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3)
- 2023(10212)
- 2022(8798)
- 2021(7988)
- 2020(6733)
- 2019(15529)
- 2018(15107)
- 2017(29983)
- 2016(16425)
- 2015(18492)
- 2014(18716)
- 2013(18546)
- 2012(17849)
- 2011(16509)
- 2010(16953)
- 2009(16023)
- 2008(15996)
- 2007(14767)
- 2006(13230)
- 2005(12085)
- 学科
- 济(89750)
- 经济(89682)
- 管理(47525)
- 业(43973)
- 企(34888)
- 企业(34888)
- 方法(33327)
- 数学(29725)
- 数学方法(29445)
- 农(21619)
- 地方(21356)
- 中国(20115)
- 财(19140)
- 业经(16492)
- 学(16403)
- 制(15320)
- 贸(14141)
- 贸易(14136)
- 农业(13893)
- 地方经济(13869)
- 易(13651)
- 环境(12020)
- 策(11952)
- 银(11753)
- 银行(11733)
- 融(11577)
- 金融(11575)
- 和(11437)
- 行(11258)
- 体(10991)
- 机构
- 学院(247430)
- 大学(246117)
- 济(115432)
- 经济(113112)
- 管理(93367)
- 研究(88213)
- 理学(79313)
- 理学院(78458)
- 管理学(77268)
- 管理学院(76792)
- 中国(66923)
- 财(52407)
- 京(50846)
- 科学(50614)
- 所(45100)
- 财经(40906)
- 研究所(40485)
- 农(40054)
- 中心(40035)
- 江(38797)
- 经(36845)
- 经济学(36647)
- 业大(33408)
- 经济学院(32739)
- 北京(32335)
- 范(31866)
- 师范(31630)
- 农业(31286)
- 院(30860)
- 州(30159)
- 基金
- 项目(152955)
- 科学(120376)
- 研究(114655)
- 基金(110418)
- 家(94713)
- 国家(93918)
- 科学基金(79931)
- 社会(74048)
- 社会科(70162)
- 社会科学(70141)
- 省(59513)
- 基金项目(57232)
- 教育(52253)
- 划(49748)
- 自然(48973)
- 自然科(47757)
- 自然科学(47740)
- 编号(46979)
- 自然科学基金(46889)
- 资助(46079)
- 成果(39658)
- 部(34791)
- 发(34742)
- 重点(34658)
- 课题(32919)
- 创(30967)
- 国家社会(30447)
- 教育部(30015)
- 性(29583)
- 人文(29269)
- 期刊
- 济(136899)
- 经济(136899)
- 研究(78682)
- 中国(46349)
- 财(40657)
- 农(37055)
- 学报(34176)
- 管理(34073)
- 科学(32621)
- 大学(26119)
- 融(25774)
- 金融(25774)
- 学学(24755)
- 农业(24550)
- 经济研究(22882)
- 教育(22771)
- 技术(21660)
- 财经(21210)
- 业经(20442)
- 经(18391)
- 问题(17754)
- 贸(14577)
- 技术经济(14465)
- 统计(13338)
- 世界(12546)
- 国际(12392)
- 业(12321)
- 商业(11914)
- 理论(11853)
- 策(11755)
共检索到381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文韬 时延军 戴德余
票源总体短缺、“车票效用”和支付能力的差异、特殊定价机制及“租”的存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倒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倒票活动”的蔓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治理“倒票现象”,一要减少对“票贩子”的票源供给,二要减少对“票贩子”手中车票的需求,三要增加“倒票”的风险。
关键词:
“倒票现象” “票贩子” 寻租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云
一、信息商品和信息商品盗版现象 1.信息商品。美国信息产业经济学家瓦里安(Hal R.Varian)认为:所谓的“信息商品”,是指能够被数字化的东西,包括书籍、电脑软件、录音、电话通讯等等。同时,他认为信息商品数字化是一种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非数字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卫兵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窦文章,杨开忠,李国平
本文探讨了北京市主要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对密云县经济发展造成的外部性及由此形成的北京市与密云县区域利益互动格局 ,并运用资源价格理论和新产权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 ,作者提出了一些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和密云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
关键词:
密云现象 外部性 区域利益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易况伟 陈万志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 ,政府部门对环境治理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大力投入 ,另一方面 ,厂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却严重不足。运用传统微观经济分析和博弈论的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丽晖 严盖
环境资源和环境治理具有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这导致了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治理供给不足。但是市场机制无法自行解决这些困境,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常用的经济学方法有庇古税、产权界定和国家规制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有选择性地使用。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外部性 公共物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卞娜 石晓飞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中,探寻了自主性治理的经济学基础。文章认为,自主性治理应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赢得资本竞争的有利武器。作为一种治理创新,对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价值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少华
本文在对国外学者在公司治理研究中有关观点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把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划分为有代表性的三类,分别是国家控股,企业家和员工无股份和债权的公司;国家控股,企业家和员工有股份和债权的公司;企业家创业并控股,企业家和员工都有股份和债权的公司。我们建立有关模型,对不同类型公司治理进行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公司治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企业家 股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香华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使会计政策选择机会客观存在,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会计政策选择密切相关,并且经营者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存在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力操控会计信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和机会。不完善的公司治理和滞后的市场反映使得对经营者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形同虚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使用者的普遍质疑,影响利益的分配、市场的完善和资源的配置。治理这一难题的创新机制是进行权利的重新配置,即由监事会及隶属于监事会的独立财务报告机构行使会计政策选择权,从而改变经营者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局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饶勇
文章从技能型劳动者的分类界定入手,对不同类型劳动者所面临的"用工荒"现象及其成因机制进行微观视角的分类研究。结果发现,当前的"用工荒"现象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劳动者短缺,其中非技能型劳动者短缺的主要原因是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比例和无保障的弹性用工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供给激励不足,随着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此类"用工荒"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而造成技能型劳动者短缺的原因,既包括经济转型发展使对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结构性增长,也有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劳动者供给数量不足。技能型劳动者培育过程中的劳资双方行为"协调失灵"、政府职能缺位、社会化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和劳动力市场的无序发展等因素都是导致技能型劳动者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转型发展要求、进而导致技能型劳动者"用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海 曹羽茂 胡锡琴
近几年,我国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不断递增,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发展形成了巨大制约。在安全事故背后,除了技术因素外,经济及管理的因素是事故频发的主导因素,其中事故行为的外部性、产权缺乏有效的界定、价格扭曲是经济上导致事故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要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仅靠行政力量或单一的赔偿及罚款远远不够,必须从经济方面加以调整,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
关键词:
事故 外部性 产权 价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志峰,王磊
本文讨论了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对权威部门提供的关于中国当前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失业群体的一些本质特征,并且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对失业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治理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退耕还林过程中现行政策执行的内在偏差,并分析出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退耕还林与退耕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学分析 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