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9)
2023(12733)
2022(10385)
2021(9335)
2020(7226)
2019(16070)
2018(15628)
2017(29212)
2016(15684)
2015(17011)
2014(16641)
2013(16234)
2012(15211)
2011(13854)
2010(13887)
2009(12669)
2008(11864)
2007(10454)
2006(9511)
2005(8585)
作者
(44898)
(37517)
(37348)
(35057)
(23766)
(17929)
(16855)
(14599)
(14311)
(13158)
(12849)
(12547)
(11895)
(11619)
(11611)
(11600)
(11306)
(10999)
(10830)
(10580)
(9315)
(9210)
(9002)
(8662)
(8526)
(8322)
(8221)
(8160)
(7523)
(7419)
学科
(71197)
经济(71133)
管理(43203)
(36728)
(27610)
企业(27610)
中国(25538)
地方(24879)
方法(20086)
(19360)
环境(18369)
数学(16954)
数学方法(16772)
业经(16493)
(14887)
地方经济(13778)
农业(13500)
(13384)
(12679)
(12200)
金融(12199)
(11738)
(11728)
贸易(11718)
银行(11714)
(11463)
(11212)
(11072)
(10901)
(10483)
机构
学院(217901)
大学(212556)
(89579)
经济(87504)
研究(80723)
管理(79048)
理学(66932)
理学院(66045)
管理学(64805)
管理学院(64409)
中国(60166)
科学(50174)
(46181)
(40426)
(39136)
研究所(36640)
中心(36493)
(36213)
(33922)
(31819)
师范(31507)
业大(31299)
财经(30529)
(30326)
北京(29016)
农业(28181)
(27838)
(27620)
经济学(27584)
师范大学(25186)
基金
项目(148560)
科学(118114)
研究(109618)
基金(106158)
(93229)
国家(92461)
科学基金(79398)
社会(71130)
社会科(67511)
社会科学(67499)
(60421)
基金项目(56133)
(50652)
自然(49660)
自然科(48502)
自然科学(48492)
教育(48420)
自然科学基金(47548)
编号(43707)
资助(41051)
(39316)
重点(34473)
成果(34057)
课题(31654)
发展(31649)
(31382)
(31119)
(30905)
国家社会(29678)
创新(29430)
期刊
(109181)
经济(109181)
研究(66553)
中国(46702)
(34374)
学报(32308)
科学(31823)
管理(29667)
(27997)
教育(25089)
大学(24191)
农业(23788)
学学(22873)
(21697)
金融(21697)
业经(19921)
技术(18481)
经济研究(17138)
问题(15029)
财经(14214)
(12423)
(12336)
资源(12017)
(11610)
科技(10923)
商业(10906)
现代(10563)
(10074)
技术经济(9908)
(9539)
共检索到337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主办,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上海长三角人类生态科技发展中心协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低碳城市建筑领军者"第二期沙龙"区域视角下的绿色建筑发展"于2012年9月15日在上海举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亮  杜志芳  
基于推动绿色建筑的低碳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推进低碳发展的责任、低碳资源的利用、低碳评价指标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低碳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2012年7月21日,"第二届全国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在坐落于深圳福田区上梅林的建科大楼隆重开营。怀着对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无限期待的心情,来自浙江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侨大学、常州建校等1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近30名大学生相聚鹏城,共同开启这个夏天属于他们的绿色建筑之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清华  王歌  
从"低碳"到"零碳",建筑业的"绿色发酵"不断持续,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资源科学、低碳经济等领域的热点议题。然而,目前针对绿色低碳建筑的研究动态尚未有定量、深入的分析与归纳,不利于系统把握其发展现状及趋势。以SCI和SSCI中1998—2015年发表的591篇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探测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时区分布态势,最后形成对中国建筑业低碳转型的若干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兰梓睿  
基于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从考虑低碳试点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减排效应入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对低碳试点政策作用于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水平;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在激发地区绿色发展潜力的过程中,能驱动产生技术创新、要素积累、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应,进而通过这四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目标实现;异质性的分析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的差异下,政策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立兵  霍承鼎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建筑与生态相结合,发挥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对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绿色理念探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在健全建筑法规政策、开发新型建筑结构、完善科学成本管理体系、开发绿色建材、普及绿色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成本分析中引入环境评价机制,达到全寿命低碳化目标。为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角,以城市为主体开展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使拥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各自演化出一套针对当地市情、生产力水平的碳中和线路图和施工图,从而防止错误的技术路线锁定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国际上重点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减碳经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提出: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下,建筑及由建筑组成的城市社区,可由单纯的能源消耗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的提供者,将在城市碳中和路径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柴麒敏  黄禾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4年9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支持低碳发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支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城市建设领域、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碳排放控制。《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应对气候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潘晓姿  
2012年6月,24名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高管在欧洲度过了为期两周充满思维碰撞和思想收获的会计之旅。这是继2011年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能源严重短缺给全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各行业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全国大力推行节能减碳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排碳“大户”,转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建筑全过程降碳已是势在必行,对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绿色发展意识不够、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质量体系监管不健全、绿色建筑发展城乡地域不平衡等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视角下,如何通过绿色建筑意识提升、制度指引、技术创新,完成建筑的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湘梅  王成  刘习平  
2015年9月25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标志着多边气候外交新时代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它向世人重申并坚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强调推动可持续发展,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湖北经济学院、《经济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新加坡经济评论》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回顾我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入手,进而提出了正确的发展观和城市应对之道,即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从两个层次——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建设——同时入手。文章将低碳生态城分为四种主要类型,总结了我国在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等地进行的生态城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最具潜力的低碳生态城的关键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