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5)
2023(6680)
2022(5946)
2021(5727)
2020(4946)
2019(11469)
2018(11744)
2017(23358)
2016(12984)
2015(15245)
2014(15540)
2013(15706)
2012(14851)
2011(13394)
2010(13639)
2009(12796)
2008(13053)
2007(12029)
2006(10826)
2005(10100)
作者
(36977)
(30155)
(30101)
(28964)
(19217)
(14435)
(14121)
(11607)
(11381)
(11291)
(10161)
(10118)
(9729)
(9552)
(9260)
(9142)
(9108)
(8821)
(8807)
(8748)
(7819)
(7406)
(7261)
(7150)
(7061)
(6837)
(6761)
(6728)
(6106)
(5956)
学科
(49700)
经济(49624)
管理(36939)
(35387)
(26338)
企业(26338)
(19206)
方法(18972)
(18479)
中国(17049)
数学(16105)
数学方法(15876)
(14264)
农业(12311)
业经(11393)
(10915)
银行(10909)
地方(10709)
(10525)
贸易(10517)
(10334)
收入(10291)
(10211)
(9461)
财务(9431)
财务管理(9392)
(9152)
理论(9012)
(8782)
企业财务(8696)
机构
学院(186823)
大学(183871)
(74012)
经济(72001)
管理(66380)
研究(59180)
理学(54463)
理学院(53812)
管理学(52941)
管理学院(52584)
中国(49834)
(41328)
(40602)
科学(33822)
(31914)
财经(30756)
(30207)
中心(28227)
(27362)
(27132)
师范(26978)
北京(26800)
(26199)
(25988)
研究所(25967)
业大(22741)
经济学(22557)
财经大学(22140)
师范大学(21191)
(21174)
基金
项目(103529)
研究(83621)
科学(79187)
基金(70672)
(59035)
国家(58366)
社会(50229)
科学基金(48930)
社会科(47148)
社会科学(47135)
(41513)
教育(39289)
编号(38180)
基金项目(37236)
(34038)
成果(33117)
资助(29452)
自然(28718)
自然科(27868)
自然科学(27861)
自然科学基金(27308)
课题(26615)
(22869)
(22811)
(22807)
重点(22748)
(22558)
项目编号(22372)
(20694)
大学(20163)
期刊
(97291)
经济(97291)
研究(64506)
中国(41048)
(34655)
教育(27839)
管理(25156)
(24427)
学报(22408)
(22360)
金融(22360)
科学(21056)
大学(17605)
技术(17563)
业经(17335)
农业(15848)
学学(15708)
财经(15523)
经济研究(14448)
问题(14006)
(13434)
图书(12380)
(11564)
理论(10394)
商业(9619)
财会(9526)
实践(9356)
(9356)
书馆(9295)
图书馆(9295)
共检索到308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增  孙伯良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偏低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我国投资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重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阶段所特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造成的。工业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以规则和程序为标志,是人的智能的扩展,知识是生产力的核心;生产方式是知识转化为智力劳动,进而"雇佣"其他生产要素而展开的高度社会化协作生产方式。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物质资本分配被固定在一定比率,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以知为本"的价值分配方式。因此,充分做好工业化进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方面准备,才能真正解决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汝良  董秋仙  朱向洪  
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基尼系数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对胡祖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成员的收入应呈等差数列分布,并由此计算出了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同时,对相应的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彦  
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判断蔡彦从目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看,不仅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向个人倾斜,而且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如再无有效的整治措施,将把我国拖入一个阶层或阶级相互对立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安定的社会环境将无法实现。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平  罗涛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规范研究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旨在将价值判断引入收入分配领域,并设计出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合理程度的规范指数。文章先对中、美两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状况作了比较,然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简要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并指出了现阶段调节国内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罗涛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但是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规范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旨在将价值判断引入收入分配领域 ,并设计出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合理程度的规范指数。文章最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简要分析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兴华  
一、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分析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计算了用以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入不良指数”。1990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0年的“收入不良指数”分别为4.70、6.94、6.66、7.23和8.17。从计算结果看,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比,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通过数据对比看出,1995年居民收入差距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有所缩小;但1999年2000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又超过了1...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静  
城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崔静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居民之间收入水平逐渐拉开差距,城镇贫富差距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城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祖尧  毛立言  钱梁  罗德明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一、体制转型时期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经过17年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收入分配的方式、机制、功能、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得民  
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制度缺陷、非法收入、宏观调控乏力等原因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是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 ,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 ,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完善机制 ,为缩小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防止贫困人群增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琪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制度变迁的一个结果。对过大差距的调节,包括对不合理差距的治理,应从制度创新与完善、发挥市场、政府及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多做工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人伟  
收入分配与财产分布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会影响人们的财产分布,本文在分别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进而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勇  徐倩  
分析了当前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 ,探讨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指出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姝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的程度已经突破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地区间居民收入、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为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化解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必须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入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合理的收入分配指导理念,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