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4)
2023(9848)
2022(8414)
2021(7605)
2020(6508)
2019(15203)
2018(15097)
2017(27670)
2016(16008)
2015(18448)
2014(18949)
2013(18355)
2012(17451)
2011(16290)
2010(16756)
2009(15575)
2008(15376)
2007(14267)
2006(12670)
2005(11605)
作者
(46337)
(38887)
(38861)
(37359)
(24693)
(18529)
(17952)
(15216)
(14746)
(13983)
(13441)
(12929)
(12427)
(12405)
(12270)
(12264)
(11947)
(11517)
(11341)
(11149)
(10043)
(9789)
(9398)
(8956)
(8844)
(8731)
(8633)
(8473)
(7849)
(7766)
学科
(82175)
经济(82121)
管理(38540)
(34637)
方法(31182)
数学(27652)
(27630)
企业(27630)
数学方法(27406)
中国(22705)
教育(20216)
(19408)
地方(19136)
(16700)
(15618)
业经(14201)
理论(13097)
地方经济(13080)
(11440)
贸易(11437)
(11334)
农业(11132)
(10996)
(10703)
(10427)
环境(10407)
(9461)
金融(9459)
(9146)
财务(9131)
机构
大学(239919)
学院(234594)
(100869)
经济(98701)
研究(87379)
管理(80924)
理学(69038)
理学院(68124)
管理学(66860)
管理学院(66378)
中国(59091)
(52232)
科学(51737)
(45155)
(43548)
研究所(41014)
(40186)
师范(39952)
中心(37687)
(37341)
(36992)
财经(34816)
北京(34345)
教育(33511)
业大(33195)
师范大学(32595)
经济学(32491)
(31345)
(31149)
经济学院(29095)
基金
项目(145704)
科学(114514)
研究(111959)
基金(101844)
(88180)
国家(87370)
科学基金(72679)
社会(69397)
社会科(65451)
社会科学(65430)
教育(58092)
(57896)
基金项目(52807)
(50382)
编号(47278)
自然(44181)
自然科(43026)
自然科学(43011)
自然科学基金(42252)
资助(42085)
成果(41090)
课题(35750)
重点(34711)
(33898)
(33825)
教育部(29553)
(29481)
(29083)
(29061)
大学(28127)
期刊
(117174)
经济(117174)
研究(81660)
教育(52396)
中国(51127)
学报(35666)
(35039)
(32238)
科学(32153)
管理(28204)
大学(27990)
学学(25070)
技术(24086)
农业(21203)
经济研究(19518)
财经(18617)
(18162)
金融(18162)
业经(17417)
(16166)
问题(15556)
技术经济(13116)
职业(12955)
统计(12121)
(11925)
(11799)
世界(10716)
(10708)
论坛(10708)
商业(10629)
共检索到365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冰  
"伊斯特林悖论"认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增加,这一论断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造福于人,包括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生产性价值就在于把投资直接用于培养学生将来的生产能力和谋生能力上;消费性价值则是指投资教育所获得的非货币性回报,两者是博弈关系,都可以使人得到满足。"伊斯特林悖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只考虑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消费在其中的作用,只有把二者同等重视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平  
在西方道德哲学有关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影响下,斯密自觉地主张经济人只有利己动机、没有利他动机,提出了利己经济人的基本预设,结果落入了把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割裂开来的悖论。其实,他自己在某些经典论述中已经自发地承认,市场交易的行为主体内在地兼有利己和利他的动机,并会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决定了市场经济活动如同其他人际行为一样,具有复杂纠结的道德属性。所以,我们既没有理由断言市场经济活动是无关于道德的,也没有理由一概指认它们都是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而应当依据人们广泛认同。斯密也很强调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围绕经济人如何处理利己与利他冲突的内在机制,展开正面或负面的具体价值评判。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周波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收入无显著影响;对于高收入者而言,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绝对收入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低收入者绝对收入的增加能改善其对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而高收入者则不能如此,但高收入者能通过相对收入的提高来改善其对自身居住社区的满意度。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对于低收入者,我们需要提高其绝对收入水平;对于高收入者,我们在调节其收入时需要关注其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周波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收入无显著影响;对于高收入者而言,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绝对收入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低收入者绝对收入的增加能改善其对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而高收入者则不能如此,但高收入者能通过相对收入的提高来改善其对自身居住社区的满意度。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松建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阐述有关家庭规模经济决策理论时,往往运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消费者需求理论,尚未涉及生育的供给和需求分析。80年代,美国人口经济学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①(Easterlin)提出了有关生育的供给与需求分析理论。伊斯特林和克里明斯在1985年出版的《生育率革命:一种供求分析》一书中,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运用生育的供给和需求理论(简称供求论)来分析生育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本文简要评述这种供求理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伟超  张新刚  
本文首先阐述了搜索力经济的概念,主要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文章最后讨论了搜索力经济的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蕾  刘欣  
一、会计诚信及相关概念阐释(一)诚信及相关概念的本质"诚"从哲学角度看是世界本源,是实际存在,是自然固有的状态和规律。从伦理学角度考察则表示人的一种基本德性和精神状态,是诚心、诚言、诚行的统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良县  甘泓  汪林  倪红珍  穆淑敏  
论文基于水资源的效用价值论,探讨了如何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来计算分行业的水资源经济价值,并具体应用于海河流域的6个案例区,计算了灌溉种植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资源经济价值,6个案例区综合水经济价值为5.9~25.2元/m3,北京最高,安阳最低,计算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洪霞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中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是一个基本原因,因此提议调整专业结构。虽然调整专业结构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仅仅根据就业情况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专业性质差别对待。对于应用型专业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规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专业,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得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达到或接近社会最优的规模,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亮  
通过对生命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及对“生命的经济价值”这个涉及哲学、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令人迷惑的概念进行解析,以期为安全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提供相关的基础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葛守中  
森林总经济价值,又称森林的经济效益。人们关注森林对人类的影响,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进行测度森林效益的尝试,更只是最近若干年的事。直到现在,这种尝试都还很幼稚,很不完善。战胜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的中国,人们对洪灾的教训及成因进行了深刻反思。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晋红  谢泽帆  
对具有牵连关系的几个诉是否实施诉的强制合并,通过诉讼成本与诉讼效益的比较分析,可得出强制合并比任意合并更为经济。因此我国有必要确立诉的强制合并制度,以体现其特有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益,而且还蕴涵着难以量化的隐性效益———降低诉讼的错误成本、最大化地实现诉讼公正和彰显司法的权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苌景州  
本文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教育(教育投资)经济价值的研究和认识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西方的研究和认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评价。认为,西方关于教育经济价值的思想和分析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作者指出,教育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能生产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能在社会中从事复杂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