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3)
2023(13696)
2022(11170)
2021(10111)
2020(8487)
2019(18626)
2018(18172)
2017(34476)
2016(18876)
2015(20484)
2014(20060)
2013(19628)
2012(17723)
2011(15707)
2010(15629)
2009(15099)
2008(15328)
2007(13678)
2006(12147)
2005(11243)
作者
(54204)
(45463)
(45415)
(42685)
(28812)
(21692)
(20222)
(17568)
(17148)
(16088)
(15625)
(15020)
(14570)
(14540)
(14309)
(13659)
(13532)
(13470)
(13098)
(12969)
(11431)
(11053)
(11004)
(10463)
(10156)
(10081)
(10055)
(10051)
(9016)
(8993)
学科
(88921)
(80998)
企业(80998)
(77884)
经济(77739)
管理(76570)
方法(32776)
(31132)
业经(29833)
(28790)
数学(24538)
数学方法(24354)
(22611)
财务(22590)
财务管理(22564)
(21820)
企业财务(21472)
农业(20643)
中国(18562)
技术(17624)
(16577)
(16071)
(14980)
体制(14386)
(14237)
(13966)
贸易(13961)
(13621)
理论(13460)
经营(12667)
机构
学院(273695)
大学(268887)
(115443)
经济(113436)
管理(111384)
理学(96139)
理学院(95239)
管理学(94107)
管理学院(93607)
研究(85988)
中国(68489)
(58036)
(54809)
(51842)
科学(50606)
财经(45446)
(42584)
业大(42405)
(41695)
(41355)
农业(40832)
中心(39428)
研究所(38161)
经济学(34931)
财经大学(33615)
北京(33550)
(32087)
商学(31970)
商学院(31689)
经济学院(31604)
基金
项目(181771)
科学(145010)
基金(135301)
研究(130846)
(118512)
国家(117413)
科学基金(102162)
社会(87386)
社会科(82812)
社会科学(82788)
基金项目(71887)
(71265)
自然(65986)
自然科(64491)
自然科学(64470)
自然科学基金(63440)
(58824)
教育(58537)
资助(52906)
编号(50662)
(41438)
(41239)
重点(40747)
(40264)
成果(39779)
(39616)
(38037)
创新(37961)
国家社会(37014)
科研(34802)
期刊
(131575)
经济(131575)
研究(76910)
中国(52615)
(49775)
(49480)
管理(45709)
学报(43093)
科学(40771)
大学(33562)
农业(33237)
学学(32534)
(26191)
金融(26191)
业经(24105)
财经(23453)
技术(22810)
经济研究(20340)
(20134)
教育(20040)
(19454)
问题(17353)
技术经济(14878)
财会(14673)
(14356)
现代(13792)
商业(13401)
(13135)
世界(12990)
科技(12975)
共检索到404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睿谦  阳镇  杨东宁  
企业基金会作为一种融合了商业制度逻辑与公益制度逻辑的混合型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商业制度逻辑影响而产生“使命漂移”问题。本文立足混合型组织的使命漂移理论,构建中国“企业基金会-上市公司”的配对样本数据库,考察企业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诱致性影响及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发生业务变更时,企业基金会更有可能扩增和删减慈善领域,这表明动态适应商业需求是企业基金会出现漂移行为的重要诱因;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企业竞争压力以及企业基金会治理结构对企业基金会漂移行为受到的诱致性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在发生业务变更时,通过业务领域与慈善领域间的品牌重配机制来诱致企业基金会的漂移行为,这也将一定程度造成企业基金会长期性慈善项目的流失。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混合型组织使命漂移的诱因及治理机制的研究,同时对深化企业基金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睿谦  阳镇  杨东宁  
企业基金会作为一种融合了商业制度逻辑与公益制度逻辑的混合型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商业制度逻辑影响而产生“使命漂移”问题。本文立足混合型组织的使命漂移理论,构建中国“企业基金会-上市公司”的配对样本数据库,考察企业对企业基金会使命漂移的诱致性影响及治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发生业务变更时,企业基金会更有可能扩增和删减慈善领域,这表明动态适应商业需求是企业基金会出现漂移行为的重要诱因;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企业竞争压力以及企业基金会治理结构对企业基金会漂移行为受到的诱致性影响具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在发生业务变更时,通过业务领域与慈善领域间的品牌重配机制来诱致企业基金会的漂移行为,这也将一定程度造成企业基金会长期性慈善项目的流失。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混合型组织使命漂移的诱因及治理机制的研究,同时对深化企业基金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2004年国家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逐步放开对基金会的登记注册,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成立基金会,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富豪榜100强中,近40%的企业家成立了基金会。在企业基金会中,民企基金会在数量及资金量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占企业基金会总数的76%,总资产超过100亿、占企业基金会总额的78%。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钢  李维安  
企业基金会及其治理议题日益成为公司治理向社会组织治理转型过程中的关注焦点。本文发现,由于战略慈善、专业化慈善等多种原因,企业基金会这种脱胎于营利性企业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在实现其公益使命的过程中,不仅可能沦为企业附庸,而且面临投资监管滞后、声誉评价缺失、社会监督不力等发展难题。本文认为,破解这些难题,加强法律监管固然重要,但鉴于企业基金会是与企业存在紧密联系的边界组织,且拥有不同的"四权分离"模式,因此运用治理思维设计完整的企业基金会治理体系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厘清了企业基金会治理边界,并详细评析企业基金会内外部治理相关方,进而构建企业基金会治理机制研究的整体框架,辨明下一步需要着力研究的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褚湛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探索如何分配社会财富的理论创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基金会不仅是参与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抓手,更是企业自身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2016年,我国出台的首部《慈善法》将共享发展作为立法宗旨,标志着我国基金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基金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企业基金会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我国相关立法中对企业基金会的规定和要求,分析企业基金会在资金来源、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企业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褚湛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探索如何分配社会财富的理论创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基金会不仅是参与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抓手,更是企业自身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2016年,我国出台的首部《慈善法》将共享发展作为立法宗旨,标志着我国基金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基金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企业基金会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我国相关立法中对企业基金会的规定和要求,分析企业基金会在资金来源、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企业基金会在内部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有效提高企业基金会管理水平和公益成效、更好地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树荣  
企业的本质在于合作剩余的创造和分配,而合作剩余索取权配置取决于要素所有者拥有的谈判力的强弱。历史地看,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强弱是随着技术条件和市场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主流企业制度的演化大致经历了资本家主导式、经理主导式、专家主导式等几个阶段。但是,企业制度的演化并非是直线式进行的,"劳动雇佣资本"不可能成为企业制度演化的终极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伟  
企业所有权安排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中的利益相关者应分为资本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两类,只有资本所有者才是企业所有权的主体。因此,两大理论并不是绝对对立和冲突的,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都统一于“资本”这个概念,都是基于资本治理理论下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个资本的谈判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应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并根据资本作用的不同,对不同企业实施分类治理,合理地安排企业所有权,以实现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劲松  
任何企业的构成可以从里到外分为四个逻辑层次:产品层、商业模式层、管理层、经营层。解读企业要先读懂产品、再读懂商业模式、再读懂管理体系。企业的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抓住这个事物的基本矛盾。分析企业也要从企业的基本矛盾入手。如果把企业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市场需求与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只考虑企业本身,则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产品生产(按时按质按量)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任何企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是围绕上述两对矛盾来运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军  张兵  应瑞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群慧  
2003年以来,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垄断行业企业领导人的薪酬制度问题要深化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国资委必须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重新梳理每个国有企业的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必要性和法律基础,具体明确每个国有企业的使命,进一步根据国有企业集团不同的使命、战略,选择不同的公司治理和管理方式。在国企领导人的薪酬制度设计方面,必须根据国有企业的使命的具体差异,"分类监管国有企业、分类设计薪酬制度",具体形式可有"准公务员型"、"市场化型"和"准市场化型"三种模式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缑倩雯  蔡宁  信瑶瑶  
为应对环境保护压力,大量企业采取行为表意与行为内涵不一致的"脱耦"策略,本文主要关注什么样的企业更可能产生环境行为脱藕。通过引入解释企业行为机理的制度逻辑,采用2008-2013年407家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由单一制度逻辑主导的中央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产生环境行为脱耦的可能性较低;而由多重制度逻辑共同作用的地方国有企业更可能产生环境行为脱耦;领导者教育特征会显著降低多重制度逻辑对企业环境行为脱耦的影响。本研究对企业环境行为脱耦的成因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喜英   谢任依   郭伟  
算法向善是算法规制的价值追求,实现算法向善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如何推进算法向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学术界和实务界深入探索。企业数字责任与算法向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是企业数字责任制度出场的内在逻辑,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数字责任制度视角,对如何推进算法向善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讨。首先阐明算法向善与企业数字责任之间的内在逻辑,其次论述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最后对制度实施主体、实施条件和实施范畴进行剖析,形成企业数字责任制度的实现路径,以制度创新的方式推进算法向善,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云宏  唐茂林  王淑贤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学界一直是分歧多于应有的共识,主要原因是基于效率视角的经济理性分析主导着话语权,却过于注重技术环境和效率机制,而忽视了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制度理性分析,忽视了制度环境和合法性机制。为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逻辑,文章首先反思经济理性,并从新视角——合法性视角突出制度理性,指出制度理性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逻辑的起点。接着,按"制度环境—制度压力—企业行为"逻辑,着重分析了制度环境和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合法性机制模型,其核心观点是制度环境对企业产生制度压力,通过规制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导致企业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及其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良  
本文沿着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合同理论这一分析框架 ,探讨了企业改制的任务和若干指导原则 ,并着重指出 :(1 )现行公司治理理论的逻辑框架是不完整的 ;(2 )控制权格局的设计是企业改制的首要任务和逻辑起点 ;(3)不只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也需要改制 ;(4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企业治理的静态和动态逻辑 ,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