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9)
- 2023(12192)
- 2022(9993)
- 2021(9366)
- 2020(7292)
- 2019(16302)
- 2018(15575)
- 2017(30118)
- 2016(16354)
- 2015(17823)
- 2014(17699)
- 2013(17291)
- 2012(16308)
- 2011(14697)
- 2010(15050)
- 2009(14055)
- 2008(13984)
- 2007(12831)
- 2006(11500)
- 2005(10598)
- 学科
- 济(66182)
- 经济(66099)
- 管理(49111)
- 业(47804)
- 企(38760)
- 企业(38760)
- 方法(27327)
- 数学(23257)
- 数学方法(22939)
- 财(20931)
- 农(19990)
- 中国(18781)
- 业经(15384)
- 学(15066)
- 制(14144)
- 农业(13559)
- 务(12718)
- 财务(12700)
- 财务管理(12672)
- 贸(12590)
- 贸易(12584)
- 企业财务(12272)
- 易(12215)
- 银(12145)
- 银行(12114)
- 融(11991)
- 金融(11990)
- 地方(11903)
- 策(11784)
- 行(11670)
- 机构
- 学院(237238)
- 大学(236810)
- 济(99906)
- 经济(97813)
- 管理(86902)
- 研究(85189)
- 理学(74503)
- 理学院(73695)
- 管理学(72455)
- 管理学院(72021)
- 中国(64393)
- 科学(50657)
- 财(50536)
- 京(49325)
- 所(43576)
- 农(41089)
- 研究所(39363)
- 财经(39078)
- 中心(37685)
- 江(36334)
- 经(35642)
- 业大(33828)
- 农业(32438)
- 院(31418)
- 北京(31341)
- 经济学(31199)
- 范(30919)
- 师范(30522)
- 财经大学(29264)
- 州(29034)
- 基金
- 项目(155047)
- 科学(122575)
- 基金(113370)
- 研究(113182)
- 家(100196)
- 国家(99286)
- 科学基金(84123)
- 社会(72679)
- 社会科(68813)
- 社会科学(68793)
- 省(59499)
- 基金项目(57534)
- 自然(54048)
- 自然科(52813)
- 自然科学(52792)
- 教育(52332)
- 自然科学基金(51882)
- 划(51146)
- 资助(47156)
- 编号(44831)
- 成果(37682)
- 重点(35408)
- 部(34976)
- 发(33908)
- 创(32500)
- 课题(32493)
- 性(31026)
- 国家社会(30427)
- 创新(30246)
- 教育部(29953)
- 期刊
- 济(115903)
- 经济(115903)
- 研究(75297)
- 中国(47259)
- 学报(39331)
- 财(38491)
- 农(38358)
- 科学(35289)
- 管理(33897)
- 大学(30113)
- 学学(28544)
- 教育(27986)
- 融(26694)
- 金融(26694)
- 农业(26036)
- 财经(20031)
- 经济研究(20019)
- 业经(18590)
- 技术(18279)
- 经(17299)
- 问题(14200)
- 贸(13280)
- 业(13212)
- 国际(11802)
- 版(11590)
- 世界(11078)
- 商业(11029)
- 技术经济(10683)
- 现代(10500)
- 理论(10042)
共检索到364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平 冯静静
如何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旧换新”政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体现了需求管理消费和投资循环的重要性,即短期内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投资扩大,长期讲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实践证明,“以旧换新”政策在不同经济体和不同背景下的实施效果表现出显著差异。“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还受到消费者信心、企业家预期和政策取向一致性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结合、提高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奕 王文凯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但当前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已然有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逐年走低。与此同时,我国消费水平总体较低但倾向不低,服务消费占比日益接近商品消费,小众消费提升仍有较大潜力,消费市场下沉的倾向较为明显。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既是新发展阶段的巨大挑战,也是历史性机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投资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统一体;从经济学理论看,消费和投资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基于当前我国投资和消费的特征事实及投资消费互促的理论逻辑,投资和消费互促的良性循环应具有如下特征:有效率的投资具有关键性作用;消费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形成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基石。故此,应辩证看待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以消费转化为出发点扩大投资,重点从促进增收、推动集聚、建设载体、优化供给、改善民生等角度入手,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投资 消费 服务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方福前 夏杰长 杨汝岱 毛中根 刘长庚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振兴中国居民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实现改革与政策协同推进,促进全体居民消费和农民等低收入重点群体消费并重,坚持短期振兴消费与长期促进消费相结合。推动消费复苏与升级,要着力稳定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新型消费,增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需要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发展思路向收入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思路的转变,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关键是引导税制设计实现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效应去评价企业,真正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均衡发展。数字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消费行为耦合,涵盖以数字商品和数字化商品为主的消费对象,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发展的新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要着力下沉拓展市场,发挥数字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数字消费制度建设。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和资产差距、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高、消费结构总体较为合理等特征,有效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的农村消费环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庄芹芹 王颖 王起健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推动大国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支撑。从理论逻辑出发,实现良性循环要整合三大体系、畅通六大循环路径。其中,关键核心技术是源头活水,决定了循环质量;产业是核心载体,塑造了循环动力;金融是保障力量,影响了循环效率。针对当前我国循环堵点,借鉴发达国家高效良性循环经验,应完善宏观顶层机制设计,推动政策协同和落地衔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市场导向的循环机制,构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以人才链为关键纽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循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对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目前有三种很不相同的观点:一是以内需回升速度加快(特别是民间投资回升与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和工业增长创出新高为依据,认为经济增长的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即将展开;二是认为内需增长的基础逐步形成,经济已逐步摆脱单纯依赖政府投资进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的平稳增长阶段;三是认为虽然内需回升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但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和结构性、体制性障碍所造成的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就业岗位减少、物价持续下跌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经济继续加速增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上述意见分歧起因于对当前内需增长的认识不同,只有正确把握内需增长趋势,才能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武 魏彦朝
第一,政府应积极优化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其他产业,既减少财政风险,又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动力。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产业的城镇化,没有产业支撑的人为"造城"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拥有一个或多个支撑产业,才能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和绩效考核标准。要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海玲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良性循环,必须正确看待国家助学贷款消费的双重属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助学贷款消费事业;必须发挥中央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普通高校对本校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事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运行机制。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消费 消费 良性循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昀
创新是企业家利用技术发明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经济活动,这一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是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力求实现从科技到市场再到产业的转化,其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由于创新具有外溢效应,且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创新资金供给往往低于最优水平,故而需要金融体系为“科技-产业”转化过程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源头活水,产业创新是主要路径,金融服务是融资手段,三者在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准确把握创新发展规律,使得金融资源的动员和配置更好地与企业创新的周期性特征和技术特性相匹配,从而推动科技进步更好转化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佰和 王毅 杨方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NbS政策体系和行动路径,提出了推动NbS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流化常规化、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拓宽NbS资金保障渠道、加强对NbS成本效益的评估分析等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佟铁石
信贷资金的偿还性决定了选择贷户的先进性。所谓贷户的先进性,主要是指贷户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上的优势。即设备先进、工艺先进、内部经营机制健全,管理科学化、人员素质高、产品质量好、销路畅,简言之即科学技术先进的企业。而不选择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丁巨涛 艾民 张浩敏
引进技术必须注重技术的良性循环,以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专利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扩散效应,使得引进技术企业利用专利战略促进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和必要。这具体体现在对引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等各个阶段。
关键词:
企业 专利 战略 引进技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湘 吴超 王秉
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成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发展,引入循证安全管理思想,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对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个主体及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问题发现驱动的的企业安全管理良性循环的理论模型。以期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指出具体的实践方法,有效改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形式主义的状况,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衍电
财政支出优化管理就是在财政支出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采用合理的财政支出方式和管理手段,完善财政支出监督管理,以实现财政支出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一、财政支出范围的优化管理(一)优化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李成明 杜书 曾良恩
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在需求侧、供给侧以及区域经济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在于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升级迭代,更需要思维观念的转变和制度模式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是新动能的创造,应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和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在具体政策导向上,既应注重简政放权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体制性障碍;又应注重因势利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应注重宏观调控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形成政府间分工合作、政策间协调统一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