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5)
2023(7521)
2022(6303)
2021(5695)
2020(4401)
2019(10062)
2018(9906)
2017(18669)
2016(10096)
2015(11118)
2014(11354)
2013(11246)
2012(10990)
2011(9956)
2010(10311)
2009(9626)
2008(10009)
2007(9069)
2006(8214)
2005(7869)
作者
(29465)
(24412)
(24226)
(22768)
(15817)
(11649)
(11061)
(9411)
(9303)
(8889)
(8377)
(8190)
(7805)
(7766)
(7752)
(7473)
(7149)
(7013)
(7011)
(6918)
(6358)
(5975)
(5870)
(5695)
(5540)
(5427)
(5400)
(5352)
(5010)
(4754)
学科
(48098)
经济(48038)
(30419)
管理(30360)
(24658)
企业(24658)
地方(17061)
中国(16923)
(15892)
(13406)
业经(12741)
方法(12525)
(11327)
财务(11310)
财务管理(11275)
企业财务(10873)
(10294)
金融(10294)
(10118)
银行(10106)
地方经济(9683)
(9661)
农业(9573)
(9536)
数学(9477)
数学方法(9379)
(9060)
(8832)
理论(7968)
环境(7504)
机构
学院(146938)
大学(144423)
(61571)
经济(60149)
研究(55119)
管理(51636)
中国(44472)
理学(42410)
理学院(41854)
管理学(41290)
管理学院(41006)
(32961)
(32541)
科学(31744)
(28538)
研究所(25151)
中心(24491)
(24200)
财经(23855)
(22530)
(22092)
师范(21905)
北京(21606)
(21366)
(20041)
(19778)
经济学(18785)
业大(17573)
师范大学(17463)
(17410)
基金
项目(84852)
研究(66980)
科学(66495)
基金(58615)
(49772)
国家(49242)
社会(41998)
科学基金(41822)
社会科(39741)
社会科学(39732)
(34326)
基金项目(30197)
教育(30174)
编号(28371)
(28261)
成果(24780)
(24703)
自然(24122)
资助(23820)
自然科(23480)
自然科学(23476)
自然科学基金(23045)
课题(20771)
发展(20431)
(20070)
重点(19497)
(18420)
(17820)
(17812)
项目编号(17212)
期刊
(81259)
经济(81259)
研究(51546)
中国(36400)
(28194)
(22697)
教育(21187)
管理(21025)
(19679)
金融(19679)
学报(18831)
科学(18497)
农业(15612)
大学(14706)
业经(13845)
学学(13520)
经济研究(12737)
技术(12536)
财经(12037)
(10364)
问题(10081)
会计(8668)
(8212)
世界(8016)
(7694)
财会(7585)
图书(7468)
国际(7390)
商业(7317)
现代(7171)
共检索到25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陈彦斌  
通过梳理"债务—通缩"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理解"债务—通缩"机制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资产价格暴跌是"债务—通缩"危机的触发点。二是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够降低"债务—通缩"危机的严重程度。三是宽松货币政策辅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帮助经济摆脱"债务—通缩"危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业"债务—通缩"风险的蔓延,因而中国经济也尚未陷入"债务—通缩"困境之中。但政府部门必须高度警惕衰退式泡沫的形成及潜在的破裂风险。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定位的同时,需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妥善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债务—通缩"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启迪  
文章从债务通缩理论传导渠道的视角系统评述了债务通缩理论产生和演进的发展脉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从债务通缩产生的初始条件、触发条件以及适用部门三个维度对债务通缩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并提出了一个新债务通缩理论的分析框架——三部门债务通缩论。三部门债务通缩论不仅适用于企业部门,同时也适用于居民和政府部门。之后,文章运用三部门债务通缩论全面分析、评估了中国爆发债务通缩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爆发债务通缩的总体风险可控,但风险在加大。未来政府应积极降低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坚决落实供给侧改革,促进价格水平回升;同时也要鼓励银行积极处置不良贷款,关注债券市场风险,在经济企稳回升前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避免债务通缩的爆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启迪  
文章从债务通缩理论传导渠道的视角系统评述了债务通缩理论产生和演进的发展脉络,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从债务通缩产生的初始条件、触发条件以及适用部门三个维度对债务通缩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并提出了一个新债务通缩理论的分析框架——三部门债务通缩论。三部门债务通缩论不仅适用于企业部门,同时也适用于居民和政府部门。之后,文章运用三部门债务通缩论全面分析、评估了中国爆发债务通缩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爆发债务通缩的总体风险可控,但风险在加大。未来政府应积极降低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坚决落实供给侧改革,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胜利  
2010年4月以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急剧恶化,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形势也不容乐观,全球资本和商品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其由来已久的财政脆弱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全球主权债务风险逐步累积,可能延缓甚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智仕  
通过对迪拜债务危机的考察,我们发现迪拜债务危机的起因有投资市场单一、迪拜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资金链条单一、银行收紧放贷及外资进入——退出门槛低等。房地产业是迪拜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业的繁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价值上升较快。然而,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可以说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润中  赵敏  
二十多年来,由于国际资本越来越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一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匈牙利、墨西哥、波兰、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等国)的地方债务市场迅速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纪敏  李宏瑾  杨小玄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对杠杆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理论分析表明,杠杆率、债务投资效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过长达三十年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过于依赖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虽然降低杠杆率和投资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债务效率下降过快,即使GDP能够保持一定增速,但杠杆率仍可能上升较快,由此也可能引发融资成本上升而带来债务流动性风险,最终也会引发"债务—通缩"风险,提高债务效率对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胜  
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或财政危机时,以IMF为代表的多边金融机构通常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通过补充流动性支持陷入危机国家渡过难关债务上限政策(Debt Limit Policy)是多边金融机构为避免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出台的债务管理政策。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债务上限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也与"走出去"企业开展主权项目密不可分。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之杰  
近年来,中国债务问题不断升温,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由债务高企带来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甚至因此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国内实体经济也缺乏投资信心。事实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债务杠杆率并不太高,债务结构、债务本质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进行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债务问题的比较,对于深刻了解中国债务的真实状况,助力"三去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武常命  
在希腊的历史上,债务危机有多次,这些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在希腊的历史上,债务危机有多次。比如,1893年12月时任希腊首相特里科皮斯在议会宣布"很遗憾,我们要破产";1932年希腊再次陷入债务违约;2009年又爆发了希腊债务危机,这些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经济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性希腊经济曾有发展好的时候。1994年至债务危机爆发前,希腊经济连续增长15年。2001~2008年,希腊凭借进入欧元区的便利条件和举办2004年奥运会机会,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段辉煌时期,希腊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实现了较为平稳的快速增长,GDP增速基本保持在4%...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之杰  
近年来,中国债务问题不断升温,受到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由债务高企带来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甚至因此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国内实体经济也缺乏投资信心。事实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债务杠杆率并不太高,债务结构、债务本质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进行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债务问题的比较,对于深刻了解中国债务的真实状况,助力"三去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弘  
2007年以来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两大基础: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证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加杠杆;二是19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私人部门的负债水平迅速攀升。这两大变化是欧债危机的重要背景。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触发点,欧洲银行业爆发了流动性危机,私人部门随之发生了长周期的债务通缩。为了对抗通缩螺旋,政府通过救赎银行承担起了债务,进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因此,私人部门的债务通缩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决定了危机的走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伦志  王德全  
一、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形式与演进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产权问题的提出来自西方学者对正统的后又成为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说的根本缺陷的思考与批评。正统的竞争性理论模型假定:社会资源配置过程只有一种私有制模型,且市场行为者间的交易界限极为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斌  
本文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比较,系统地梳理、分析和总结了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企业债务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债务融资方式的需求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经济中,银行贷款代表的中介融资和企业债券代表的市场融资不仅不应相互排斥,而且应相互共存、相互补充,以满足经济中多样化融资方式的需求。而且,企业债券融资是一种对市场进入“门槛”要求更高的债务融资方式,一般更适宜于那些规模大、净值高、盈利能力强、负债水平低、自有资本大及市场声誉好的成熟的企业群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飞  
国际债务危机成因及对我国外债管理的启示夏飞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外债急剧增长,债务负担日趋严重,并出现了两次债务危机的高潮。至1985年,发展中国家外债余额为10,410亿美元,偿债额高达1363亿美元,分别为1970年的1,237.s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