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2)
- 2023(16688)
- 2022(14000)
- 2021(12807)
- 2020(10830)
- 2019(24535)
- 2018(24120)
- 2017(44897)
- 2016(24582)
- 2015(27390)
- 2014(26954)
- 2013(26420)
- 2012(24421)
- 2011(22342)
- 2010(22427)
- 2009(21176)
- 2008(20696)
- 2007(18317)
- 2006(16384)
- 2005(14841)
- 学科
- 济(115286)
- 经济(115176)
- 管理(64997)
- 业(61364)
- 企(47565)
- 企业(47565)
- 方法(45181)
- 数学(40249)
- 数学方法(39929)
- 中国(31345)
- 农(30011)
- 财(25988)
- 地方(23660)
- 学(23535)
- 业经(23083)
- 贸(22087)
- 贸易(22078)
- 制(21631)
- 易(21472)
- 农业(20251)
- 银(16986)
- 银行(16919)
- 融(16643)
- 金融(16641)
- 行(16250)
- 环境(16206)
- 体(15815)
- 和(15061)
- 地方经济(14621)
- 务(14271)
- 机构
- 大学(354790)
- 学院(353595)
- 济(158176)
- 经济(155324)
- 研究(130783)
- 管理(128710)
- 理学(110749)
- 理学院(109412)
- 管理学(107580)
- 管理学院(106908)
- 中国(97956)
- 科学(79448)
- 京(74793)
- 财(70349)
- 所(67925)
- 农(67320)
- 研究所(61907)
- 中心(57701)
- 财经(55706)
- 业大(54933)
- 农业(53226)
- 江(52453)
- 经(50716)
- 经济学(50604)
- 北京(47291)
- 院(46069)
- 范(45777)
- 经济学院(45499)
- 师范(45208)
- 财经大学(41158)
- 基金
- 项目(233941)
- 科学(183112)
- 基金(170914)
- 研究(165990)
- 家(151925)
- 国家(150679)
- 科学基金(126810)
- 社会(108521)
- 社会科(102884)
- 社会科学(102854)
- 省(89915)
- 基金项目(89518)
- 自然(81096)
- 自然科(79258)
- 自然科学(79227)
- 自然科学基金(77889)
- 划(76642)
- 教育(76116)
- 资助(69699)
- 编号(64734)
- 重点(53888)
- 成果(52844)
- 部(52218)
- 发(51833)
- 创(48700)
- 国家社会(46355)
- 创新(45773)
- 课题(45606)
- 科研(45273)
- 教育部(44460)
- 期刊
- 济(177164)
- 经济(177164)
- 研究(108247)
- 中国(70440)
- 学报(61958)
- 农(61532)
- 科学(54834)
- 财(54380)
- 管理(46650)
- 大学(45740)
- 学学(43414)
- 农业(41283)
- 教育(35091)
- 融(32631)
- 金融(32631)
- 经济研究(30927)
- 财经(28765)
- 技术(28476)
- 业经(27011)
- 经(24980)
- 问题(23291)
- 业(22468)
- 贸(20920)
- 技术经济(18416)
- 世界(18391)
- 国际(18340)
- 版(17665)
- 统计(17088)
- 商业(16144)
- 科技(15469)
共检索到535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琳
笔者运用标准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特征事实,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要素投入和包括人力资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等全要素生产率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贡献。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是投入驱动型的,而是真实可靠的增长。
关键词:
因素贡献 经济增长 协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双月
文章利用河北省2000-2015年统计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影响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得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
关键词:
河北省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需求动力 要素动力 转换特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需求动力 要素动力 转换特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需求动力 要素动力 转换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力 动力 大国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文章将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年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VAR模型和Logit模型着重分析了农民工收入的充足性和稳定性,从农民家庭现状、个人特征、收入状况等方面着手,研究农民工收入的增长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健 邵珠琼
从短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侧,而对长期增长潜力的评估却离不开供给侧的因素。文章借鉴青木昌彦的方法,对2001—2015年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城市部门人均生产率提高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人口红利已衰竭,尽管劳动参与率提高和库兹涅茨效应的贡献较低,但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要缓解辽宁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则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库兹涅茨效应,以及化解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供给侧 辽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健 邵珠琼
从短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侧,而对长期增长潜力的评估却离不开供给侧的因素。文章借鉴青木昌彦的方法,对2001—2015年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城市部门人均生产率提高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人口红利已衰竭,尽管劳动参与率提高和库兹涅茨效应的贡献较低,但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要缓解辽宁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则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库兹涅茨效应,以及化解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供给侧 辽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炜
文章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在1987~2005年期间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从而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从而为有关方面关于政策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姚矿 姚传柱 杨善林
文章以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对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学能 卢盛荣
本文在理论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例如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人口结构等嵌入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对1993—201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2016—204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是潜在增长率本身的下降,应该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潜在增长率;在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下,2016—2020年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为6.9%、6.5%;2021—2025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