的进入、退出有关。如果能够理性进入和退出 ,就能消除过度竞争 ,进而走出微利经济。在此基础上 ,本文就企业进入的内涵、条件、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并就企业退出的内涵、障碍、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
进入 退出 微利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Duplicated construction,the chief criminal of meager\|profit economy,usually falls into two kinds: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 and un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Too much undesirable construction often resulted in redundant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xcessive supply.To eliminat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undesirable duplicated construction,we have to rel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is article makes some discussion on how to 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微利经济 重复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伟,赵义,李晓冬
本文论述了微利经济对企业投资的不良影响 ,即微利经济对企业投资的意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微利经济削弱了企业投资的能力。提出了微利经济条件下强化企业投资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微利经济 企业投资 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志兵 李世刚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根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关乎中国经济能否渡过眼前难关,更关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等中长期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就是认可实体经济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并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企业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志兵 李世刚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根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关乎中国经济能否渡过眼前难关,更关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等中长期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就是认可实体经济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并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企业部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援成
自1999 年国家出台“债转股”政策至今已有三年了,债转股作为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在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债转股工作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江西财经大学胡援成教授通过 研究债转股的成败得失,对债转股的运作机制重新作了一番考察,并建议债转股工作应在如下几方面予以改善和加强:给予相应的法律支持;设立债转股基金帐户;加速股权变现;合理确定债转股价格。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沈颖玲
债转股对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作者认为债转股自身并非具有所谓的“一箭双雕”功能。本文从债转股的关键环节———股权退出入手 ,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股权退出所面临的种种风险 ,着重提出实现债转股股权顺利退出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关键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债转股 股权退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与合约理论出发,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工具,对市场化条件下的债转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市场是检验债转股能否提高经济效率的"试金石",然而债转股是一种复杂的产权交易,产权不清、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因素都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市场功效的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市场效率的相关建议:利用规模经济原理,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外部公允评估系统,降低边际交易费用;立法界定公权力的使用范围,界定转股企业和投资者的主体规范,提升市场效率;正视合约条款中节约交易费用的设计,放宽合约条款刚性限制,鼓励自由交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伟亮
在当前新的经济背景之下,债转股的运行机制及面临的问题与上一轮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检视可以发现,债转股可以降低企业发展高杠杆率以及银行的高不良率。但是,与上一轮债转股相比,在我国新的经济形势与现实环境下,本轮债转股的实施依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制度问题,实施、管理及退出问题,道德风险问题等。对以上问题的破解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债转股 债权 股权 经济新常态 企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与合约理论出发,以交易费用为核心工具,对市场化条件下的债转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市场是检验债转股能否提高经济效率的"试金石",然而债转股是一种复杂的产权交易,产权不清、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因素都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市场功效的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降低交易费用、提升市场效率的相关建议:利用规模经济原理,构建信息共享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外部公允评估系统,降低边际交易费用;立法界定公权力的使用范围,界定转股企业和投资者的主体规范,提升市场效率;正视合约条款中节约交易费用的设计,放宽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兵
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越来越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将导致企业破产 ,也会将银行拖垮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以此为契机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使企业的产权明晰 ,将企业推向市场 ,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债转股 不良债务 资产管理公司 治理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左小蕾
关于如何化解已经占GDP160%的国内的企业债务风险有很多建议,但主流意见是"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万亿元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债转股"应该也是老调重弹,方案制定只是时间问题。本文不想着墨这些被广为聚焦的方面。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被忽略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